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文选粹】安静丨清明向清明


心灵

文字

生活

作者简介

安静 ,陕西礼泉人,中学语文教师。很享受独处的时光,喜欢孩子般简单无邪的生活,喜欢文字里斑斓的世界,喜欢安安静静的表面下内心的活泼。

文学天地

清明向清明

作者:安静

又是一年清明时。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是个怀念感恩的日子,当祭拜逝去的亲人。想起自己给祖父母上坟,已是六七年之前的事了,不觉愧从衷来。

2011年12月6日,农历十一月十二,是祖父三周年祭日,我们一身缟素去祭坟。冬雨霏霏,田间的小路很泥泞。我们行走在一树树落光叶子的果园间。冷风拂面,袭来缕缕寒意。

祖父离世后,有人问祖母是否难过。祖母说:“走了好!不难过!”祖母喜欢睡热乎乎的炕,可是从那天起,那个言语不多,却总也闲不住,也总不忘了,去地头渠畔收拾干草积攒起来,给祖母烧热土炕的祖父再也回不来了。谁都知道,祖母只是嘴上不在乎,她的主心骨被抽掉了!后来即使有儿女陪伴,祖母一天天虚弱下去,不到一个月,祖母作古。祖父母走时都已是耄耋之年了,按乡俗,三周年忌日该是喜庆的了。除了出村过程中姑姑们的嚎啕声之外,一路上,亲友们自然谈笑如常。

到了墓地,花圈点着了,给祖父母糊的“新衣”以及他们穿过的旧衣都扔进了熊熊大火中。伴着浓烟,纸灰纷飞,犹如一只只大大小小的黑蝴蝶于细雨之中翩翩飞升。姑姑们的哭声又此起彼伏开来。顷刻间,凄怆氛围笼罩了墓地。我的眼泪默默浸出。

古代文人似乎有一个也打不开的心结,那就是“人生苦短”。曹操长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陶渊明感慨:“人生似虚化,终当归空无。”王羲之也似消沉:“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苏轼也曾借客人之口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老年是在不动声色中不放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史铁生更直接:“死亡是一个一定会降临的节日。”

以前,很少关心生死话题,即使祖父母去世的日子,除过泪水,也无过多感慨。那一天,面对祖父母的土冢,才意识到死离我们每个人如此之近。人活一世,不过百年。一般情况下,人死后大概无非三种结果:一是流芳百世,万代敬仰,精神永存;一是遗臭万年,千夫所指,亡灵不安;第三类也是最多的一类,那就是除引起亲族的哀痛外,再无波澜。祖父母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一辈子本本分分,与土地结缘,拉扯大了八个子女,看护爱抚过一个个孙儿孙女。而今,就躺在这一座荒冢之下,又黑又冷又死寂。今天,还可以听到亲人们发自内心的哀哭声,若干年后,连这哭声也许都不再有,祖父母若泉下有知,会不会倍感凄凉?

冬雨依然霏霏,火势渐小,黑色蝴蝶少了踪影。祭奠仪式结束了,脱掉孝衣,大家开始回村。我们渐行渐远,又留下祖父母睡在荒郊野外。村头,有小孩子不知愁地在细雨中开心嬉戏。让我想起“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从小孩子到暮年,难道这就是生命过程?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转眼六七年过去了,在这个清明时节,我清明了一点点。祖父母生年相扶相携,养育儿女,看护孙辈,也几乎一起相携而去,这一生该很是富有,这富有的精神也将代代相传,哪会凄凉?生命哪里只是一个时间段?

想起儿时,我和祖父母同住,祖母喜欢我听话不聒噪。祖母一直胃不大好,她最喜我给她揉肚子,常常直言,就我的小手劲刚刚好。于是我常常会得祖母奖励的“美味”----茶泡馍(馒头掰小块用开水一冲)加白糖。

那时小学要放麦假,学生有勤工俭学的任务:交若干斤麦子。假期里,我每天捡回来的麦穗,是被祖母单独堆放晒干,一棒槌一棒槌砸出,一把一把收拾干净的。我常常蹲在祖母身旁,看她抓捏开砸过的麦穗头,把混着细碎杂皮的麦粒聚拢,抓起一把,微张掌心,缓缓地倒入另一只手里,同时把嘴凑近轻轻地吹气,吹去那些浮皮。祖母把吹干净的麦粒放进盘子里,慢慢拨拉着,拣捏出几个小土粒或小石粒,或交给我去挑拣,她再另抓一把继续吹。

麦假结束后,我和小伙伴们提着沉甸甸的麦子去学校。半道休息时,我们喜欢把装麦子的布袋打开比各自的劳动成果。每一次都有小伙伴抱怨:自己捡的麦子被家里人换成压瘪压碎的了。看着自己的麦子个个粒大饱满,无一杂物,似乎还裹着阳光的味道,土地的深情,我小小的心儿就会自豪无比。

如今孙女依然不善言辞,我敦厚的祖母哪里会变!我笨拙地在人世行走,她哪里又会不懂?哪里还会在意我有没有亲自祭拜?我相信,祖母会说:孩子,好好照顾自己。

是啊,照顾好自己,好好活着。当老年真的到来,当我们开始在生死间游离时,该会怎样怀念今天灿烂的岁月?无论岁月赐以阳光还是风雨,愿我们平静走过,底气十足地说:我真诚地努力活过,此生无憾!我想,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的一个终极答案“向死而生”,其意义大概也在于此。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不知古人是不是故作旷达,但在这个清明日,我清明地想到要珍惜当下。我曾对生活屡生叛逆之心,疲惫中隐匿了激情与热爱。在这个清明日,我想起祖父母,使我明白更多。清明来了,踏上春光,傻傻的,真诚的......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哲 

微信号:8913480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图文顾问: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图文编辑: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

发刊制作:田园

微信号:wxid_l25np2ncz58o22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人生就在你的选择之中
知道我多么爱你
忆祖父周年忌
杰夫·贝佐斯:人生掌握在自己的选择中
抵抗天赋的诱惑
别被自己的天赋诱惑,它会毁掉你生活中的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