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斯皮尔伯格的《太阳帝国》还记得吗?原作者J.G. Ballard巴拉德的上海岁月点点滴滴

这几天路过延安中路1000号上海展览中心,那个人山人海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心里暗想开学前读书的人和读过书的人都出来活动了,上海书展shanghai bookfair很骄傲地表示:每逢8月,为期一周的上海书展如约而至,盛夏的上海书香满城(引自上海书展官网)。记得去年夏天为配合上海书展,我们《外滩以西》公众号发布专题报道:《作家是编故事的一把好手 常熟路五原路口瑞华公寓里作家群像一瞥》(链接点进去看看),曾经的瑞华公寓居民、电影导演及作家彭小莲前不久驾鹤西游,为此我们走访瑞华公寓问了两位老居民才知道1950年代彭家的房间号,感叹彭柏山原来仅仅分配到两间房,厨房和卫生间还与别人家合用。

今天周末增补版,再丰富丰富英国著名作家J.G. Ballard巴拉德的上海史料,作家本人并不太为中国人熟悉,但他的自传体小说经过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声画特效处理搬上了大银幕,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很多人知道也看过。年纪大些的上海人还记得1987年外滩及黄河路一带大规模封路拍电影的事情,整整折腾了21天,这种事情如今是不太可能了。

一个保留原始风貌的城市被大导演看中,链接点进去看看:《斯皮尔伯格的上海1987年》。后来,上海城市更新的速度举世瞩目。

我们写了《1987年、1988年的有些事可以回忆》和《那一张质朴的手绘1996年上海鸟瞰图 那年出生的孩子已大学毕业》,去年年底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也写了《1978年-2018年:上海城市风貌四十年》。好了,开始J.G. Ballard巴拉德的上海故事,如下是他的自传《从上海到谢勃顿》(J.G. Ballard:Miracles of Life: Shanghai to Shepperton: An Autobiography,Fourth Estate2008)。

James Graham Ballard,1930年11月15日出生于上海,1946年首次回到英国。他是“科幻写作新波”的重要成员。他最著名的小说包括具有争议的《撞车》(Crash),和自传性小说《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并且都被拍成了电影。2006年被确诊患有前列腺癌,2009年4月19日于伦敦病逝,终年78岁。

被英国青年尊为摇滚理论家的J. G. Ballard ,也被亲切地称呼为英国巴老,在很多年前看instgram就发现有不少英国年轻人到上海寻找英国巴老故居,也正是他们通过走访和对比甚至与英国巴老互动交流,他的上海旧居终于被找到了,由此惊动了英国BBC,英国巴老带着BBC重访自己的旧居。

J. G. Ballard was, for over fifty years, one of this country's most significant writers. Beginning with the events that inspired his classic novel, `Empire of the Sun', this revelatory autobiography charts the course of his astonishing life.英国巴老名副其实的,他是近50年来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太阳帝国》自传体小说展示了其少年奇特的人生经历。英国巴老1946年随父母回到英国后以一系列的“推测小说”(作家自己的说法,外界说法是科幻小说)成为英国1960-1970年代的独特的文化符号。

这一切起始于上海

Many people have said to me, ‘What an extraordinary life you’ve had’, but of course my childhood in Shanghai was far closer to the way the majority of people on this planet, in previous centuries and in the 20th century, have lived than, say, life in the Wester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s we here, in our quiet suburbs and our comparatively peaceful cities, who are the anomalies.(J.G. Ballard, Shanghai Jim)这段话来自J.G. Ballard在BBC记录片采访,一句话苦难磨练心智。

英国巴老出生在苏州河边的公济医院(后来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很荣幸也不是太有幸的是这个医院一部分目前被圈进了一家酒店内,上海苏宁宝丽嘉酒店,可能外国人生死观和中国人有点不一样。他们可以接受在医院旧址上搞出个豪华酒店招呼四方宾客。链接点进去看看:《上海总商会/公济医院、荣宅/查公馆、Cicle圈被认养 上海需要有眼光的文物修复利用国内外巨擘》。

知道英国巴老的基本是从《太阳帝国》转粉的,豆瓣上有小组讨论不是太积极但看得出有专家在的,就是我们行业常说“吃这口饭的”,在“英国巴老”这个案例有专家了但声音还是很弱的,但我觉得在重现作家从出生到离开上海的16年的生活场景是有意思的也是有一定文化意义的,这个多少和长宁区的文化、新华路的外国弄堂文化关联更多,希望他们在这个课题上联合专家学者做出一个关于1930-1946年的外国居民之于外国弄堂的展览。现在对新华路一带的“普益模范村”、“哥伦比亚圈”的研究比较深入了,我们也写过,链接点进去看看:《旧上海汽车大王马迪“安和寺路119号”旧居应该还在 谁知道对应的是新华路几号?》、《马迪旧居找到了 民间对上海老照片研究成绩斐然 帮助我们找到曾经的家门》和《雷文和邬达克 甲方乙方做生意 异乡遇老乡两眼放光芒 谁是Hugo Sandor?》。

英国巴老的家也和马迪家一样请普益地产公司定制的,1930年前英国巴老的爸爸,一个优秀的英国纺织专家买下了一栋郊区独立大花园洋房,英国巴老1930-1941年居住在此:如今地址为番禹路508号,当年的门牌号码为安和寺路31A号。

番禹路508号在淮海西路和新华路中间,这个房子1991年在英国巴老离开上海45年后,被BBC邀请拍摄他上海生活经历的记录片《上海吉姆》重回家的时候亲自认定。他在上海生活了16年(1930年-1946年),中间有三年(1942年-1945年)在龙华集中营(现在上海中学)。

他爸爸有眼光的,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新兴的国际社区在成长。查了资料说他爸爸是一个纺织原料企业的化学家,后来看了英文后再查才知道他是英国曼切斯特The Calico Printers Association 棉纺印染的专家。红字专指无花纹白棉布,他爸爸的工作大概是在白布上做图案印染吧。为什么纠结这些小细节呢?我们是想确定他爸爸的身价和社会地位。

The Ballards were not tycoons by Western standards, yet the author's father had the good sense to transfer his job in the Lancashire woollens industry to Shanghai,where their income stretched to affording a half-timbered house on Amherst Avenue a stone's throw from the boundary of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Waited on by ten Chinese servants, their son was entrustedto a teenaged White Russian nanny.巴拉德家族按西方标准并非豪门,但巴拉德父亲很有头脑,把自己的工作从英国兰开夏毛纺工业转到了上海。他在上海的收入可以在安和寺路(今天的新华路)买下了一座砖木结构的别墅,家里有十个中国仆人,看儿子的保姆是位十几岁白俄姑娘。


1987年斯皮尔伯格在上海拍摄《太阳帝国》的时候没有找到符合他家的别墅街区和适合的房子,别墅内外景都是在英国和西班牙拍摄的。前些天应邀参观了佘山月湖山庄,哈哈,那里绝对符合大导演的要求,以后会专门写写月湖山庄,一个挺有趣的超级富豪生活圈层故事。

在上海拍摄到的是外滩地区的乍浦桥一带算做租界区和日占区的交界,还拍摄了英国巴老在教堂唱诗班唱圣歌,选择的是徐家汇大教堂。当时扮演他家司机的是上影厂英俊小生翟乃社,可惜英年早逝(1956年4月-2014年9月9日)。和乃社哥见过面没多说什么话,他朋友说都是拍戏太拼熬夜熬出来的肝病。

1987年可能是英国巴老有事情脱不开身,他没有答应到上海重游但接受了导演邀请在这个自传体小说改编的好莱坞电影里扮演一个角色,见下图:他看到小吉姆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大喊上车和他们一起走。

英国巴老的家那是真正的花园洋房带大游泳池,有佣人有花匠有司机。

The boy attended the Cathedral School, was given riding lessons, andeach Christmas received dozens of brand new toys ordered from Hamley's in London. As for Mrs.Ballard she was under no duress to work and shuffled her way between race meetings and the famed 'five gin luncheons.' She was once voted Best-dressed Woman in Shanghai.To her pride, in eighteen years she never consumed a single Chinese meal,remaining hale until her death atninety-three.孩子上的是教会学校,有马术课。每个圣诞节都会收到很多从伦敦哈姆雷斯玩具店订购的崭新玩具。至于老巴拉德夫人,她没有必要工作,整天不是忙着参加赛马会,就是出席有名的“鸡尾酒午餐”。她曾经被选为上海最佳着装女性,让她引以为豪的是十八年来,她从没有吃过一顿中国饭,直到93岁去世时依旧精神矍铄。还查阅到的资料显示:1991年英国巴老随BBC的记录片拍摄小组回到旧居:他童年的生活空间在当时还算保存完好。他在故居中认出了当年使用的蓝色油漆,甚至找到了自己用来放漫画的小书架,感觉像是走进了“时间胶囊”。他参观了自己曾住过几年的龙华集中营。

巴拉德在童年便目击战乱、贫病、死亡和人类光怪陆离的欲望,享受过上层社会的丰足,然后突然遭受被困于集中营的苦难。了解巴拉德的这一独特经历,对理解他一生作品中诸多令人感到不适的场景和情节是有帮助的。这一点在笔者2009年的文章《从上海到内层空间》已有论述。那篇文章所讨论的巴拉德最后作品《生活的奇迹》,与其他众多文章和访谈一样,将作者后来对超现实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爱好乃至一生的创作方向与其童年经历紧密联系起来。除此之外,《生活的奇迹》的另一重要功用,是驱动读者去重新审视《太阳帝国》,将其从写实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并通过对照阅读去了解《太阳帝国》的文学价值。

在豆瓣小组里活跃的专家胡凌云写了《J.G.巴拉德:生于上海番禺路的英国“科幻小说之王”》,这也是英国巴老著作《摩天楼》中文版序言中的一段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阅读书目252:Empire of the Sun
男子10年偷上百件外套 办展览找失主
斯皮尔伯格最宏大的电影之一,但掩饰不了它内容的空虚
棉棉:“你见过一个天才吗?”
30件只有在上海才能做的事
【上海外滩建筑】中山东一路2号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大楼(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