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新干线·散文」姚红权|父亲走了

作家

干线

父亲走了

我89岁的老父亲,走了。
2022年6月26日,骄阳似火,高温炙人,而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黑暗而寒冷的日子。这一天,生我养我的父亲,供我上学读书的父亲,送我走出乡村的父亲,看着我成家、立业乃至退休再聘上岗的父亲,终日同我母亲固守那一座农家小院的父亲,不给我床前行孝、身边侍候留足机会的父亲,匆匆地就这样走了!
再过24天,也就是7月19日,是他的89岁生日。为庆贺他的生日,我特意将他年轻时的照片和我为他随拍的一些生活瞬间,整理出版了一本名为《父亲的岁月》精美影集。他喜欢读书,尤其对我发表的作品,我写的书,我编的报纸、杂志,他都视若珍宝,爱不释手。这次我编辑出版了他的岁月留影,想他一定会非常喜悦而欣慰的。我没有提前告诉他,准备他过生日时给他一个惊喜。然而这惊喜,这生日的献礼,他却最终没能看上一眼。
我是6月25日下午6时许,得到母亲托人打来电话的,说是父亲在老家跌了一跤。我立即电话告知老家的姑姑和三弟,让他们赶紧到家看看。我满以为人老了跌一跤,大不了骨折什么的,总不至危及生命吧,如果没什么要紧,我准备第二天再回去。我这人生性笨拙,又不会开车,每回一次老家都要长途转短途耗费大半天时间。况且这个时间点,长途客车都已停运了。
我焦急地等待老家的消息。约莫半个小时后,姑姑来电话说父亲摔得较重,现在发着高烧,神志有些不清,需要送县医院救治。我便立即打电话让老家县城的好友前往医院接应,同时求助身边好友开车送我直奔医院。
我们一路高速奔驰,赶到县城医院已时近夜里9点。父亲躺在急救室的病床上,眉梢跌碰处血迹尚存,吸氧、输液、敷冰、降温,高烧在渐渐消退,人也逐渐变得清醒。医生说,还需送重症监护室观察一夜。这一夜,我和三弟守侯在监护室外彻夜未眠。其间医生找我谈话,说老人年岁大了,不排除各种危险,要我在家属告知单上签字,但我并不胆怯,也不愿往坏处多想。父亲向来身体康健,快九十的人了,除了腿膝疼痛,他耳不聋,眼不花,吃的好,睡得香,还特别能喝水,每天两暖壶水都不够他喝,他总说自己能活一百岁。我相信,凭他硬朗的身体,凭他不服老的精气神,肯定能够平安度过这一劫。
第二天早晨,监护室医生通知我说,你父亲完全清醒过来,状态很好,可以转送老年科普通病房了。在转送过程中,父亲一路和我们交谈,说他都不知道自己昨天是咋来的,说不发烧了咱就可以回家了,还对医生说,你们的服务态度真好,谢谢你们。到老年科病房,他依然很开心,我说过些天是你的生日,我为你出了一本书,把你年轻时和现在的照片都收进去了,一会儿我拿给你看,他听了眼晴亮亮的,显得很高兴。邻床住着一位老人,在家人搀扶下准备出去散步,父亲询问人家多大岁数了,并说自己89岁了,也算高寿着呢。这时表弟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我还打开微信视频让他与父亲见面说了话。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那么祥和,那么释然和充满希望。料定父亲没事,一直陪我的好友准备离开,我将好友从二楼送到一楼,随即折返回房,竟发现父亲尿床了。我和三弟、表妹几人为他换尿堑,父亲不说话,我们都以为他睡着了,又一看似乎不对劲,便赶紧喊医生进来,几个医生立即行动,做心脏复苏,做各种急救,急救半个多小时后,医生们告诉我说,没办法了,你父亲已经走了,结论是心源性卒死。其时,是6月26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沉浸在愕然、木然和深深的悲痛里。我在国外工作的儿子不能回来奔葬,趁夜深人静要看看爷爷,我打开微信视频,他面对爷爷的遗像,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跪地叩首,嚎啕痛哭,我和弟弟及姑姑们,也守在灵前哭成一团。疫情以来,村里人丧事简办都是三天,轮到我父亲,几个主持丧事的老者说,你父亲年岁大,在世时给家家户户红白事帮忙,你们兄弟又都在外工作,就让他在家停五天吧。于是第五天的6月30日上午,在众亲友和乡亲们帮助下,我们圆满地安葬了他老人家。
父亲的坟地,是他活着时自己选定的。这个地方村人叫水角(附折),我叫老烧瓦窑。一条泥土小路出村向西一里许,有我家二亩多地。地头有三棵老柿子树,树上结又圆又大的板柿,父亲每年都要让人摘一些回来,放软了吃软柿子就馍。父亲在这里种过多年果树,我每年都要回家帮他收苹果。后来改种小麦,我又年年回来帮他收麦子。前几年他实在种不动了,才把地交由我一个姐夫耕种。现在这块地里种着玉米,两亩多玉米长势茂密,郁郁葱葱,他在三棵老柿子树陪伴下安眠,终于又回归到自己耕作过的绿色的田野。
父亲1955年万荣一中毕业,1956年到山西省测量队工作,1961年响应党的支农号召主动申请回乡务农。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重返工业战线,到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工作,1986年光荣退休。在中条山公司的20年里,他做过冶炼厂硫酸车间工人、物料科材料员、运城地区驻中条山公司子弟中学、万荣中学、荣河中学工宣队员等。他干一行,爱一行,扎扎实实,兢兢业业,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先后多次获得有色公司、运城地区和山西省冶金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他的事迹多次被写成通讯报道广泛宣传,被誉为“活雷锋″。退休返乡后,他又把劳模精神发扬光大,谁家有事不管本巷外巷都积极帮忙,人送雅号“国际陪客”。他还为地震灾区主动捐款,向抗疫一线送钱送物,给困难户赠送钱款,充分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与人为善的悲悯情怀,万荣县电视台曾对他进行过专题采访报道。
祖父母在生下我父亲之后,一溜儿生下七个女儿,到了我父母这里只生下我们三个儿子,没有一个女儿。祖母离世前曾嘱托我的姑姑们,让她们以后照顾年长的哥嫂。如今我的七个姑姑里,大姑和七姑都已过世,剩下的几个姑姑都尊从母愿,对我父母关怀倍至,照顾有加。尤其我的姨表姐,对我父母更胜亲女儿一筹,她是一个退休教师,都70多岁的人了,依然定期从几十里外的河津县城到我家,帮我父母打扫卫生,整理家务,还果蔬食品大包小包携带,她蒸的酵面馍馍好吃,每次都送一大编织袋子,常常冰箱里放不下,我遇上了也要带一些回来享用,村人都夸表姐对我父母,比一般亲生女儿都好。


父亲刚退休那会儿不想回村,不想离开他熟悉的企业和工厂,后来适应和融入了乡村,又变得依乡恋土,不愿随我们到城里生活。乡村是老年人的世界,古朴,清静,平和,春夏秋都好,但冬季难熬。父母靠烧火炕、蜂窝煤炉子和电褥子、小电暖过冬,十多年已成习惯,安然无事。父亲爱看电视,每夜都要看到十一、二点,睡觉前他总将窗户开个小缝,再检查一下蜂窝煤炉子封没封好。然而有天夜里睡觉,他没有检查炉子,又忘了开点窗户透气,结果导致他和母亲轻微煤气中毒,第二天早晨头晕恶心,上吐下泻,我赶回去送医院治疗几天才算痊愈。有了这个教训,父亲便不再坚持固守乡下,出院就和母亲到弟弟在运城的单元楼房里居住了。弟弟新居在一楼,暖气融融,进出又很方便,天气好的时侯,父亲就和母亲搬个凳子到外面晒太阳。我每半个月看他们一次,父亲知道我来,每次都早早坐在楼下长椅上等我。清明节前夕,天气暖和了,父亲和母亲便离城回村,享受他们喜欢的乡村生活。
去年秋天,一场历史罕见的连绵秋雨浸袭了晋南大地,我家因三间北房墙倒屋塌而成为受灾户。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督促下,于春节前灾后重建起三间砖混结构的漂亮平房,终于了却父亲多年的心愿。新房尚未峻工,他就开始琢磨对联,先是他自己编,后又让我编,最后还是大工师傅姚明进编的“感党恩受灾后重建新房,谢政府忙奔波温暖人心”贴切些。内容确定下来,对联他要自己书写,连着三个夜晚,我为他执纸奉墨,看着他颤颤巍巍又认认真真,在昏暗的灯光下挥毫运笔,书写一遍又一遍,直到写出来最满意的一幅。封顶现浇那天,他让我通知亲戚们都来欢聚,猪肉拌菜,油饼烧鸡,小院里人声鼎沸,鞭炮齐鸣,过年一样热闹。他指着新房大门两边的大红对联,高兴地对大家说,这是他亲笔书写的!
父亲说,建成了新房,他死后就有地方放了。一语成谶,房子装修完毕,我刚买了新床,他还没有实实在在住一天,就匆匆走了。他的灵棺,终于放进了新房里,亲友们都说这房子建得及时,说我为他出的《父亲的岁月》也正是时候,而我在想,如果我退休后不再工作,终日守护在他身边,侍候他,照顾他,孝敬他,他也许还可以多活几年。遗憾与自责之余,我反过来又想,他毕竟活着时看到了新房,也知道我为他一生做了图文并茂的总结,他也算放心、安心和舒心了。他虽然走得匆忙,走得突然,但他走时没有痛苦,没有煎熬,也没有给儿孙增添任何麻烦,亲友和村人们都说,这是最好的结局,是他一生做好事与人为善积下来的福德。
父亲,您走了,让我这个父母双全幸福的花甲之人,从此成为一个没有了父亲的孩子,我再也不能为你搓澡洗脚了,再也听不到你充满爱意与牵念的唠叨了,再也不能故意气你逗你开你的玩笑了,你也永远不会坐在大门口等我回家了。所幸的是,与您相依为命的老伴儿,我88岁的老母亲,虽然一时还接受不了这严酷的现实,但她目前身体还算康健,您放心,我会照顾好她的,会把对您的亏欠双倍奉孝于她。
父亲,2022年7月30日,农历7月初二,是您的五期。过五期是咱们的乡俗,到时候我会回家的。父亲,我知道您不会坐在家门口等我了,您在那三棵老柿子树下,在那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里,在那座黄土堆起的新坟里。父亲,您等着我,我回去看您啊!
2022.7.16,匆匆

(本文图片来源姚红权)

THE

END

责编

杨志强

作者简介:姚红权,山西万荣人,山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曾任企业新闻中心总编。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诗刊》、《工人日报》和《山西文学》等各类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800余篇(首),其中,《焦裕禄与泡桐》获1991年山西朗诵诗创作大奖赛一等奖,部分作品收入《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著有诗集《年轻的铜像》和散文集《歌唱的鸟》等。
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总 策 划: 周   博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亚散文》• 给姑姑
李心亮:【香火绵延话小名】
白来勤|孔 雀 姑 姑
【西南作家•散文】牛新源/老家的香椿树
黑龙江大庆 / 李芙 【散文】/《母亲的烟袋​》
当红作家代表作全国巡展 | 丛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