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阳经济学之二——消费社会及其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写在前面:9月1号,儿时记忆里的开学日。欧陆思想联萌想邀大家一起来上课。熟悉的夏莹老师舒服的十分钟阅读时长;碎片机动的课堂;完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构图。30天30讲;每天早晨8点想试试每天都来留言里打个卡吗?提提意见、谈谈感受、或者就一句:嗨,我又来了!都行。你敢坚持,我们就敢给惊喜。月底见喽各位!
——黄竞欧

文|夏莹

太阳经济学之二:消费社会及其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2019年9月法国社会学家,媒介理论家让·鲍德里亚的摄影展在中国上海拉开了序幕,静谧洁净的白色基调之上,张贴着这位思想家略显平淡的摄影作品。一些平凡的物件在一个略显简单的构图中静静地被呈现出来。在其作品之下,放置着他已被翻译过来的诸多哲学著作。两者构成了一个互文式的解读,呈现出一个当代思想家,对他所处时代独特的观察视角。

让·鲍德里亚在其学术生涯的早期是一个典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他是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法文版的翻译者。可以说熟读了马克思诸多经典文献。师从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亨利·列斐伏尔,开始了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尝试。这一社会批判的路径严格说来,近乎可以说是法兰克福学派在法国思想界的翻版。这一理论形态试图完成的是对那些隐蔽在日常生活之内的新型异化。鲍德里亚,作为极富有才情的哲学家,对于生活的细节有着令人赞叹的敏感,因此很快就将这种日常生活批判运用地极为娴熟而富有感染力。如果大家有兴趣去阅读一下他于1968年出版的《物体系》一书,一定会与我一样感同身受。鲍德里亚分析了杂货店里货架的摆放对于人购买商品的潜在引导,批判了既成的现代家庭观念对人消费的束缚,后一批判指出,现代家庭的观念正在被一个系列化的物品所规定,比如在鲍德里亚生活的1960年代末,一个法国的家庭如果想成为一个现代家庭,必须要成系列地购买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等,这就如同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一入校,就有所谓苹果手机,苹果ipad, 苹果电脑等所谓“苹果三件套”的消费需要,感觉如果不是这样,就不那么时尚。于是,我们突然发现,一些原本并没有直接关联的物品,在一个既成的观念之下强制性地被组成一个系列来被需要和消费。这就是鲍德里亚在当代资本主义时代所发现的“物体系”的消费逻辑。

谈了这半天,大家一定发现了鲍德里亚思想当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消费,的确,鲍德里亚的文化批判,从一开始就同时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批判。但他与马克思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所关注的是以生产为轴心的资本运行逻辑,而鲍德里亚所关注的则是以消费为轴心的资本运行逻辑。鲍德里亚因此一直以一种马克思思想的理论补充者的角色构筑理论。比如他将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视为一个匮乏性社会,因此马克思需要不断地谈论生产以及生产所产生的问题,而鲍德里亚所处的时代确是一个丰盛社会,马克思的生产逻辑尽管仍然发挥着固有的作用,但由于新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生产的大量过剩需要“消费”成为再生产的发动机,由此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在当代社会之中,大到一个国家,小的一个企业,消耗性的消费成为了产生可持续增长的财富的必要前提和保障。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今天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总是越懂得如何花钱,越是能够赚得更多的钱。

于是,这个看似对马克思思想的一个补充,从根本上却带来了完全另一套经济逻辑,这一逻辑,对于当时的法国思想界来说,不算陌生,因为到了1970年代,莫斯的“礼物”交换机制与巴塔耶的“太阳经济学”都已经成为了被学界普遍认可的另类经济学理论。在这种太阳经济学中,耗费与浪费,才是原始财富的真正表现,莫斯特别谈论;额原始部落中一种叫做夸富宴的体制,即部落将自己多余的产品以无偿赠与的方式馈赠给其他各个部落,并在这一赠予当中构筑社会交往。巴塔耶也特别强调了战争的消耗,对于一个现代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作为一种最大的浪费,反而每一次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鲍德里亚的消费逻辑大约就是沿着这一路径走下来的。因此虽然他貌似亦步亦趋地追随着马克思,补充着马克思,但我们要知道,在这种补充当中,包含对这一马克思思想的超越与批判。

鲍德里亚将这种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称之为“消费社会”。并系统分析了消费社会中特有的经济运行逻辑。这一经济运行逻辑,被鲍德里亚称之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在这一体系的构筑中,鲍德里亚为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体系的分析添加了一个新的维度。也就是说,如果在马克思的生产逻辑中,价值体系包含着价值、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那么在鲍德里亚这里,价值体系除去已经提到的三个维度之外,一个商品同时还应该包含着符号价值。

这是怎样一种价值类型呢?它实际上是一种炫耀性消费抑或浪费的量化表达,它的出现为了应对生产性社会的发展瓶颈而被凸显出来的一种消费模型。试想如果我们仅仅为了满足自身的衣食住行的最低标准而进行消费,那么在今天这个商品极大丰富的时代,大量的商品就会显得相对过剩了,而这些过剩商品如果无法被迅速地消耗掉,那么就会导致马克思时代的经济危机。于是制造消费,比制造商品,在消费社会当中更为紧迫而重要。

所谓制造消费,就是要让消费这种原本人自主的行为成为被引导的行为,让人们去买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花掉一些不必要花掉的钱。比如在消费社会时代,一个三口之家,原本可以共用一只牙膏,但消费社会中,商家会制造出各种口味的牙膏,甚至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性别生产出不同的牙膏,于是你会突然发现,你竟然需要三到四只牙膏,甚至更多,才能满足各种既定条件下的需要。其中存在的浪费可想而知。当我们根据不同个年龄与口味去购买牙膏的时候,一个牙膏的价值就不仅包含着它的生产成本与使用价值,同时还出现了一种带有符号意义的价值。

这种符号价值,在奢侈品的消费上,表现的最为明显,LV的包包,之所以动辄上万元,并不全部因为它的材质和品质,而更多的是它的品牌历史堆积而成的Logo所包含的价值,这一部分价值,就是符号价值,成为当代社会的财富象征。这个逻辑的本质,其实就是原始社会中夸富宴的交换机制的再现,通水也是一种财富原始含义的表达。这就如同埃及的金字塔与中国的圆明园,它们既是财富的极大浪费,同时却也是财富的直接体现,同时还可能是太平盛世中财富持续积累的有效动力。

这就是太阳经济学在鲍德里亚思想中的再现。它披着马克思思想的外衣,但其实已经脱离了马克思思想固有的轨道。

更多意见交流请私信微博:黄竞欧1九76

进入激萌活动群 | 赞赏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鲍德里亚的符号价值
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一种变迁
人如何被消费操控——读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有感
云计算的资本化路径
鲍德里亚,看不懂的后现代
人类消费商品的过程,也是商品奴役人类的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