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的太难了!湖北襄阳一位市场监管所所长眼中的“基层所的难点和痛点”
userphoto

2023.07.17 甘肃

关注

老梁按语:

机构改革以来,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很难,这大家都知道。但究竟有多难,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市场监管局柿铺市场监管所所长曾建同志总结的“基层所的难点和痛点”会让大家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今天本号予以推送。

市场监管所是市场监管系统的最基层组织、最基本力量。如果把市场监管系统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基层市场监管所就是大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如果把市场监管事业比作一座擎天大楼,那么基层市场监管队伍则是大楼的一块块基石,基石稳固,高楼才能巍然屹立。

老梁希望基层市场监管所的这些难点和痛点能够真正引起上级的关注和重视,并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现状下基层所的难点和痛点

共性的最大问题——“乱”

一、市场监管所的归属问题

合并四年了,对基层乃至整个市场监管系统十分重要的《市场监督管理所条例》迟迟未发,基层所的归属、职能、级别、人员、岗位、设置等等均未有统一性的规定和要求,全国各地在市场监管所的归属上各不相同,有的垂直、有的是区局派出机构,有的是归了乡镇,这个在所长群里议论的是最多、怨气最大的。由于机构改革进度缓慢,区局市场监管所完成了挂牌成立,三定方案最近刚刚批复,但截至目前我们所长的任命和级别都没有明确,这给各项工作带来的不便,也让基层工作人员难以心安。

二、人员与编制问题

五个部门合并后,职能增加了几倍,但人员却减少了三分之一。改革后,区里来了个大转隶,把原来几个部门的很多精英和年轻干部都转隶到别的单位。人员与监管职能严重不匹配,很多工作都是疲于应付。原来我在工商,也在这个所,那时全所二十多人,都是公务员编制,现在人员9个,3种编制,有的所5种编制。在人员少的同时还存在严重老龄化的问题,我们所正式编制的人员平均年龄快50岁,未来几年内还有3名同志要退休,区局机关更是如此,青黄不接,力不从心。原来每年还能招录十几二十个大学生,现在好几年招一两个,还不停地被上面借调。所以说,人员问题可能是所有基层单位最大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工作也无从谈起。柿铺市场监管所人员构成复杂,有行政编制、协管人员和公益性性岗位3种身份,保障不到位也影响了基层监管所的工作成效。由于人员身份不一,工资结构不同,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协管人员和公益性岗位受身份限制,不能办理执法证件,外出检查时,只能与有执法证的同事同行或靠过去的工作积累“刷脸”,经常被不配合的市场主体针对。

三、结构与协调问题

不光我们樊城、襄阳,纵观整个市场监管系统,基本上都呈现出了倒金字塔结构,像极了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墙上芦苇。从省局到市局到区局到所,越到基层人越少,事越多。一个基层的网格工作人员要面对市局三十几个科室的工作安排,而每个业务科室几乎都有一个业务平台要去登录、填报信息,光一个食品口就有9个平台要登要报,其他的加上有十几个系统,这给基层增添了极大的困扰和工作量。希望总局、省局加大软件开发和程序运用,安排一个科室(原来工商由综合业务科统管)对此类工作进行优化整合,尽量用一两个平台来完成各业务工作。(执法办案一个、业务工作一个)

四、基础性保障与待遇问题

1.这个首先谈下基层所规范性建设工作,总局、省局的文件我们都看到了,但是目前我市尚未开展。我看到群内河北、四川的有关地市已经在行动了,那个标准是很高的,也让我们很期盼,与之相比,无论硬件或软件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襄阳,柿铺所应该算中等条件的,也有原来建的三A工商所算是不错的,但还有比我们条件更差更苦的所。柿铺市场监管所在原工商所办公地点办公,产权在市局,条件简陋、基础设施不全、办公条件差,配备使用的桌椅、电脑、打印机等设施设备年代久远、运行速度慢、故障频发,这也是我们樊城区绝大部分基层所的现状和真实情况。这样的的条件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了人力资源和办公经费的浪费,不利于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也影响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形象和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2.从省直变市直再变区直,干部职工的收入直线下降,各种待遇、福利也逐渐变少,区局和市局有的同在楼上楼下办公,但工资待遇等相差很大。

3.市场监管局作为现在地方上的一个大局大单位,所谓的政府核心组成部门,很多时候我们却只是边缘角色,但很多工作我们却成了兜底部门,遇到难点问题都与市场监管有关,而且基本上都是配角,不是主角。反正干脏活累活得罪人的活都都少不了我们,而财政资金方面 “只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成了真实写照。干活、借调干部时,说我们人多是理由,发钱、职级并行时说我们人多也是借口……纵然在职级并行改革以后,很多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临近退休的老同志依然还是四级主任科员,这几年区局领导为我们干部职级并行、工资发放等福利待遇上的事的那是说破了嘴、跑断了腿,结果依然不理想。正因如此,我们基层局、基层所似乎留不住人,原来好多金疙瘩一样的大学生这几年纷纷考走了、调走了、借走了,都觉得我们市场监管局听上去权力很大面子很足,实际上这其中之苦只有进了之后才知道,出去之后才明白。

五、厘清职责与追责问责问题

合并四年来,我们的职责到现在还是没有明确,哪些归我们管,哪些不归我们管,与政府领导沟通协调来定位部门职责一直不清晰。比如明明是商务部门主管的农贸市场、餐饮行业、预付卡等等,应该是环保局主管的燃煤使用、空气污染,还有其他数不尽数的一些问题工作,都由我们来处理,一句话,我们人多,然后这所有的一切工作最终还是归到了我们基层所的干部身上。“宇宙管理局”“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背锅侠”就是所长群里经常说的话,也是真实写照。拿疫情防控来说,让经营主体、商铺关门当恶人的时候是我们上,让他们解封开门营业的好人是别人当,追责问责的是我们,受表扬奖励的是别人。这种乱象极大地影响了基层人员的心态和工作质量。但凡出现了食品安全、特种设备乃至疫情防控等等问题,最先追责问责受处理的是我们市场监管部门和干部。总局、省局虽然出台了避责办法和文件,但地方政府和纪委监察机关一般是不认可的,对此,我有时与纪委的同学们开玩笑发问:“路上出现了重大交通事故、辖区出现了命案该不该追警察的责?出了偷税、漏税的问题该不该追税务局的责?”这玩笑背后是我们深深的无奈和痛苦……在此,希望总局能加强与省委省政府的沟通协调,在我们干部规责避险方面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保证我们部门特别是基层干部能干的安心和放心,不要动不动就追责,不管有没有犯错就是打板子。

设区的地级市个性问题——机制

一、执法办案制度不合理

这个问题,如果去下面的县市局调研是不会有人提出的,因为他们与我们城区局的制度不太相同,执法机制、财政机制等等都不同。机构改革后,在执法办案上有文件规定,设区的地级市的市局与城区局只保留一支执法队伍,全国有的地方是交给了区里,有的地方是交给了市里。据我了解,大部分地级市是将执法办案权交给了区里。我们襄阳是立案权交给了市局,而不予立案权又放到了区局(权力收上去了,责任放下来了。因为不予立案面对的是各种复议和诉讼)。由市局派驻执法大队到区里,却没有进驻到基层所,而是等着我们交线索。那么这四年来,执法办案两张皮的尴尬局面在几个城区体现比较明显。按照上次市局来调研,高新区和襄城区两位局长的原话就是:“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巡逻的不带枪、带枪的不巡逻”。举几个例子:立案问题:要走七道程序,有时跨度一两个月才立案;比如所里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突然发现了违法行为需要对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等到一层一层批准黄花菜都凉了;再比如一个案子,基层所办了前期调查,后期却交给市局执法大队的人来处理,当事人要面对两个不同的单位和层级,面对调查人和处罚人不同的意见,一来二去案子就办不成了,等等这些问题,执法办案体制机制给区局带来的弊端是明显的,权、责、利不相等,所以导致近年来整个执法办案数量大幅下降,也导致市场监管部门威慑力和权威性随之下降,不利于经营单位增强“四大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也不利于监管人员其他监管工作的开展。建议总局好好调研一下,尤其针对设区的地级市的市局与城区局的执法办案制度上要制定得更合理更科学更统一。我个人建议,要么就是把城区局收回市局作为派出机构,这样就解决了很多问题,要么就把办案权放下去。

二、部分评比、推荐机制跨越式的展开

这几年来,凡属事务性的工作,比如信访、协查、举报等等,市局以属地管辖为由都交到区局办理,而一些如“重合同、守信用”、“网络监管与服务发展先进单位”等评比,直接在市局相关科室就评定了。基层所对本辖区的企业、区局对本单位下属基层所根本没有推荐权,这种制度让基层觉得不可思议和难以接受。

作者: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柿铺市场监管所曾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州市工商局执法办案经验谈
调研报告:基层机构改革后基层面对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专家建议治理“一址多照”乱象:市场监管舆情简报(10)
农资市场和成品油市场监管中潜在的执法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
★海事局副科级职位竞聘演讲稿[3]
山西工商红盾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