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新干线·散文」袁坚|天津葛沽和徐光启

作家新干线

天津葛沽和徐光启


在清代天津诗人著作中,张霆《葛沽绝句》三首之二:
“不是桃遮即柳遮,清流活活稻田斜。寻诗偶倚篱根立。闲看儿童戏水车。”周焯《葛沽》诗:“水车灌井疾于毂,少妇携犁健似男。莫讶此乡风景别,迩来何处不江南。”二百三十多年前诗人对葛沽水田风光的描绘,其游葛沽时所见稻苗映绿、水车辚辚的景象历历在目。
天津海河下游两岸,俗称“海下”,其南岸今划为津南区,历来以出产稻米著称,特产的“小站”稻,盖以在天津小站出产而闻名。天津“海下”屯田种稻,盛起于清代,最早是从明季徐光启开始,地点就在葛沽。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他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是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科技知识的一人,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从政经历中,以发展农业和编定历法,贡献最大。而其发展农业的实践,是在天津取得成效的。
徐光启鉴于朝政败坏,民生凋敝,为拯民于水火,实现他兴水利垦农田的理想,于万历四十一年到天津,沿海河下游,选定葛沽,购田二十顷开荒试验。他就地形高低,四面以土围岸中置小岸,岸上掘水沟,引进海水灌田,创为“围田”之法,引种水稻。水田中先蓄水洗碱,将碱水泄去,引进新水,再插稻秧,可保成活。这个方法流传至今,天津沿海河的稻田耕作,仍保存有“拉荒洗碱”这一程序。还有在插秧前的耙地,要“旋抄旋耙,旋耙旋”,可使水田“燥湿和均,浑水澄泥”,对秧苗有壅培之利。这种操作要求也流传至今。
徐光启不仅为引种南方水稻,创造了成功的经验,他还体察到北方农村蝗虫之灾为害甚巨,他观察到农民捕食蝗虫以佐餐,也观察到沿海洼地水泽草丛是蝗繁殖之地,于是提出了割除涸泽杂草的根治方法来灭蝗防灾。他还提倡种甘薯以备荒。因为甘薯不怕旱,宜于多旱的北方农田种植;并且甘薯之根深藏地下,即使茎叶遭蝗虫破坏,其根仍能生分长,可供人食。因而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从福建引甘薯种于上海,再北移种于天津。从此,在他所经营的稻田地区遂多种甘薯,这也流传至今。忆及昔日在葛沽吃过油炒晒乾的蝗虫和烤甘薯的美味,却未想到四百多年前有人为充裕民食和防灾备荒所费的心机!
徐光启先后到天津四次,终于把葛沽一带的盐碱荒滩变成良田,他的屯田经验都收在他写的《农政全书》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批建津东书院
1909年安东寄天津葛沽实寄封1件
我国古代农书医书中的物候
明朝治理蝗灾经验:官员瞒报将处以极刑
我国古代应对蝗灾绝非束手无策,治蝗三大利器至今仍有效
徐光启: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