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稿 | 上海弄堂的故事


作者介绍

孔繁铉先生为土生土长的南昌路居民,热爱文学创作,熟知南昌路附近历史变迁。孔先生现任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上海孔子文化专业委员会黄浦区通联员等。


上海弄堂的故事

上海南昌路原为环龙路,建于1919年,为纪念法国飞行员环龙坠机身亡而定名。科学会堂(原法国公学),科学会堂2号楼(原法国领事馆),法国游客来沪旅游,必来此地看看走走。


上海科学会堂



南昌路东面与雁荡路步行街和重庆南路相接,邻近中共一大会址与“新天地”,西南连接与思南路、瑞金二路等,最西面顶端与徐汇区相接壤;南面有复兴公园、思南公馆、周公馆,是休闲观光之处;北面相近淮海中路中心商业购物街。南昌路在市民心中是“闹中取静”的黄金民宅地段。


南昌路有几条名弄堂,有多幢名宅,老早就故事多多。我在此土生土长,颇有浓厚的感情。从我有记忆起,娘娘领着我住在后房亭子间内。南昌路168弄1号2号三楼相望。


南昌路住宅


20世纪50年代初,2号3楼住入数位俄国青年。他们早出晚归,白天有的骑车、有的推着车,车上装着小马达和砂轮、细磨石。他们在城区走街串巷,用上海话喊着:“磨刀、磨剪子……”居民看到外国人用电动工具磨刀,分外好奇,纷纷拿来刀、剪去磨,并在旁边观看。


俄国青年脚一踩,砂轮飞快地旋转起来,双手握着菜刀或剪刀,双面磨擦,一会儿刀、剪锃亮了,再在细磨石上磨擦几下。磨好的刀、剪比较锋利,当场剪布,或试刀切木头,居民们都很满意,说:“时间短,质量优,价格便宜。”傍晚,他们陆续收工回住处。顺便买数瓶烈酒、熟食,他们常常借酒消愁甚至打闹。我有时在亭子间张望,他们经常从室内打到阳台上,打得鼻青脸肿,依然互不相让,事后到医院治疗,平静数日。过了一段时期,2号3楼突然变得宁静起来,人走楼空。一打听,他们回国了。


南昌路街景


南昌路168弄斜对面53号(著名画家林凤眠曾住此处),有一个漂流来上海的俄国老太长期居住在这里,热爱上中国国土,热爱上上海,她加入中国籍。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物质严重匮乏时期,区政府对于外籍人士在食品、物资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她是一个孤老太,区、街道、居委会经常登门问寒问暖,体贴照顾。


那时政府号召“爱国卫生运动”,人人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每逢周日早晨8时30分左右,居民小组长摇铃,大声喊:“大扫除,大扫除啦!”各户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女性用竹扫帚清扫,男同志打井水,提水、冲地。


我自小受到老师、家长的谆谆教导:“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每次弄堂里大扫除,我只要在家里,就会穿着套鞋,提着铅桶,参加劳动。大扫除从弄堂口开始,这是整条弄堂的一张门面,过路人一看弄堂口,就知道里面是否整洁。男同志拎水,你追我赶,看谁拎得多。女性清扫,她们把扫帚指向哪里,我就把水冲向哪里,特别肮脏之处,就多冲几桶,多刷几次,直至于净。就这样,从大弄堂到小弄堂,大家不停地冲刷,大概要花费一小时。阳光洒在水门汀地面上,闪亮得很,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待续

项目总主持:朱伟珏教授

来    稿   人:孔繁铉

编           辑:郝孟琪

“叙忆上海”致力于采用口述史的方式收集上海故事,倾听老人们叙述自己的生命历程,回忆里弄街区的社会变化,记录上海的城市记忆。


今夏,“同济社会学系南昌路街区口述史调研”项目的调研工作已全部结束,文献资料将整理后陆续于本平台发布。同时,叙忆上海也诚邀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稿,论文、随笔等文体不限,内容可包括上海街区故事、老城遗产、社会变化、人物事迹等,本平台会择优刊登。我们以学术研究为本,希望可以和更多有识之士一起抢救、保护和挖掘上海街区的历史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弄堂
上海弄堂 落入市井的风花雪月
​有格调的上海弄堂(下)
上海阿姨卖掉大商品房,换40平米里弄房…一度后悔,如今直呼“换得对”
#老寿眼中的上海#上海弄堂口
上海弄堂的黄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