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近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对异种蛋白过敏,血IgE升高,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临床特征。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免疫学异常直接相关。研究显示AD患者皮肤T辅助1型细胞(Thl)与T辅助2型细胞(Th2)平衡失调,Th2细胞占优势,表皮内细胞因子IL-4、IL-5、lL-13等增多,而IL-2、IFN-γ等减少,血清总IgE升高,导致I型超敏反应发生,同时接触的外界过敏原与表皮内的朗格汉斯细胞结合又可激发Th2细胞主导的IV型迟发型超敏反应,从而产生临床症状,而皮肤表面寄生的金葡菌、糠秕孢子菌、白色念珠菌等以分泌超抗原的方式加剧病情。
  
  中医学中没有完全与之对应的病名,而是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予以命名。婴幼儿期称之为“胎敛疮”、“奶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胎敛疮》:“此症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奶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敛;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敛。“儿童、成人期归为“湿疮“,“四弯风”范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一·四弯风》:“生于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侵入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多认为本病为禀赋不耐,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感受风湿热邪,郁于腠理而发病,如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而致脾虚血燥、肌肤失养。脾虚湿滞为病之本,风湿热邪为病之标。近些年来,诸多医家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探索了不少新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作如下综述:
  
  1.中药内治疗法
  1.1辨证分型治疗
  最常见的是根据皮损特点分为三型论治。申素萍等治疗特应性皮炎65例,将其分为胎热型、脾湿型、阴虚血燥型,分别以疏风导赤散(玄参、生地、车前子、木通、连翘、栀子、山药、茯苓、黄芪、五灵脂、甘草),除湿胃苓汤(苍术、茯苓、炒白术、黄芪、泽泻、炒苡仁、炒麦芽、白鲜皮、蛇床子、木通、陈皮)、养血润肤汤(生地熟地、当归、黄芪、花粉、玄参、何首乌、茯苓、麦冬、玉竹、桃仁、白蒺藜),配合中药外敷,总有效率为93.8%。李元文等将35例患者分为三型:湿热阻滞证、脾虚湿滞证、血虚血瘀证,分别以龙蚤清渗汤(龙胆草、泽泻、车前草、赤芍、丹皮、苦参、竹叶、蚤休、白鲜皮、金银花、生甘草)、加味过敏煎(柴胡、防风、泽泻、乌梅、苦参、白鲜皮、白术、茯苓)、养血活血熄风汤(当归、白芍、川芎、天冬、白僵蚕、天花粉、丹参、白蒺藜、钩藤)治之。三种证型总有效率分别达到100%、90.9%、 50%,林珠认为特应性皮炎病机关键在于湿热蕴阻,在此基础上分为三型:风邪湿热型,方用大连翘饮(防风、柴胡、荆芥、栀子、黄芩、连翘、苍术、蝉蜕、炒牛子、滑石、车前子、赤芍、木通、当归、甘草,加减;湿热蕴毒型,方用清瘟败毒饮合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丹皮、生地、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知母、蒲公英、地丁、玄参、枳壳、生甘草加减;湿热血燥型,方用冬地三黄汤合消炎解毒汤(麦冬、黄连、玄参、黄柏、金银花、生地、黄芩、花粉、木通、当归、赤芍、淡竹叶、青皮、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加减。共治疗36例,总有效率为89.0%。姚高升则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分为婴儿期(胎毒湿热)、儿童期(血热风燥)、成人期(血虚风燥),分别以萆邂化毒汤(川萆邂、粉丹皮、防己、生地、苡仁、秦艽、六一散)、消风散(当归、赤芍、生地、荆芥、防风、苦参、生石膏、知母、僵蚕、蝉衣、生甘草)论治。治疗34例,总有效率达94.2%。
  
  有些学者将AD分为两型论治。钟卫红将35例AD患者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辨证为风湿蕴肤,治以清热祛湿,佐以健脾疏风,药用:金银花、泽泻、白藓皮、藿香、滑石、茯苓、防风、木通、黄连、苡仁;缓解期辨证为血虚风燥,治以养血润肤、祛风润燥,药用:生地、玄参、茯苓、泽泻、白藓皮、何首乌、当归、白芍、蛇床子。经治后总有效率达82.8%。张林则从皮损形态上将特应性皮炎分为渗出型和干燥型。渗出型治以清热利湿,疏风止痒,药用:玄参、白藓皮、丹皮、紫草、生地、蝉衣、地肤子、防风、泽泻、淡竹叶;干燥型治以养血祛风止痒佐以利湿,药用:黄芪、当归、生地、玄参、地肤子、茯苓皮、僵蚕、赤芍、白芍。二型匀辅以外用中药,治疗110例,治愈60例,好转50例,总有效率达100%。周海啸根据皮损和全身症候将76例患者分为两型。湿热蕴结型治以健脾消导,清热除湿,药用:苍术、薏米、马齿苋、地肤子、冬瓜皮、黄芩、防风、焦三仙、莱菔子、甘草;脾虚血燥型治以健脾除湿,养血润肤,药用:白术、厚朴、当归、生地、麦冬、赤芍、白藓皮、茯苓、泽泻、甘草。总有效率为81.6%。李正才则将AD分为四型:湿热蕴结,脾胃虚弱,血虚风燥,气滞血瘀。分别予以辨证施治,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2单验方治疗
  有些学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不少切实有效的经验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刘天骥等用养血祛风汤(制首乌、当归、鸡血藤、白鲜皮、地肤子、白蒺藜、徐长卿、荆芥、全虫、乌梢蛇)配合外搽酊剂治疗特应性皮炎60例,痊愈率61.6%,总有效率为93. 34%。段行武等以健脾养血活血为大法,自拟地苓煎(生地、茯苓、炒白术、炒苡仁、陈皮、秦艽、苦参、当归、丹参)治疗AD97例,总有效率为88.7%,痊愈显效率51.5%。魏跃钢等以健脾化湿颗粒(苍术、白术、陈皮、茯苓、泽泻、白鲜皮、炒麦芽、六一散)配合皮炎洗剂、黄芩膏外用治疗64例儿童AD患者,痊愈11例,显效33例,有效果14例,痊愈显效率为68.75%。尤立平等以清热除湿,健脾益肾为主要治则,以AD煎剂(黄芩、板蓝根、苦参、红藤、地龙、丹参、黄芪、熟地等)为基本方随证加减,配合中药外用治疗44例AD患者,治疗后SCDRAD和VAS积分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达70.54%。也有些学者采用典籍记载的经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颇佳。关小红等[13J以经方消风导赤汤加减治疗儿童AD患者50例,总有效率达96.0%。李丰以异功散合秦艽丸加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94例,总有效率为92.0%。也有人以单味雷公藤制成糖浆治疗特应性皮炎40例,结果发现其对各阶段、各类型AD均有显著疗效。
  
  2.中药外用疗法
  治疗特应性皮炎虽然以内治为主,但由于皮肤疾病的特殊性,外治也同样重要。众医家探索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外用疗法,丰富了AD的治疗手段。陈文展将青黛20g,黄连10g研成极细末后再合并研磨拌匀,取茶油调成糊状制成黛连油膏,配合内治治疗特应性26例,总有效率达96.1%。卜静波等自拟中药洗剂:白鲜皮30g,桃仁20g,防风20g,金银花20g,苦参15g,地肤子20g,夜交藤15g,水煎后外洗患处,内外合治42例患者。结果痊愈3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0.5%。还有人根据皮损表现分为干性、湿性分别论治,如付宏伟以“湿敷方”治疗湿性皮损:野菊花15g,白芷15g,苦参30g,黄柏30g,甘草15g。水煎滤液,冷湿敷;以“黄肤霜”治疗干性皮损:黄连15g,黄柏30g,薄荷15g,甘草30g。制成霜剂外用,获得很好的疗效。
  
  3.针灸疗法
  实验研究证明艾灸有直接的抗炎作用,通过提高免疫应答的水平,催化、激活、调整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炎免疫能力,起到抗炎免疫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王笃金将中药防风、蝉蜕、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黄柏、苍术各等量研末,以陈醋调成糊状,制成药饼,贴于患处,然后点燃艾条隔药饼熏灸,7次为一个疗程,共二个疗程。以上法治疗特应性皮炎20例,总有效率达100%。
  
  4.中西医结合疗法
  不少学者融汇了中、西医治疗AID的优势所在,创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疗法。有的以中、西医内用并举。王长海等以当归饮子加萆解、白鲜皮、蝉衣,合用扑尔敏0.35g/kg/R,治疗特应性皮炎36例,痊愈率88.O%,总有效率100%,复发率仅为5.88%。周智敏以自拟活血祛风汤(当归、白藓皮、知母、桃仁、川芎、黄芪、荆芥、白蒺藜、丹皮、甘草)联用特非那丁、vitB1、vitC等西药治疗41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总有效率达90.24%,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的对照组。也有的以中药内服的同时外用西药,同样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张璃娟等以自拟方(生石膏、马齿苋、黄芪、大青叶、白鲜皮、生地、白茅根、丹皮、紫草)加减,辅以艾洛松软膏外用,治疗特应性皮炎46例,总有效率达91. 3%。王琳将90例AD患者分为三期:婴儿期内服萆解化毒汤,外用氧化锌软膏;儿童期内服消风散,外用1%氢化可的松软膏;成人期内服当归饮子,外用恩肤霜。经治后痊愈33例,显效46例,总有效率为87.78%。
  
  5.实验研究
  为了阐明中医中药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机制及对中医药的疗效进行量化,不少学者利用现代实验技术作了不少工作。倪文琼等以中药组方(白术、薏米、茯苓、生地、当归、丹参、苦参、黄芩、马齿苋、厚朴、白藓皮、地肤子)治疗15例患者,疗程6周,结果发现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I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尤立平采用AD煎剂治疗AD34例,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变化。结果两个指标均明显下降,且EOS计数显著低于氯雷他定对照组。朱金土等为研究皮炎消净饮I号冲剂治疗AD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豚鼠耳肿试验,致敏处真皮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试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试验,以及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AD患者治疗前后CD4/CD8水平。结果显示皮炎消净饮I号冲剂具有良好抗炎和抗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并可调节AD患者CD4/CD8的水平。
  
  6.讨论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特点。由于其特应性的遗传素质,而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难度很大。西药传统上采用抗组胺药和激素治疗,最近研究发现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FK506,免疫调节剂如IFN-γ、免疫球蛋白,白三烯拮抗剂如孟鲁斯特以及抗细菌、真菌药物等都有助于AD的治疗,但其疗效往往与其副反应成正比。而中医中药以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在AD的治疗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上述的诸多医家从临床和实验的各个方面验证了中医药的疗效,丰富了AD的治疗手段,是很可喜的。但我们必须看到,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前沿的实验研究很少,不少治疗方案还没有获得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同时也缺乏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诊疗方案,这些方面都还有待以后的中医药研究者去不断地开拓。
  
  摘自:《现代中医药》文/张青松 魏跃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银屑病奇方妙药【学为所用】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的中医辨病论治
湿疹的专药专方
疱疹样皮炎的治疗方剂
慢性荨麻疹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