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陈永安丨散文/山里百姓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陈永安:男,山西万荣人,1963年生。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山西文学》《百花园》《现代作家》等刊发表小说百余篇,著有短篇小说集《两个人的村庄》等。

山里百姓

 ——医院见闻之一

陈永安

         那时候, 我住在医院长长的楼道里。这是一家市级三甲中心医院,建筑设计很是一流。据说十年前这是一台湾人设计的,像迷宫一样,十有八九的人前几次进去几乎没有人不是稀里糊涂云里雾里地找不到北。所以,医院大楼每个楼道的转弯处总会有一个漂亮的穿着海蓝衣服的导医小姐冲着你薇笑。

         此时正是冬季,外面的天气冷得出奇,时不时每天会有厚厚的雾霾包围着城市,包围着医院的大楼。医院的楼道暖暖地,中央空调把暖暖的风从四面八方的风口送进楼道,送进病房,这让前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和家属烦躁的心多了一丝安慰。

        神经外科住院部人来人往的。即便是晚上,神经外科长长的楼道里也拥挤着数十个打地铺睡在楼道的人。从神经外科住院部出来,顺着楼道向北走十余米,左手边有一个安装着自动控制的大门,便是神经外科的监护室,打地铺睡在楼道的人便是监护室病人的家属。

         这是一群渴望生命出现奇迹和情绪极度悲伤狂躁无助的病人家属。哭声笑声哀叹声构成了监护室楼道最悲怆的生命咏叹调。

        我是在监护室楼道睡了第二十三天的那天夜晚,听到一阵声音很低却十分悲伤的女子哭声。

        我和妻子睡在神经外科电梯大厅对面两个不锈钢的长椅上,这比打地铺睡在楼道的病人家属要好了许多。初来的时候,我们也是在楼道打着地铺,后来有的病人离开了监护室,转入了普通病房,我们就趁机占据了两个长椅。夜深的时候,我们把两个长椅子合在一起,铺上从医院超市买的防潮垫子,合衣而睡。天不大亮,我们早早起来,又把两个长椅分开放好,以免影响医院楼道服务设施的整齐和清洁工的清理打扫。那晚的哭声是凌晨三点听到的,低低的悲伤的哭声在寂静的夜晚特别刺耳,先是妻子醒了,她轻轻地拉了拉我的胳膊。其实我早已醒了,小女儿二十多天前的一场车祸,经全力抢救住进了监护室,每天悬空的痛疼无比的心我和妻子是无心安然入睡的。

        是不是监护室哪个病人又——?妻子像是自言自语,又好像对我说。我仔细地听了听那悲伤穿心的哭声,那哭声是从电梯大厅侧面大楼通道传来的。我慢慢起来走过楼道,妻子也随即跟着过来了。

        在通道的楼角紧紧拥挤着三个人,六十岁左右的母亲一边唉声叹气一边拉着哭泣女子的手,那女子二十三四,紧紧靠在在母亲的身边,旁边蹲着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把头埋得很低。

        我和妻子弯下腰不停地安慰着他们。

        叔叔,我们没钱了,我们来时从亲戚那里借了几万,完了,现在花完了,刚才,医生找我们说,说俺爸呼吸有点困难,喉咙痰多的怎么也咳不出来,护士不停地吸痰也不顶事,如果今晚还是不行,明天必须要气管切开,要不俺爸、俺爸就、就、呜呜——

        哭泣的女子一边哭一边说,一口河南话。

         妻子也开始流泪,我知道,她是在担心我们仍在监护室一直昏迷的小女儿。

         从断断续续哭泣的叙述中,我知道这是来自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的一家三口。

         林县是我上初中时,从语文课本上十分熟悉的一个地方,那个“红旗渠”响亮的名字,那一群勤劳朴实憨厚的山里百姓,让中国和世界都格外敬佩。

        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历时十年,从太行山腰引漳入林,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同时,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被时代赋予“红旗渠精神”。

         因为对红旗渠和林县人民的敬佩,使我更多了对这一家三口山里百姓的关注。

        女子的父亲是被当地一个包工头召集到山西河津一处建筑工地打工的。前几天,女子的父亲在工地脑出血晕倒,生命垂危,被包工头送到这家市中心医院抢救,一家三口急匆匆从河南赶到医院后,包工头留下一千元便扬长而去。

         第二天早饭的时候,我和妻子多打了几份早餐给那一家三口送了过去。女子和她的母亲一阵流泪的感谢。

        你们应该去河津工地找那个包工头呀!我说。

         我们没去过,我们也不知道河津在哪?女子说。

         我说不远,不远,八九十公里的路,市里有直达河津的班车,半小时一趟。

         我们是外地人,那边没熟人的,去了也没人理。女子说。

         我说我河津有朋友,你们去吧,去吧,文联主席薛城,河津报社记者吴晓征都是我哥们,你们去了就找他们,他们肯定会帮你们的,我这就给他们打电话。

         女子的母亲摇了摇头:我们不去了,不去河津了,我们不能找人家包工的呀!我老汉这次病了不能怨人家呀!他以前身体就不好,得过大病,还做过一次大手术,人家包工头不嫌他病还把他带出来到工地挣钱我都很感激人家了。

         我说你老汉这是工伤呀!病倒在工地的,包工头和建筑单位应该给你们一个说法呀!

        他自己身体不好,不能怨人家的。我和女子商量好了,今天我们就租个救护车回去,回我们林州,亲戚朋友都在那边,我们回去也有个照应。女子的母亲说着,眼睛淌着泪。再说,我们也没钱了,不到十万块钱都是俺女子借的,俺女子去年刚结婚,家里也没钱。俺娃还小,才十六,我们不能再给俺娃添一屁股债了,俺娃他担不起这担子呀!俺老汉这次如果命大,他就算挺过去了,如果命小阎王要叫他,那我们也没法了,临了,死在家里总比死在外面好些。

         我不知再说什么好。

        中午过后,女子母亲经过和主治医生的再三交涉,最后医院无奈同意了他们转回河南林州治疗的请求。

         救护车是女子在医院外租的一家私人救护车,两千五百元的车费被我好说歹说少要了五百。临了,那司机还说,两千元的车费,我车上得有急诊医生,还有吸氧和呼吸设备,真的不多,少要五百,就算我贡献给红旗渠的人民了。

         我赶紧连声说了几个谢谢。

         救护车离开了医院,朝林州疾驰而去。我站在那里,模糊的眼睛里仿佛看到的是那巍峨苍翠和亿万年原始而古老的太行山。

         那山里母女的哭声终于远去了,但那低低的哭泣却在我的心里一直留着,久久生疼。

 (责任编辑:杨志强)

作家新干线】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观园:【豫园】【河南】【红旗渠】
愚公精神:60年代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劳动纪实老照片
春游《红旗渠》
红旗渠赞[七律]
百年百物 这条渠有个震撼人心的名字
林县红旗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