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坊·美文」张冰梅|花嫂

作家

干线

花嫂

在我们河津汾河以北,“花嫂”是从古沿用至今的一种对兄长媳妇的称呼,寓意着如花似玉的嫂子吧,是对男性同辈过门爱人的一种尊称。后来也有人给年龄相近的堂兄媳妇叫姐,但总感觉没有花嫂更彰显其身份。家里有几个嫂子的就唤作大花嫂、二花嫂,排位再后的或本家的嫂子就在花嫂前面加上名字来区分。我家男孩就哥一个,且排行老大,所以我们四姐妹就一个花嫂。

都说婆媳之间、花嫂与小姑子之间关系不太好处,但在我家却不是这样的。

花嫂中等个头,相貌平常,朴素大方。娘家是我们本村寨里巷的,与哥成亲是两家父母相互看好一早就“钦定”的一桩婚姻。

花嫂是穿着一身桃红色的中式绸缎棉衣,骑着一匹头戴大红花的枣红色“宝马”,与骑着综红色高头大马的哥一前一后,穿街走巷,在喜庆的敲锣打鼓声中嫁入我家的。当时我与几个关系要好的同班姐妹是迎亲的旗手,亲眼目睹了这一神圣而“盛大”的婚礼场面。记得那年是1983年,是哥从师范毕业后分配在乡村初中任教两三年之后。其时,我们姐妹4个除了大姐,都在初中或小学上学,家里经济正处于非常拮据时期。

父亲自抗美援朝部队复员后与母亲在家务农,土里刨食,常入不敷出,供哥哥上学已是捉襟见肘,勉强维持。哥毕业参加工作后,全家的经济重担自然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他每月除了给自己留点必要的生活零用,其余的工资全部上交父母供几个妹妹上学与家庭日常开支,结婚后也是如此。花嫂自打嫁过来,对此从没有半句怨言,更没产生过一次要分家单过的想法。而且结婚时买的唯一一件电器——黄河牌黑白电视机,为方便全家人看,一直放在父母这边,直到三十多年后搬了新房才给自家添置了新的电视。

 花嫂初到新家,就放下新媳妇的身价,把自己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里,与哥同甘共苦,与这个崇尚书香之气的家庭休戚与共。多年来,五间北方一隔两半,哥嫂与父母同住一个老院子里,一个屋檐下,一个灶头吃饭,一个锅里搅稀稠,吃喝从不挑剔,干活从不拈轻怕重,与哥共同支持父亲先全力以赴供我们姊妹上学,然后再考虑修院扩宅的“家庭大计”,几十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花嫂朴素,鲜少讲究穿戴,不是拾掇大布头自己制作,就是到集会上买物美价廉的衣服穿;花嫂农闲时很少外出游玩,不是忙手头针线活就是围着灶头转。因打小娘家做纸花生意的,花嫂技艺娴熟,一有空闲便做些纸扎活补贴家用,常年累月积攒了些腰酸手麻的小毛病也浑然不觉。

哥哥最初在他乡教学时,只有星期天才能回家,花嫂一人默默挑起两人的重担,农忙时与家人全力投入田间劳作,春种秋收,顶过一个男劳力;日常里又协助母亲一日三餐,操持家务。早些年家里担水、拉土、铡草、挑粪,花嫂样样不落,很快便主动接过母亲肩上的“锅灶”担子,一大家子人,蒸馒头就得两天一小蒸三天一大蒸,小蒸是包子或菜卷之类的,大蒸是一大锅五篦子几十个馒头,从起面、揉面、团馍到烧火、上笼蒸,都是拿着劲的力气活,包括每天的生火、做饭,嫂子俱争先来干,大大减轻了母亲的负担。

花嫂性情豁达开朗,人勤快干练,加上聪敏好学,样样活计得心应手,有模有样,手快活好,是父母里里外外的一个好帮手。花嫂“心大”,难得糊涂,从未因家庭琐事与我们几个小姑子发生过争执,为我们姐妹几个安心读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极大支持。自二姐、三姐与我先后不负众望考上学校分配了工作、两个侄女前后考上了大学毕业成家、最小的侄子考上大学学业有成后,父亲才终于松了口气,同意并支持哥与花嫂在新宅基地上建起了自己的新家。

花嫂性格泼辣爽朗,常直言快语,但她从没在父母跟前大声说过话,更别说与父母红脸、拌嘴;凡事首先尊重父母意见,有不同见解时也是和颜悦色采用征求的方式表达;父母有个头疼脑热,她比哥还要着急,还要上心。

长嫂如母,花嫂对我们四个小姑子的贴心周到有时真让我们意想不到。每次回家,不论逢年过节与否,不论回来的人多少,不论她自己有多忙,花嫂都要做一桌拿手好菜或老家特色美食招待我们,每餐变着花样改善,走的时候再给我们带些回去,家里的土特产、蒸的馒头、炸的油饼、捏的猫耳朵,自己腌的咸菜、窝的酸菜......应有尽有,如果我们长时间没回去花嫂就托人捎,用快递寄。闲暇时不定期就给我们几个每家大小人等各扎几对鞋垫,钩几双毛线拖鞋,纳几双布凉鞋,做几条土布床单、被罩,缝两床新棉被……家里的女孩子到了结婚年龄,她亲手缝制的多个包嫁妆的红包袱已准备妥当,每个都配上漂亮的蝴蝶结,很是亮眼。在外的我们经常会收到并享受上嫂子的贴心福利,慰藉我们漂泊在外的缕缕乡愁。

二叔、小叔家多少年来老老小小哪个有事了,不论事情难易,时间长短,都少不了花嫂作为我们姊妹的代表与哥一起忙前忙后招呼的身影。

花嫂在邻里间人缘极好,门口巷里谁家有事,她是随叫随到,有始有终;花嫂心灵手巧,裁缝、编织、厨艺均无师自通,让人叹服,小到孩子们的衣服鞋袜裁剪、缝纫、编织,饭菜的料理,大到家里或邻居们“行情”与年节里捏花馍、炸麻花、提馓子(一种油炸食品)、做花灯,她都能独立完成,是村里人眼中的“多面能手”。谁家有事来请爽快应承,不计报酬不说,甚至不惜搭上自家的材料为主家理事。和睦乡邻,也是良好家风的一种体现,父母本是这样的人,所以对花嫂的做法甚是赞称。花嫂经常用自己的“胡辣”性格有意无意间化解掉邻里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家庭内部之间的一些大小矛盾。

父亲耄耋之年患半身不遂后行动不便,花嫂与哥陪伴在侧,帮母亲一起悉心照顾,从未远游,直到六年多后父亲去世。在她与哥的孝行感染下,六年里侄女、侄子一回到家便对他们的爷爷关怀备至,贴身陪伴,照顾起居、喂饭喂药,侄子甚至细心到睡觉都与他爷爷的手牵在一起。父亲走后,花嫂担心母亲孤单,陪她一起住,早晚间嘘寒问暖,做好一日三餐送到她跟前;给她报名参加村里人共行的旅游团陪她一起出去散心;装潢好在县城买的商品房,一应物品准备齐全,让母亲住进去。如今母亲住在县城哥买的单元楼里,冬暖夏凉,环境舒适,去周围广场锻炼与超市购物等都很方便。村里有人家过事时,花嫂会提前安排人接母亲回去热闹。她的妥帖,让我们身在他乡工作、生活的姐妹几个安心而放心。

今年村委会表彰孝老敬亲模范与抗疫救灾先锋,花嫂位“好媳妇”之列。  

看着花嫂身披红色绶带,手捧金灿灿的奖牌,腼腆而谦和地微笑着怀抱这份属于自己的荣誉,家人们由衷地为她高兴,纷纷在“爱的港湾”亲人微信群里送上鲜花对她表示祝贺。525日,河津市电视台“百姓连线”栏目组专程到僧楼老家以花嫂为“好媳妇”代表,对她进行了专访,哥与老妈也上了镜头。节目中,淳厚的花嫂句句话普通、朴实却直入人心,她对记者说:“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晚辈,我理当孝敬老人。而且婆婆待我像闺女一样亲,对娃们个个都好,我更是要加倍对她好。在这个家,我不但自己要孝敬老人,还让孩子们都这样去做,把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国与家,人与人,温馨是和谐的纽带,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离不开万千最美“花嫂”。


THE

END

责编

杨志强

作者简介:张冰梅,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个人散文、诗歌集《梅开时节》。闲暇时喜欢朗诵、写文以装点生活、润泽人生。有数篇散文、诗歌散见于《运城日报》《运城晚报》《中国乡村》等多个报刊杂志与文学平台。愿于有温度的文字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山西五龙集团是山西省百强民营企业,下辖五个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镁业、焦化、铜矿、林业、房地产、酒店、商业管理等十多个项目。企业资产总额达65亿元,安置就业3000余人,2019年实现收入21亿元。目前正在建设的镁业循环经济二期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30亿元,安置就业5000人。

五龙集团澎湖湾

力诺健身俱乐部

位于澎湖湾二层

俱乐部总面积1200平米,是本县档次最高、设施最好、项目最全的健身休闲中心。拥有5D巨幕磁控单车;拥有人脸识别、智能化个性定制系统;拥有顶级高端有氧、力量器械;开设有各种操课、舞蹈、瑜伽、动感单车等近百种课程供客户选择。

电话:(0359)6066669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运城市文联主席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玉超│背着的爱情
亲历故事:人性深不可测
村里买来的那个四川“蛮子”,在孩子九岁时,忽然不见踪影……
【小小说】金光的故事/李占君
记忆中的三个女人
乡土散文:故乡的老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