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工场·小说」李廷柱|砍不死的八路军战士卫金柱

作家

干线

砍不死的八路军战士卫金柱


在过去的革命年代里,新绛县涌现了许许多多革命志士、烈士与无数令人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美满的日子里,是由他们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而换取得来的。我们后辈决不能忘记,应时时牢记英烈们的丰功伟绩。

卫金柱是新绛横桥人,1938年日寇铁蹄侵占新绛,年仅15岁的卫金柱胸怀满腔热血,报名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新绛抗日人民武装自卫队,不久编入山西省政治保卫队第二支队。同年6月参加共产党,又编入山西省由薄一波组建领导的新军213旅57团3营9连当战士。

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兵变”,其与日寇勾结,对抗日武装新军213旅发动进攻,妄图一举消灭这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十二月兵变”与敌的战斗中,213旅57团3营9连的战士们在乡宁县堰子村同日寇与阎军艰苦卓绝地激战了一昼夜,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在打退敌人数次进攻之后,战士们伤亡惨重。虽经卫金柱枪法精准,弹无虚发,一枪一个敌人,他一人在这战斗中就击毙了日寇16名,敌人被他精准的枪法吓得胆战心惊,终因敌众我寡,全连仅剩下十几名战士,而且在同敌人的激战中,也与大部队失散了,无奈只得撤出阵地,转战于深山密林之中,和日寇大队人马周旋游击,边打边撤,寻找大部队去。

这十几个英勇抗击日寇的勇士们,在卫金柱的带领下,转战于峰峦叠嶂,古木阴森,隘岭险峻,纵横交错的深山密林之中。他们经历了风餐露宿,严寒酷暑,蚊虫叮咬,豺狼野兽地侵袭,在蜿蜒曲折险恶纵横的吕梁山脉里吃草根、啃树皮、喝泉水,历尽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长途跋涉了近千里山路,历时一年多的艰辛岁月,终于在第二年的春天,千难万险的在晋东南的沁源县找到了党组织,回归到自己的队伍八路军的怀抱里。首长见到他们,悲喜交集,想不到他们还活着,随即,让卫金柱一行理了发、洗了澡,换上了崭新的八路军军装。他们激动得哭成了个泪人儿。

1940年9月,八路军属下的新军决死纵队向驻守在榆社城里的日寇大队开展了猛烈地进攻。驻守在榆社城里的日寇大队惊慌失措,急忙向驻扎在沁源城里的日寇大队请求救援。新军决死纵队57团把赶来救援的沁源大队阻击在沁源县与榆社城之间的东石岩村一带。卫金柱在这场战斗中再一次发挥了神枪手的威力,一个人狙击打死日寇官兵15名,日寇沁源大队人马被他弹无虚发的虎威神勇吓破了胆子,日寇官长们立即从坐骑马背上跐留下来,龟缩在大土坑里不敢露头,害怕挨枪子儿;日寇的士兵们全趴在地上,抱着脑袋一动不动,只担心八路军百发百中的狙击手那子弹射穿自己脑瓜子。卫金柱的神威有力地震慑住了日寇狂妄嚣张的气焰,有力的配合了新军决死纵队攻打榆社城战斗的胜利。太岳军区给予他荣记一等功的殊荣。

1941年春天,卫金柱在决死一纵队警卫连当班长,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与日伪军在沁源县境内发生遭遇。日伪军仗着人多势众,把卫金柱全班战士包围压缩在村子里的一座四合院里,日伪军将四合院团团围住,密不透风,严实地封锁住了大门,狂妄地向院内大声地叫嚷着要他们立即缴械投降,否则,一个不剩,全部击毙。卫金柱沉着冷静,指挥全班战士观察敌情,固守待命,伺机而动。卫金柱瞄准机会,用集束手榴弹轰开大门,炸死炸伤多名日伪士兵,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四合院,还没等日伪士兵弄清咋回事儿,卫金柱一班人早已冲杀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全班战士竟奇迹般的无一人伤亡。纵队首长得此消息,兴奋异常,大加赞赏,给予卫金柱全班战士以特别嘉奖。

1941年4月,卫金柱所在连队奉命护送一批高级干部与重要物资经太行区返回太岳区。当队伍通过白晋铁路封锁线,行至距古城县约八里路时,突然发现有100余名日伪军尾随追赶而来,隐蔽已来不及了,只有应战打击来犯之敌才是唯一的选择。他请示指导员,一面催促掉队的战士快速追赶上部队,一面整装枪枝弹药,准备阻击断后打击敌人,决心一定要掩护保证护送的那批干部与重要的物资迅速撤离,安全地向前行进。

他枪枪命中敌伪士兵,边打边撤,延缓了日伪军追击的速度,使那批抗日的革命干部与重要的抗日物资得以脱离日伪军的追击,终于将那批高级领导干部与重要的抗战物资安全地运送到了目的地,使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威力。

在掩护阻击的战斗中,由于卢中和指导员不幸腿部中弹负伤,卫金柱手中已无弹药还击,日伪军顺势围拢过来,俩人无奈被俘。他们被关押在日军宪兵队,敌人对他俩施以酷刑,严加审讯,要俩人交代出八路军的行踪和秘密。不论敌人用烧红的烙铁烙、架坐在要折断双腿的老虎凳子上、还是用蘸了盐水的皮鞭子抽,受尽非人的折磨……俩人就是一句大义凛然,铿锵有力地铁言钢语:“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们这些王八蛋、狗东西!”

卫金柱与卢中和指导员在日寇宪兵队关押了一个礼拜,受尽了数不清的严刑拷打与非人的折磨,敌人终未从他俩嘴里得到一言半句有用的口供与线索。日本鬼子觉得他们已无用了,即动了杀心。一天傍晚,日本鬼子把俩人押往沁县城南郊外一悬崖坎子上,日寇刽子手狠心地举起东洋刀向他俩的脖颈上砍去,将他们残忍地杀害,一脚踹到沟底。

深更半夜时,殊知卫金柱死而复生,迷迷糊糊的甦醒过来了。他觉得自己脑袋还在脖颈上仅连着皮肉,浑身瘫成一团,酸软疼痛……他摸不清自己现在是在阎王殿里?还是生存在人间里?他忍着剧疼用手指甲使劲地掐了一下大腿,还有感觉,啊,没有死,还有幸活着呢。他摸了摸卢指导员的鼻孔和身体,已无气息,身体已僵硬了。他眼含悲凄热泪,忍痛爬起身子向生死战友磕了三个响头,用树叶与杂草掩盖住了战友的尸体。他撕扯开身上的破烂军装,胡乱缠住脖颈,简单地包扎了一下日寇用东洋刀砍的那刀痕血迹。但终因流血过多,他已经站不起身子来了。他艰难地拖着赢弱的身子,从沟底艰难的一趴一趴的爬行上来,在拂晓前忍着剧疼拖拉着身子爬到村庄外边碾麦场上的麦秸积墩子里躲藏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一位来麦秸积墩掏柴禾烧锅做饭的老大娘发现了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的卫金柱。他断断续续向老大娘讲述了自己死而复活的经历。老大娘含泪安抚他:“你安安地在这里躺着,千万不敢乱动,我一会儿就给你送吃得来。”吃了老大娘送来的荷包鸡蛋饭菜,卫金柱有了点精神,坚持到天黑,好心的老大娘引着儿子与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带着一副刚刚制做好的简易担架,上面铺着一床厚厚的新棉被与准备往身子上盖的新棉被子,冒险通过日寇岗哨炮楼封锁线,把已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卫金柱护送到入路军新军27团卫生队的驻地——沁县南泉村。

卫金柱的英雄事迹在全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太岳军区授予他“模范朱德青年队员”的光荣称号,号召全旅指战员向卫金柱同志学习。《太岳日报》在头版头条以《砍不死的八路军战士卫金柱》为题,刊登了新华社记者专题访问他的文章,八路军总部也发文号召全军学习卫金柱同志对敌英勇斗争,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43年初,卫金柱升任为排长,在一次与日寇的战斗中,他率领全排战士同敌人激战,因敌人人数众多,装备精良,战士们接二连三的牺牲了。他依仗着自己枪法精准,枪枪弹弹命中敌人,一个人独自坚持了一天一夜,打退了敌人无数次地进攻,将阵地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战后,卫金柱受到旅部嘉奖,并晋升为连长。

1945年春,日本鬼子已呈衰败之势,太岳部队奉命从太行山转战到晋南地区,对日寇展开大规模的反击。卫金柱奉命率领30余名勇士像猛虎一样巧妙地越过日寇的封锁线,作为尖刀队扑向敌人,剑指扫清鬼子据点先头攻势的任务。肉搏战开始了,勇士们以英勇威武之势,压倒敌人的英雄气慨,仅用不到半个钟头的时间,全部解决了那个据点里的40余名日寇顽强抵抗的守敌。

卫金柱同志在这次为大部队打通封锁线关键一役的战斗中,英勇奋战,用刺刀捅杀了4名日本鬼子,自己也身负重伤,光荣牺牲,年仅23岁。

《太岳日报》特在报端刊发一则慰唁,向这位对党忠心耿耿,战功超群的革命战士为国捐躯,深表痛惜,并再次号召全军向抗日英雄卫金柱同志学习。

作者简介:李廷柱,山西省绛县人,生于1942年,山西新绛机械厂退休职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业余创作以来,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报刊及网络平台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小说、诗歌、民间故事约八十余万字。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艺家文学研究会会员。现居住山西省侯马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天吃一百多颗地雷,四千鬼子伪军被打死饿死,哭丧调唱得真有意思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230)——陈康中将
陈赓首推的悍将团长,伤疤达62处!两次授特级英雄,遗憾牺牲
1942年八路军一位政治部主任被俘,刘伯承调3个团营救,他是谁?
抗战时期昌邑军民保卫渤海走廊
八路与日军伤亡比为9:300 抗战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战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