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嘉路绿房子与修旧如初的话题

促成我写今天这篇文章的诱因是:永嘉路383号一幢被油漆成绿色的老洋房。因为这幢房子被刷成浓妆艳抹般的绿色,显得很突兀,跟周围环境非常不协调。每次经过那里我都浑身不舒服,感觉很差。照片里的感觉还不强烈,建议大家去实地看一下就有深切感受了。


我特意找出了上一任主人在时的照片。那时外墙颜色是大家印象中老洋房的颜色,米黄色水泥拉毛的外墙。对比2张照片后,我们还可以发现本来水泥拉毛的外墙和大门,现在被贴上了土黄色的面砖,这个我更加无语了,好好的一栋老房子没有毁于战火和文革,却被一些无知又没有审美情趣的人破坏了。

这幢楼的使用者目前是一个民办幼儿园,因为大股东是生产钢琴的,所以艺术是这个幼儿园的特色。从外墙颜色这个角度,我比较担心从他们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到底会有怎样的审美观?

上一任租客在时米黄色水泥拉毛的外墙和外立面 

 大家应该知道永嘉路383号是孔祥熙故居,上海市保护建筑。建于1926年,混合式花园住宅,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建筑外观为陡峭的坡屋顶,南北两立面各有一半露明木构架,水泥拉毛外墙,仅在墙角处和烟囱处采用清水红砖砌筑,其主要造型特征为英国乡村式。而南北两个门廊则采用了西方古典的手法。


             永嘉路383号孔祥熙故居


孔祥熙故居原有主楼、辅楼,中间隔天井,建筑体量非常大。主楼三层是主人的卧室及办公用房,辅楼二层是工作人员及佣人住房(上图绿色房子是否为当时的辅楼,我不确定)


西方建筑一般不会将古典风格的门廊与半露木构架的“乡村式”混用,这多半是因为中国业主的需求而设计,因此这座建筑不是纯粹的英国乡村式风格,应该归类为“混合式”。

 孔祥熙当财政部长的时候,这里是他主要居所。孔祥熙于1948年赴美国定居。1949年解放后,永嘉路383号作为官僚资本产业被国家没收。1976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落户于此,直到2003年搬入上海广播大厦。现今为上海市文化稽查总队使用。

                 上海电影译制厂旧照

    言归正传,整条永嘉路的风貌与其周边的马路,都是梧桐树遮掩下幽深的弄堂;道路两旁散落着的德、法、西班牙等各式花园洋房、石库门里弄、现代风格的老公寓、以及成排的新式弄堂洋房,由此构成了既有欧陆风情,又有海派味道的独特风景线。这里绝大部分老房子都是米黄色的外观或者清水红砖,现在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不速之客,我想一定会打破原先和谐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永嘉路沿线的老建筑和色彩素雅的风景画,你一定会同意我的说法。


                 永嘉路瑞金宾馆沿线


         永嘉路沿线的弄堂非常大气宽阔


                   永嘉路岳阳路口


                                永嘉路安亭路口

          永嘉路、安亭路口的新里弄堂


        与永嘉路相交幽静的安亭路

再来看一眼这个奇怪的色彩,你的眼睛被深深的刺痛了吗?


在英国的大街小巷里,上百年的老房子随处可见,甚至整片街区还保持着它们最初的模样。尤其是在那些历史深厚的城市里,古老的建筑更不会为现代生活让路。也许房子的内部结构会更改,但外表依然最大程度地保持着原有的模样。我想,翻新老房子,不是让你给她装个自动门,修旧如旧一定是最大的原则和底线。

被“中晋”用真石漆刷脸的外滩百年建筑三菱洋行大厦,让人非常痛心,其造成的损失也无法挽回。可笑的是中晋集团原本想在这里建一个博物馆以纪念一些历史,但他们却在做着破坏历史的事情


三菱洋行大楼优美的古典建筑风格,难以想象竟然被用喷砂这么粗暴的方式去翻新。被喷砂后的墙面,看上去就是厚厚的一层灰浆,原本的花岗石方块条纹完全被抹平了。更让人诧异的是,靠近广东路的外墙底部一层,少数地方被工人直接抹上水泥,这是完全不可逆的材料。在舆论的干预下,该楼目前已经被保护性修复。

 


     位于中山东一路外滩9号的轮船招商局大楼,是现存外滩唯一的维多利亚外廊式建筑。小楼初建时是砖木结构,清水红砖墙,但后来多家企业入驻,这座小楼的外廊全部被玻璃钢窗封死,红砖墙也被涂上了水泥。1998年,招商局再次入驻这栋小楼时,负责改造修复工作的同济大学建筑系常青教授认为当时的小楼堪称“外滩最难看的建筑。”当时,到底是保留初建时的红砖,还是尊重后来改建而成的灰色外立面,专家曾有争论。最后专家还是达成了共识,将这座建筑“修旧如初”。常青团队凿除了覆盖红砖表面的水泥砂浆,让小楼尽可能地恢复到最初的模样。

2003年,招商局耗资两千多万修复了上海外滩九号楼,是个修旧如初的成功案例

  

     老建筑的改造、修复和利用之间其实是有空间和余地的,尽管界限有时不那么清晰。一个改造过程中峰回路转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曾经,外滩某历史建筑的承租方考虑到经营空间的采光和美观,希望在一楼某处的墙面开设一个拱门。这一提议被保护专家否决了。而后,经营方远赴大英档案馆调阅历史照片,希望了解建筑初建时的模样。结果,一张19世纪的照片表明,这座建筑原来在这个位置确实有一扇拱门,但后期被封起来了。由此,专家同意了承租方的改造方案。

  


                   关于孔祥熙故居的一个谬误



很多资料都说永嘉路孔祥熙故居建于1936年。连上海市史志研究室出版的《上海名建筑志》亦如此说,上图保护建筑的铭牌上也写1936年建造。 


疑问1

    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在上海圣约翰的同学邢铎于1933年的秋季,曾有文字记述他初到这座孔公馆的所见所闻。如果建于1936年,怎么可能1933年就有人到这座公馆做客? 


疑问2

    宋庆龄年谱中的一则:(1929年)623日,上午11时,在宋蔼龄陪同下,去福开森路393号孔祥熙家,午后14时,和宋蔼龄一起去西爱咸斯路(永嘉路)383号孔家新居。1630分回莫利爱路29号寓所。(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警务处关于宋庆龄的言论和行踪的报告原件,上海市档案馆藏。) 


以这条年谱的来源看,所记应该无误。那么可以肯定,永嘉路383号建于1936年的说法是错误的,后来得知这栋房子其实是建于1926年。


《上海名建筑志》这类书是代表官方看法的,书上的很多观点也会被反复引用,所以必须严谨,不然以讹传讹的影响是很大的。我想如果能请喜欢老房子的爱好者,来做这个工作,效果是不是会不一样呢?在老建筑越来越少的今天,需要我们用更踏实的态度来记录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34)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
安福路322号西班牙式三层花园住宅
正在消失的“法租界”之——永嘉路的人文化軼事【圖文】
看懂上海:永嘉路老房子的故事
永嘉路老房子的故事(二)
寻访上海最美的弄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