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油画故事丨从历史画看十九世纪珠江风貌 [1825]


1825年2月,英国画家钱纳利登陆澳门,此后在华居住27年,长居澳门依靠作画、卖画营生,是一位非传教士身份的职业画家,在推广以外景写生的西画创作模式的同时,也培养了很多广州外销画家。


文丨丁新豹


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端的广州,是广东的省会,也是我国的南大门,繁华的广州曾倾倒过无数的外国来客。一八一六年访华的阿默斯特使团的第三特使埃利斯说:“广州河面桅樯如织,帆若垂云,大小船只种类不胜枚举,装饰华丽,巍峨的十三商馆及喧闹繁华的市廛,它给予我的印象,比我们到过的任何中国城市要深刻。”而随团的麦克劳德医生更称许广州为“中国最大、最富裕及最有趣的城市”。广州的外国商人都居住在位于广州城西南、珠江北岸的商馆里。



《维多利亚城远眺》傅煜呱 1854年 布面油画 57cm×100cm 香港艺术馆藏

  • 傅煜呱为活跃于19世纪40至80年代的外销画家,绘画风格受乔治·钱那利影响较多。这件油画作品记录了一百多年前维多利亚城及海港的真貌,香港岛上建筑物的位置及形状,均绘画得极为仔细。图中草盖屋为兴建中的督宪府,竣工于1855年。督宪府以东是圣约翰座堂,于1849年落成。


所谓商馆是一排半欧洲式的建筑,一般三层,皆为行商的私产,租赁给外国人居住的。在芸芸商馆中,以英国商馆占地最广,建筑也最宏伟。商馆曾多次失火,并曾多次修建,现存描绘十三商馆的油画,保留了商馆历年的面貌。



《澳门妈祖阁》 马西安诺·安东尼奥·毕士达 约1875-1880年 纸本铅笔、钢笔墨水、水彩 16cm×22cm 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 毕士达的作品用色较少,通畅喜欢以蓝、红为原色,也喜用绿色和褐色。其用笔方式较中国化,并将之与西方透视法和色彩结合起来。这件描绘澳门妈祖阁的作品极好的表现了毕士达的绘画特色。


在《珠江十九世纪风貌》中,观众可以饱览风光明媚的平州、黄竹岐及河南,苍翠的白云山,具有悠久历史的粤海关、巡抚部院,繁盛的街道,行商的花园别邸,旖旎的渡头和濠泮风光;此外,更可以看到穿梭于珠江上的各类多姿多彩的船舶,在街头摆卖的各式小贩,茶、丝的加工及陶瓷的烧造,显宦的家居生活及传统节日的习俗。这些景物,不但上一世纪来华的外国人深感兴趣,就是我们在今天看来也觉趣味盎然。



《澳门内港风景》 马西安诺·安东尼奥·毕士达 约1875-1880年 纸本铅笔、水彩 14.8cm×24.5cm 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澳门至广东沿岸堡垒》 马西安诺·安东尼奥·毕士达 约1875至1880年 纸本铅笔、水彩 20.8cm×30.3cm 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这些历史绘画包括了外国人及中国本土职业画家的杰作。


在十九世纪来华的外国人中,不乏颇具天分的画家,来自苏格兰的布鲁士是其中较突出的一位。布氏是一名执业建筑师,也是出色的水彩画家。一八四〇年代担任香港的建筑物督察时,绘画过一套十二幅描绘香港风光的水彩画,后来刻印为石版画。现在找不到证据足以证明他何时到过广州,这次展出的数幅淡墨素描掺用中法作画。风格清新,并有画家的亲笔签名及题识,当属布鲁士之真作无疑。



《从大炮台俯瞰澳门景色》 托马斯·屈臣 约1850年 纸本铅笔、褐色墨水笔、水彩 20cm×28cm 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 澳门大炮台本是圣保禄教堂的祀天祭台,后改成炮台用以保护葡萄牙商人的利益。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位于澳门制高点上的大炮台视野开阔,即可俯瞰全澳门景色,又可远眺珠江口和拱北一带的风光。


法国画家波塞尔在一八三八年的夏秋之交到过广州,并绘画了不少作品。波氏更坚持每天写日记,他的日记及绘画,都是现在研究珠江三角洲风貌的珍贵资料。是次展出的如海幢寺、广州石桥、广州近郊庙宇前的广场,以至广澳水道上的景色,都是他写生之作。艺术和历史价值很高。



《南海的帆船与小艇》 乔治·钱纳利 约1825-1835年 布面油画 23.5cm×19cm 私人收藏


钱纳利无疑是来华画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是英国人,为了逃避悍泼的妻子,辗转从爱尔兰逃到澳门。钱氏是职业画家,替人绘画肖像维生,广州及澳门的富商巨贾、达官贵人都请他替自己画像。但他存世的大批素描小品,隽永可喜,往往比他的大幅油画更为可人。如展出的《广州的海珠炮台—背景为十三行》是一幅浅着色的铅笔及钢笔素描,虽然轻描淡写、漫不经意,但巧妙的布局、流畅的线条,反映着他深厚的素描根底。钱氏在一八二五年抵澳至一八五二年病逝澳门为止,曾到过广州多次,此素描没有写上他绘画的年份,幸而背景可依稀看到中和行顶盖上亭子,根据可靠资料,该亭子是在一八二二年大火后加建的,约在一八二八至一八三二年间拆卸,由此可推断这幅素描当绘画于一八二五至一八三二年间。



《包括剃头师傅的人物速写》 乔治·钱纳利 约1825-1835年 钢笔、淡墨及铅笔 19.5cm×22.5CM 私人收藏



《中国人的素描》 乔治·钱纳利 1838年 钢笔在铅笔上 尺寸不详 里斯本地理学会藏

  • 欣赏乔治·钱纳利的素描画,除了欣赏画家出神入化的画工外,记于一旁的速记注释亦饶有趣味,此幅画面有多条速记,其一写于1849年3月24日“能从大自然的种种事物中发掘出诗情画意,这就是诗人和画家的过人之处”。页面下端的另一条“均于1838年12月4日完成”,表明画家当日把所有这些铅笔画都用钢笔润色一遍。


十九世纪的广州是外商云集之地,来到广州的外国商人多喜欢购买一些描绘当地风景的绘画以作纪念,因此,在十三行范围内的同文街及靖远街便开设了不少专门售卖油画或水彩画的画店。其中以庭呱及啉呱最为著名。庭呱及啉呱是兄弟,大哥啉呱原名关乔昌,是钱纳利的高足,专攻油画,并为其师业务上的劲敌;弟弟庭呱原名关联昌,以水彩或树胶水彩画见称。据现有资料显示,广东人中最早以售卖油画维生的是南海人关作霖,据说他的写真“栩栩欲活,见者无不诧叹”,另据知同时代广州有一名Spoilum的人,专擅写真,究竟南海县志所记的关作霖是否即Spoilum,而关作霖兴其后辈的关氏昆仲有否关系,皆为研究历史绘画的关键性问题,有待进一步之研究。是次展出的庭呱作品皆为树胶水彩画,所描绘的有广州近郊景色、行商的豪华别邸、各式小贩及各类船艇等,其特点是笔触细腻,设色浓艳,但微嫌布局缺少变化。事实上,这是广州画店行货的通病。据知,由于此等绘画之需求甚殷,许多画店是采用分工大批绘画方法“生产”的;画店中有些人专画树木山石,另一组人却专画人物,甚至有先以木版轻印出所需要的人物或树木山石的轮廓,然后才着色的,虽然这些中国画店的行货有着上述的缺点,其历史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油画家临摹欧洲铜版画》佚名 约1790 纸本水彩 英国布莱顿皇家美术馆藏

  • 通过该图可以了解晚清的中国民间画家临摹西方铜版画的方法,从桌上备用的纸片和擦笔用过的绉状纸团可以判断他在绘制油画,临摹的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



《广州十三夷馆》 佚名 约1780年 绢本水彩 32cm×53cm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

  • 此幅外销画采用焦点透视,描绘了当时外国人在广州的聚居地“十三夷馆”。按当时规定,外商不得直接与国内商人交易,不得进城报关居住,也不能直接接交官府,只能通过中间官督民办的垄断团体,即集“洋行”(洋货行)、行会、“公行”税口于一体的“十三行”商引见经办。“十三”乃泛指,源于最初行商户户数。“十三夷馆”是外销画常见题材。



《紫檀牙雕广州“十三行”图插屏》 佚名 清乾隆、嘉庆年间 紫檀、象牙141cm×87cm×47.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此插屏为清代广东进献贡品,边座为紫檀木制,屏心以染牙雕刻。画面以十三洋行建筑为主体,还有著名的靖海门、粤秀山镇海楼等。



本文节选自丁新豹《从历史画看十九世纪珠江风貌》,原载于《美术家》(香港),1981年第20期,全文收录于《中国油画五百年》第一卷。


《中国油画五百年》是CCAD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以中国油画的传入、萌芽、扎根和发展为历史线索,以历史图像、历史资料和研究著述为主要内容,形成逾900万字,图片8000余张的鸿篇巨制。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油画文字量最大、文献图片最丰富全面的工具性图书。


文献巨著 藏书首选

《中国油画五百年》


各大电商平台均已上架




记录当代 传播理想
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CCAD)
微信号:CCAD20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水彩画的起源与发展:详述世界水彩画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世纪末的七面纱舞
【油画国画水彩画】湾区好风光•2020深圳美术馆当代艺术展
维克多·雨果展:走进天才的内心
画家徐兆前
中国油画之父,与当时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东亚画坛第一巨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