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学中医指南

一、

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想学好中医,首先要在整体上对中医学有清晰的认识,也就是首先要建立起宏观的中医世界观,然后再有条理的逐步深入学习,结合临床,慢慢积累,最终才会水到渠成。这就好比装修房屋,首先要对房屋整体布局了解规划清楚,再按照图纸逐步装修,最终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比如我们想学习中药麻黄的应用,就要先学会麻黄汤的应用;想学会麻黄汤的应用,就要学会《伤寒论》中有关麻黄汤证的相关内容;想学会麻黄汤证内容,就要学会《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太阳病”篇章内容;想学会“太阳病”辩证,就要学会六经辨证;想学会六经辨证,就要学会阴阳辩证;想理解阴阳辩证,就要懂得“一气周流”及“圆运动”理论。因此,虽只是一味麻黄,想真正应用得法,也是非常难的事情。各种应用经验与相关的理论,也都是要了解的。我们不能只是研究中药本身的功效与应用,必须要结合相关的中医理论,才能真正发挥出中医特色。唯有在宏观上有清晰的认识,再去学习和应用每味中药时,才会更有调理。

二、

学习中医最忌心浮气躁,自以为是。学习不是没有捷径,而是最怕不得要领,脑袋不开窍,死记硬背,死板教条。中医是一门“灵活”的学问,精髓就在于要懂得灵活运用。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治病如打仗,用药如用兵。惟有随机应变,才是用兵之道,也是治病之道。

世间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病人。所以中医治病,最讲究辩证论治,因人而异。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们每个人之间,或某些疾病之间,又会有很多共同特性,因此在治疗上,既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也要考虑到季节、地域、人群、疾病等共性因素。这些宏观因素,就是中医学里所谓的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是中医的最大特色。在具体诊治疾病过程中,两种理论要相互结合运用,不可极端化,绝对化。

三、

学习中医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积累及自我“修正”的过程,更像是人生的一次修行。一个人的修行是永无止境的,因为我们的心境是无限的,对中医的悟性也是无限的。无论是参悟宇宙,还是一花一叶,都是有意义的,都是能启迪我们智慧的。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多查阅资料,多向同仁前辈请教。有条件者,若能结合临床,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则进步会更加明显。

很多人认为学习中医,当从《内经》、《伤寒论》、《易经》等经典著作学起,我个人不是很推荐这条路。这是典型的“从大往小”学,好似盖楼从高向底盖一样,虽不失一种方法,确太过艰难。原因在于,这几部著作门槛太高,内容较深,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是很难理解透彻的,尤其是没有太多生活阅历的年轻人,学习起来会特别吃力。

如《伤寒论》而言,虽是中医经典著作,但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学习就会很困难。即使能够理解书中的内容,离实际运用,也是相差甚远。学过《伤寒论》的人都知道,没有几年的临床摸索,想运用好“六经辨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四、

学中医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无论用哪种方法,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作者为想学中医的朋友,总结出一条学习之路,并把它用一句话来概括,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这句话是:

“用四块砖,敲开两扇门,找五个人,看十本书,走一条路,最终分道扬镳。”

这句话即为初学者指出了学习的方向,也道出了攀登中医巅峰的方向。当然,也仅是作者个人观点而已,仅供参考。

在无数的中医著作面前,我们要学会取舍,多聚焦经典。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放在学习重点知识之上。惟有如此,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四块砖:代表四部中医基础著作,即《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想盖中医大厦,就一定要先打好基础,惟有基础坚实,大厦才能盖的高。以上四本书,就是步入中医大门的基础知识,应当重点学习。其中,《中药学》与《方剂学》可相结合学习,《基础理论》与《诊断学》可相结合学习。此外,初学者还可看下作者所著的《本草精荟》,能提高学习效率。

两扇门:即《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与《伤寒论》两部书。其中要先学习《圆运动》,后精研《伤寒论》。这两部著作,《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可以构建宏观的中医世界观,对学习其它所有中医理论著作,都能起到指导作用,特别是《伤寒论》。而《伤寒论》则重在于指导临症实战,不但有成熟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还梳理出了“理法方药”等相关内容,直到今天,也是中医临症第一可法经典著作。

五个人:即五位中医大师,分别是黄元御、郑钦安、徐灵胎、张锡纯和李可。黄元御《四圣心源》、郑钦安《医学三书》、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和李可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都是值得毕生研读之书。无论哪位大师的著作及思想,我们若能管窥一二,对于学习中医而言,都是受益终身的。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积累。

十本书:即《脾胃论》、《理虚元鉴》、《医林改错》、《血证论》、《格致余论》、《傅青主女科》、《医学心悟》、《石室秘录》、《温病条辨》和《儒门事亲》。这些都是古代中医名著,也是不同时期,不同中医理论的代表。学习这些著作,能进一步开阔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诊疗手段,同时也是对其他著作理论的有效补充。

一条路:就是中医学里的“扶阳理论”之路。更有极端者,由“扶阳思想”发展出了所谓中医的“火神派”。作者还是比较认同“扶阳理论”与“火神派”内容的。作者认为,中医扶阳理论的兴起,乃是当代中医发展的必然,这跟当代人所身处的社会环境与生活饮食习惯,有着紧密联系。中医扶阳思想最早可以上溯到《内经》与《伤寒论》时期,期间张景岳、黄元御过度,到郑钦安时,则将其推向极致。

分道扬镳:中医学到最后,结局必然是分道扬镳。作者常说,学中医之路,前半程大家常结伴而行,而后半程必然分道扬镳。因为大家初学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但随着临症的深入,以及每个人工作环境和所接触到的患者人群的不同,自然就会出现差别。这种差别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年龄与经验的增长,每一位医者,都也会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医家,中医学到最后,结局都是自成一派的。

——中医实战笔记:20.10.28中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薪火相传,经典文献价值几何?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黄帝内经》——概论、简介(1)王洪图
《中医四大名著视频教程 电子书籍》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