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新干线·散文」文哲|“粽”情歌唱新时代新生活

作家新干线

“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征文活动火热进行中,欢迎踊跃投稿!一等奖一名,奖金2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500元。

征文时间:2023年5月6日——2003年7月16日。

投稿邮箱:2121200290@qq.com

有奖征文活动来了!详情请参阅平台底部征文启事!


“粽”情歌唱新时代新生活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是称呼和习俗最多的传统节日。“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描述了端午时节杨柳浸烟雨,枝叶低垂,人们用五彩线制作多角粽子,表达节日祝福的场景,跨越千年却跃然于眼前。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有关端午节的美好故事和美妙的传说,在频频勾起人们回忆的同时,又经坊间文人之笔演绎渲染成为大雅之堂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更是民间百姓口口相传的趣闻轶事。

传说之一,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这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一名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的过程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绞,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之后人们纷纷仿而效之经久不息。

传说之二,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道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传说之三,勾践操练水军。《事物记源》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

传说之四,纪念孝女曹娥。《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他14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

17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自杀。

传说之五,纪念介子推。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发令,五月五日这一天不得举火。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

传说之六,纪念伍子胥。《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时迎伍君。”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尸被抛于江,化为涛神。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虽众说纷纭,见解不同,但主流文化和史学界泰斗更倾向于并一致认同纪念屈原的说法。古往今来,原本旨在纪念圣贤大师的民俗文化活动,逐步转向歌颂太平盛世、赞美和谐社会、鼓励人们向上向善、促进民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的主题上来。

端午近,粽香飘。在中华传统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深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文化习俗,增强社区团队凝聚力,营造和谐幸福大家庭的氛围,6月15日上午,在垣曲县邮政局和后河水库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云馨物业联合杏林社区妇联在滨河花园物业文化交流平台开展“粽叶飘香迎端午 幸福和谐邻里情”包粽子主题文化交流活动。

业委会负责人和物业管理人员将提前准备好的糯米、粽叶、蜜枣等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在讲解完活动流程后,包粽子活动正式开始,滨河花园的包粽子能手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折粽叶、填糯米、封口、扎捆,巧手翻飞,看似简单的粽子包起来真不容易,手艺娴熟的阿姨还现场教授方法和技巧。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一起体验劳动的乐趣,共话端午习俗,分享劳动成果,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大家欢聚在一起,共享邻里合作的欢乐时光。

四楼业主兼楼长张女士表示:“包粽子、吃粽子,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这个活动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也让大家在互帮互助的包粽子过程中,增进了邻里间的友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此次迎端午邻里文化交流主题活动,在搭建居民互动交流平台、增进邻里感情的同时,让大家感受到了节日的温馨和浓浓关爱,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庆文化氛围。

无独有偶,好事成双。6月18日,来自南岸区妇联文明实践志愿者一行走进秀美的万科金域学府鲸鱼广场,开展了一场“包粽子、染花蛋、唱红歌、迎端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大家“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活动没说开展包粽子比赛,但社工们却暗暗较劲,只见大家双手飞舞,捋粽叶、填糯米、压封口、捆成团……一双双巧手把对生活的热爱包进了甜甜的粽子里,不一会儿功夫,一只只青绿玲珑的粽子已摆满桌面。

当染花蛋这门传统手艺制作展示时,又激起大家的连连叫好声,居民们兴致满满,边学边做,跟着老师先把花瓣贴到鸡蛋上,然后用纱布紧紧包裹起来,之后放进锅染色并煮熟,最后拆掉纱布、洗掉叶子,蛋壳上就留下漂亮多彩的纹理。居民纷纷说道,做出的花蛋,真漂亮,这就像我们的幸福生活一样多姿多彩,又香又甜。

当居民们看着粽子一锅又一锅的煮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整个活动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当居民们吃着粽子和鸡蛋,浓郁的邻里情也便迎着粽叶香扑鼻而来,团队的凝聚力也在活动中默默地得到提升。此时,还传来好听的红歌民谣,“粽叶飘香唱红歌,情浓粽香迎端午;小小粽叶片片情,欢歌笑语迎佳节”……

原来活动还邀请了“红歌选手”志愿服务队来到现场为大家助兴,现场唱起了父亲节主题歌曲,还教授大家哼唱,把对父亲安康的祝福用歌声赞美的形式送给大家,把传统的端午节民俗文化和父亲节对父亲的祝福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刻印在大家记忆的丰碑上。

一个粽子一片情,点滴关怀暖人心。巾帼志愿者还走进留守老人家中开展慰问活动,将粽子和鸡蛋送到老人们的手中,为他们送上父亲节和端午节的问候和温暖,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了留守老人的心坎上,传播了正能量,为创建和谐、幸福的文明小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浓浓粽叶香,悠悠端午情。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万科金域学府的慧学社区在繁华里组织开展了以“粽叶飘香迎端午,传统文化共传承”为主题的公益文化活动。

在包粽子活动的现场,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拿出备齐,参加活动的职工兴致勃勃,包粽子女能手细心讲解着包粽子技巧:粽叶撒水,三张叠摞成大约十几厘米的阔叶状。用手压叠于桌上抹平,然后,回卷成一个角锥体,立起后,向里面盛入各类黏米,埋入三、五个金丝小枣儿,填实后,把余出的粽叶回叠,再用丝线缠绕,捆绑结实,一个三角形的绿色鲜粽便包好了。

通过开展系列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在慧学社区周边营造了浓浓的节庆氛围,在社工与广大业主一同包粽子、送香囊的过程中,加强了社工与业主之间的交流,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谊,提升了社区管理人员的感召力,增强了居民爱国主义情怀,为创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注入新活力。

此时此刻,环顾城镇街道文化广场,喜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此伏彼起,置身现场的热心观众感触颇多。但也有个别面冷心硬者在以冷静的心态审视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之后,发出了所谓的时代诘问,时过境迁,现如今我们为啥还要继续过端午节?历史老人捧出了时代答卷:固然时代在发展,但一个不变的重要主题仍是纪念屈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屈原在那样一个自己国土上君王昏聩、奸人当道的情形下,力主以国家富强为目的的自上而下变法改革,虽反复不断地贬官、流放,但依然深爱自己的祖国,尽心尽职,且时时关注民生疾苦。他尽忠于祖国和人民,这是为了抵抗强暴的一种伟大的悲剧。坚持理想,坚持斗争,不隐瞒自己的爱憎,甚至在斗争中牺牲性命,这种伟大的精神都可以在屈原身上追溯其源。已故毛泽东主席讲,“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后世对他的崇拜“是爱戴他的老百姓自发产生的”。有人说,屈原爱的只是楚国,太狭隘了!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周笃文教授指出:“不是,他爱的是中华民族。他的《九歌》当中讲到了,他是要用三皇五帝的思想,来统一中华民族,让各个小国都在朝廷的领导下发展。他有这样伟大的抱负,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祖国的问题,是天下的问题,他有统一的天下观”;爱国必爱乡,爱乡必爱国,家国一体,情怀相连,“在中国诗词中,要讲乡愁,最早的、最好的是屈原。他的《招魂》里头讲了,'鸟飞反故乡,狐死必首丘’,鸟儿要回到自己的故乡,狐狸死的时候,尽管不能回到老家,它要把头朝着出生的窝,咽下最后一口气,非常悲情、感人。这是真正的乡愁的典范”。

依周教授讲,屈原的作品,无论是讲爱情的,或者是讲爱国的,都是最高水平——司马迁在《史记》里评价他“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的诗词是“圣人级的”,《天问》从天的产生到问月,这种追问精神、怀疑精神、慈悲精神,“都是屈原独特的光辉”,是反传统的创新,其《国殇》写战士为国拼命,是何等壮烈!故能在诗词方面开首创之“骚”体。节日是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振兴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其内涵并形成新的习俗,“过好我们的节日”,某种意义上就是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月五”的“飞龙在天”,不正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吗?新时代,我们更要弘扬“龙舟竞渡”的“龙马精神”,扬帆征程,在全球发展的大风大浪中敢于挥汗拼搏,才能如唐代诗人卢肇在其《竞渡诗》所说“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毋庸置疑,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和道德伦理,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元性和文化自信心的提升。

中华儿女和炎黄子孙为什么必须继承和弘扬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原因有五,一是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认真、负责、尊重、敬畏等思想理念,这些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可以使当代人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二是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其他因素,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亟待提升。三是弘扬传统文化可以让中华民族更好地认识和探究自己的文化传统,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基因,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就是说,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心,推动中华民族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有效途径。四是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文化多元性的发展。文化多元性是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和交流,可以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和新的文化价值。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可以将古代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提高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五是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哲学思想和艺术元素,这些都可以成为社会创新的源泉。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才能在人们心中激发出新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创造出更多创新的价值。总而言之,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基因,也是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把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作为重要任务,让中华民族文化再次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THE

END

责编

杨志强

作者简介

文哲,山西垣曲人,多年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四次参加记者节新闻作品大赛,先后获得过《运城日报》优秀新闻稿件三等奖2次、优秀奖1次,获得《山西农民报》“三农”题材优秀稿件1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过好端午节?
时文选粹:让端午唤醒文化记忆
端午节,不只是念念屈原吃吃粽子
传统节日生活与文化记忆
了解端午节起源与意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端午特刊】李细田 让岳阳端午节过得更有文化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