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东】张艳丨散文/麦收记忆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张艳:笔名红尘一凡,自由职业者,现定居湛江 。文字左边是流年,右边是烟火。喜爱与文字对峙,做一个低头浅笑的女子。

麦收记忆

张艳

  小时候第一次出远门,爸爸带着我坐上了绿皮火车,火车慢慢悠悠的行走,途中路过了很多风景,终于到达了一个叫“小山子”的地方,下了火车后,爸爸的朋友好客地迎接了我们。来到一个叫“天上村”的屯子。听爸爸朋友说,“天上村”就是山峰最好的村子。站在村外的山岗上,向远方眺望。哇!这里好美呀!这个时辰正是黄昏降临的时候,也是山村最美的时候。

     太阳羞红了脸蛋,躲到了山脚后面。朵朵白云被镶上了一层红彤彤的边儿,相对而出的青山披上了一件绯红的外衣;两山中间的小河被染成闪闪发光的红缎带,飘逸的向远方延伸。河上有一架窄小的石桥,桥下停泊着一叶扁舟,河对岸是成排成排的白桦树,榛子林。

     你看,山脚下有一户人家,正值晚饭的时候;袅袅炊烟随风散去,为这份景致增添了一份朦胧惬意感。屋后有一片脉脉的水田,屋前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石头小路,像一条色彩斑斓的小蛇。紧挨着堂屋厢房小屋的,是一座石头垒成的狗屋,堂屋的左右两边种植着两颗苹果树,树上结满了青涩的苹果,它们在微风中摇摆,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大黄狗在树下打盹,时不时睁开眼睛,瞄一眼在附近觅食的鸡群,在茂盛的草丛和争芳斗妍的花丛中,鸡妈妈带着它的孩子们,一边刨虫一边嬉戏。

     夜幕即将降临,宁静的小山村亮起盏盏灯火,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与白天截然不同的景象。半弯的月亮悬挂在天空,几颗星星眨巴着眼睛,凝视着我这个外来客,好像要诉说着什么。这样的景象,这样的安宁;给这个不大的小山村,带来几分寂静。

     一觉醒来,却是第二天的半午晌。在北方,骄阳似火,风如热浪。我们去时,正处割麦时节;每年的六月份左右,也就是端午节的前后,正是割麦的时候。风,烘黄了麦芒,烘黄了麦苍,也烘黄了麦秸 — — 难道这就是麦收的时节到了。

  站在山田间小路上,满目金黄,和着飘逸的幽幽麦香,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麦海。面对这样的丰收景象,欣赏的情怀,却是无暇从劳作者的心底涌起。每人几行,低着头,弯着腰急地向前赶着。瞧,戴着手套的手紧握住镰刀,左手向外侧一搂,镰刀伸向高出地面二三指麦秸的根部,使劲一拉,刀光一闪。我在旁边有模有样地比划着,突,只听“嚓”的一声清脆的响,一抱麦子已整齐地躺在怀里,再来这么一下,就可足够打成一捆子了。从中抽一掐颜色尚绿的麦子,将麦头对着打个结,然后,将麦秸对着均匀分开,手中便是一条简便的“绳子”;再将怀中的麦子一揽,麦秸底部朝同一个方向扭去,别进麦绳与麦子交接处,一个完整结实的麦秸捆出来了。就这样一边割着,一边捆着,割累了,直起酸痛的腰,使劲地捶上几下,向前看看,估摸割完的时间;再回头看看,惊奇自己“一个猛子”的收获;看到这一幕,让我想起家乡正处插秧的情景。那些麦捆静静地躺在阳光下,田野,也在忙碌的劳作中,渐渐地空旷了 … …

     那时候,农业科技不发达,没有机器的收割,只有人力的劳作,人们是比较辛苦的。当麦涛像大海里的波浪一浪翻过一浪,在风婆婆的暖风吹动下,带着一缕缕麦香飘渺的时候;总是不小心触碰着我回忆的神经;令我想起那把弯弯的镰刀,已经不知人们用了多少年。弯曲的镰把裹着一层厚厚的包浆,黝黑发亮,如果是平展着的话,就好似一面古代的铜镜,可照人,可梳妆。只可惜,它是把劳动工具,平素投映在它上面的,是一望无垠的麦田;还有割麦时的场景。刀刃凹陷的很深,很薄,像一弯新上弦月。

     不用时,镰刀总是挂在院子里外墙的缝隙里,一到山里的水杏上市时,人们就拿出来磨得锃亮。人们把镰刀放在一个质地很细很细的磨石上,来来回回地磨上几十次,蘸点水;用手指在刀刃上拭拭快不快,薄薄的刀刃在手指上横刮时,沙沙作响;锋利的感觉从指尖一下就传到了大脑,刀口要是不利时,就再重新磨,直到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那时,我不懂,就蹲在大磨墩旁问那磨刀的爷爷:“为什么不用粗一点的磨石磨?”他说:“会把刀刃磨坏的,这种锋利的镰刀,只能用细石来磨,磨出来的刀才利,来到地里才出活,这叫细磨出细活。”

     来到山田间,我趴在地头的一觉捉虫子,我看到人们挥舞那锋利的镰刀,在麦垄沟里一伸一弯的割麦,那动作像极动画片里的袋鼠。前面一个人割麦,后面那个人捆麦子;那里的麦子很稠很厚,但来到这把镰刀面前不费太大力气,便能放倒一大片。人们割麦子时,常常是一只手把一大搂麦子揽在怀里,另一只手一镰斜钩下去,麦子便连腰折断,我跟在那磨刀爷爷的身后,学着爷爷的样子,捆起麦子时常常跟不上。

     在后面,看人们弯腰割麦子里的样子,很像那把弯弯的镰刀;而且,必须把腰弯成镰刀的样子,才符合那把镰刀的标准,那才叫收割。收割是一种付出,一种实实在在劳动时的付出。我抬起身擦汗时,累得站不起腰,就像镰刀的把,弯了几道弯。那磨刀爷爷打趣地对我说:“小孩子没有腰,不知道腰疼。”“要想吃到可口的一餐,先要体会劳动的成果。”听到这,我的干劲上来了,信心满满地把一垄垄麦子捆好,捆结实。虽然没有大人们手劲大,但还算过得去。爷爷看到我的表现给我一个灿烂的笑容,竖起大拇指,给我一个漂亮的赞赞。然后,我再弯下来弯成镰刀,累了再站成镰刀把的身姿。不知不觉中,随着时光的飞逝,这个灿烂的笑容和赞赞,陪我走过了四十几载的春秋,人们的麦子也割了不知多少载。

     现在,走出大山的人们,住上了城里,高楼,看不到那把镰刀了。磨刀的爷爷不见了,也不用再弯下腰割麦子了;但支撑他多年的那把镰刀,却成了经典的怀缅,爷爷的笑容挂上了墙上,把身姿的脊梁,成了后人继往开来的不懈精神;他那副脊梁不知道陪着他度过了多少个繁忙的日子,支撑着他的后人走到了现在。就像那把镰刀,用了磨,磨了用,总有刀刃挨着刀背的时候。

     看着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水溅打着窗花,脑海里总浮那年的深刻记忆。我那时突然告诉父亲,该割麦子啦。父亲则说,你磨刀爷爷这辈子再也不受那洋罪啦!

     那个挥镰收割的场景,那麦场里的繁忙身影,那些个不眠之夜;总会在麦子的收获时节,萦绕在我的心头。劳动是艰辛的,但更多的却是快乐。即使欠收,也会感激老天的点滴眷顾;他们朴素的思想,劳动的干劲,一直深深地、深深地影响着我。


作家新干线】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放过麦收假,踩过麦垛吗?
散文||麦 香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麦收​II刘平(山东省)
陈凡文丨怀念儿时麦收季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拣麦穗的日子
山村麦收,原来是这个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