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哲学追求的是万物一体!可为什么还是会对事物分类研究?

“万物一体”是传统中国哲学提供的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视角,可是为什么具体到现实事物时还是会对事物分类研究?并且还存在“无穷多”的分类视角?比如拿中药来说:

现行的《中药学》教材,从“功效”的视角将中药分类: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温里药,理气药......;

有的医家,例如任之堂余浩,从人体疾病部位的视角将中药分类:分为颈三药(葛根,黑豆,生牡蛎),背三药(防风,姜黄,伸筋草),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咽三药(荆芥,蝉蜕,僵蚕)......;

有的中药研究人员,例如尚志钧(中医医史专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医学本草文献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药物分类方式,即按药性作用的趋向分类:根据药物作用趋势,分行、守两大类。行类含上行、下行、通行、化行。上行以升散为主,如升举下陷,发散外邪;下行以降下为主,如平降喘咳,泻下利水;通行以通畅为主,如气血不通作痛,用通行药使气血通即可止痛;化行以转化为主,如食积、痰饮,通过转化,成为无害物。守即固守,不固守即出现虚损。凡虚损宜补。守类含补益和收敛二类。各类再分若干小类......;

也有很多医家从六气角度进行分类,比如之前看万生友老师的《药选—药物分类提要》,则是将中药分为对应的风门,寒门,热门,湿门,燥门,火门;

......

也就是说从不同的思维视角切入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和分类结果,那么在这些不同的分类方式中,是否存在优劣之别?或者说有的分类视角是否脱离了真正的中医思维?

万物作为一个整体,那么我们在对其分类研究的时候,是不是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不仅能“分”出去,而且更要能“合”回来)?将一个整体进行分类研究的时候,每一个类别(局部)是否和整体要保持一定的“有机联系”?(当然这个问题又牵扯到对“整体”的理解,对于“整体”我也是充满困惑,参看之前这篇文章:分析问题时都知道"整体观"很重要!可"整体"到底是一种啥东西?)......不知道有木有同样困惑的小伙伴?可留言沟通交流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思维能力的锻炼-精华摘录 - 学习进步 - 友商论坛 商务和管理的社会网络#pid253...
颇有哲学意味的一分之二
《超一体:超越个体存在的存在——宇宙万物互联》02
《庄子》拾萃:莫得其偶,莫若以明
庄子启示录014:只要成见还在 越辩论离真理越远
我的哲学笔记,耐心看完的都收获良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