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人父亲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军哥微信:37096414      

文人父亲

文\喻 峰

天,阴雨蒙蒙,就像五个月前送别父亲时的心情,悲痛而阴郁,同时充满着怀念。

父亲一生比较平凡,没有留下丰厚的财产,没有留下辉煌的履历,甚至就连一份像样的档案也找不到,直至我在县法院工作期间,才有机会查阅了父亲的案卷,对其人生经历略知一二。

父亲曾是两淮中学的优秀学生,曾经在全县考试中获得过第四名的好成绩;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县卫生局主管会计,参与了县人民医院筹建工作;“文革”时,因冤假错案获刑入狱;

刑满后,遣送回原籍河口老街待业;婚后,与我母亲一起下放农村劳动;1983 年被平反并恢复工作;1985 年,因安排子女就业,提前退休。

纵观父亲一生,我的概括为:少年才华横溢,中年命运不济,晚年幸福安逸。

文  采

父亲的一生恰逢时代变迁,历经潮起潮落,遭遇过人生的坎坎坷坷。

在农村劳动的那段日子,应该是父亲一生最艰难的岁月。农村干活,要以体力劳动贡献作为量化管理标准,由于缺乏体力劳动能力,别人每天能得八个工分,父亲只能得到六分,与放牛娃的工分差不多。

不过,这也算公平,别人是体力劳动,父亲是脑力劳动,比如别人挑粪、送粪,他计担数;别人割谷、挑稻,他打草绳;别人拔秧、插秧,他划行。

能干得上这些动脑多动手少的轻活,也许得益于担任生产队长的舅舅的庇护。

父亲在体力劳动上确实技不如人,但在文化方面则表现出他独有的优势。大队干部需要起草个报告、写个总结什么的,都要向父亲请教“语修逻文”之类;

父亲的颜体、柳体功底也小有名气,至今有人回忆,河口完小的校名还是父亲题写的,所以大队要出个板报,写个标语,父亲的书法功夫也能派上用场。因此,大队干部大都是父亲的好朋友。

邻里之间,谁家想要给远方的亲戚写封信,便携带两包卷烟作为润资请父亲代笔。

也许因为父亲长于述说家常,常常是一封家书读得谈话人感动万分,声泪俱下。

还有,妇女在家遭受了委屈或家庭暴力,也请父亲代写控告材料,父亲便把人家的丈夫写得恶霸一样,就连控诉人自己也担心丈夫可恶得被别人使拳弄脚。

劳作之余,村里群众经常邀请父亲讲《封神演义》等一些传统故事,也许因为父亲的《白蛇传》讲得最为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给人印象最深,以致有人把他名字里的“法”与法海的“法”联系起来,使他的名字变成了“老法海”。

在劳动光荣的年代里,父亲以他的文化造诣弥补了劳动技能的不足,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对   联

父亲的对联可算是河口寨一绝,当时老街上只有两个人能写对联,街北头有余乃义,街南头就数我父亲,河口街上号称“南喻北余”。

父亲写春联,讲究对仗、押韵,常常因人、因事、因境而作。

例如写四时之景,“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写雪景,“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

家有老人,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孝顺的家庭,就写“孟宗哭竹冬生笋,周邵来梅月下花”;家为豪宅,写“门对青山龙虎地,户纳绿水凤凰池”;

主人是商人,他就写“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主人喜财,他就写“春风吹动摇钱树,秋雨洒开聚宝盆”。

我大舅是生产队长,常年辛勤劳动,勤俭持家,大表弟名叫勤俭,二表弟叫俭录,父亲就给他家的对联写成“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

父亲的一位忘年交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跑运输,父亲就送他“争分夺秒抢时间,车轮滚滚奔向前(钱)”。

也有固定的格式,如厨房常用“雪水烹茶天上味,桂花煮酒月中香”。

父亲的对联多为七言,也有很多用毛泽东诗词,如《七律·长征》,王安石的《元日》等,虽然与现在对联有所不同,但在当时,父亲脑子里有那么多有文化、有韵味、有意境的对联,他真是那个年代、那条街道当之无愧的文豪。

平时,谁家有喜事,如娶媳妇、盖房子上梁,都要请父亲去喝酒,因为他写的对联喜庆吉祥。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迎新年。一进腊月门,父亲就着手写春联,由母亲在街上摆摊销售,每年都能挣个一百、两百,还还账,办办年货。

父亲的春联卖得好,客户多,覆盖范围广,主要有三大优势:

一是父亲书法水平高,基本都是狂草,大家都不认识,学问高深莫测;二是母亲的销售手法独特,属于能说会道型的;三是内容吉祥意境好。

春节销售之后,父亲的对联还有备用的,以应不时之需。有一年大年初一早晨,对门邻居跑到我家急求父亲写副对联,原因是三十晚上灯光太暗,也可能是因为不识字,对联贴倒了头。

父亲还写中堂,蜡光纸上写很有气势的大字,显得庄严气派。传统之家都写“祖宗昭穆之神位”,配以小幅的“青苗土地之神位”、“增福财星之神位”;

也有歌唱新时代的,通常写“祖国繁荣富强”,用金粉写金字,显得金碧辉煌。

还有四言小杂条,贴在院子里的是“满院春光”,贴在山墙上的是“不忌童言”,灶台上贴“小心火烛”,猪圈墙上贴“槽头兴旺”,鸡窝旁贴“鸡鸭成群”。

父亲写鸡鸭成群的“群”,总写成“君”在上“羊”在下的一小串儿,对门三爷常常戏言父亲写的是鸡鸭成提搂儿(成串的意思)。

那时,我的学校教育刚刚启蒙,因为经常要给父亲牵纸当书童,陪他写到深夜,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和民俗等课本以外的知识

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感到那时付出的辛苦,实则是自己人生宝贵的经历,否则,哪里会有这么多珍贵的记忆和丰富的童年生活!哪里会有这么浸润心灵的人文熏陶!

戏   曲

父亲爱好广泛,会手工,善书法,擅长各种棋牌,但真正能作为他人生标签的,应该首推“票友”。

父亲喜爱戏曲达到痴迷忘我的程度。据他回忆,早年在县里工作时,曾拜尹少宇为师学京剧,因为相隔年代较远,我们未能一睹这位大师的尊容,但尹先生之后的罗山京剧票友我都有所接触。

老一辈的代表人物有冯绍垣、周鹤龄、袁德瀚、詹光灿,还有我夫人的爷爷胡俊贤,几十年后我娶了他的孙女,真是前缘再续。这些老票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父亲为了学习京剧,还自备戏箱,报考了当时的中国戏曲大学。父亲与莫逆之交付店村的付开佩相约赴考,结果父亲因京剧误了考期,造成终生遗憾,付先生则考入兰州大学,被分配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若干年后,父亲去郑州看望老友,把酒倾谈,感慨万千。

父亲最喜欢谭派艺术,喜欢谭派的唱腔、韵味,最拿手的有《失空斩》《珠帘寨》《捉放曹》。

他还不断地练习矮子功、僵尸功,真可谓是一位发烧友。受父亲的熏陶,我对京剧也不陌生,但我更喜欢马派艺术,我认为马派唱腔高亢、嘹亮、洒脱。

后来,父亲的戏友一代代增加、更迭,新的有程学曾、杜庭贵、余士原、虎志刚、冯广敏、冯新民、胡光敏,还有我的岳父胡尚质等人。

每逢周末,他们聚在一起,粉墨登场,琴瑟和鸣,好不热闹。这些戏友,曾多次参加县里的春节联欢会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父亲的京剧艺术在农村是曲高和寡,只有张轸将军的文书洪文学和夹套的王道生懂得。洪文学在部队受过熏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父亲在河口街上的知音。他比父亲大,我叫他老爹。

王道生也受过正统教育,只要是二人相遇,不管是身处闹市,还是田间地头,二人开口就唱《四郎探母》,或来一段《龙凤呈祥》,引来很多人围观。

有人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一点不假。后来父亲娶了戏剧班子出生的母亲。

母亲主唱豫剧,当年是罗山县豫剧团的花旦主角,台柱子,现在叫明星、大腕儿。他俩的结合,被河口人称为珠联璧合,传为一段佳话。

父亲的戏曲特长,一度成为他的谋生手艺。“文革”时期,农村的文艺宣传如火如荼,村里成立宣传队,父亲、母亲和几位热爱文艺的年轻人立即成为主要台柱。

父亲是文人,文化程度高,在宣传队经常身兼数职,既是编剧、导演,又经常饰演很多角色。

母亲是宣传队当家花旦,经常饰演女一号。他们演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打金枝》《红娘》《穆桂英挂帅》,在当时给很多人以教诲;

他们也积极适应形势需要,演出革命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自编自演的豫剧剧目,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比如《扒瓜园》,剧情是父亲的瓜园挡住了生产队的出水路,儿子作为生产队长反复劝导父亲要以集体利益为重,父亲最终扒掉了自家的瓜园,解决了生产队的出水问题。

如此之类的自创剧目,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备受欢迎,唱遍了淮河两岸,赢得了很高声誉。

那个年代,河口宣传队唱到哪里,哪里就有我父母的粉丝。因为父母的这个特长和爱好,我家也几乎成了河口一带的文化中心。

每到夜里,街上的戏曲爱好者和凑热闹的群众,都会聚集到我家,一直演唱到深夜。外地剧团来河口演出,也首先要拜我家码头。

父亲作为道上之人,经常给这些演员安排食宿,布置剧场,有时还帮他们编排节目,甚至还要来一下友情客串。

有一年光山孙铁铺剧团到河口演出《劈山救母》,缺一个哮天犬的角色,我父亲立即给拉二胡的小子画了一张狗脸去救场。

每次遇上这种场合,父母就风光无限,有群众想看戏不买票,就说是我们家亲戚就放行了。

有人说父亲过了一辈子唱了一辈子,他这一生简直就是唱着过的,其实他们哪里知道父亲的酸甜苦辣,哪里知道他胸中的丘壑。

比如,家里粮食接不上了,父亲就带着母亲到附近乡村去演出,为我们挣得口粮;又因为是“知名人士”,运动一来,父亲就是批斗对象,说他只会演戏不会干活,不务正业。

尽管他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但在我看来,他对于戏曲的挚爱,也是多有苦衷的。

家   教

父亲既不唯物也不唯心,更不是什么主义。但我觉得父亲尚古却不守旧,宽厚而不放任,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属于传统的旧思想。

父亲要求我们恪守孔孟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父亲很重视教育。我们兄妹五个,姐姐学习最好,是班里的尖子生,但初中升高中的第一年差一分,第二年复学,常约一些同学来家复习,有说有笑,叽叽喳喳。

父亲告诫姐姐不要跟有的女孩子一起玩,要专心,要勤奋。结果第二年命运不济,差了十几分,只好辍学。

哥哥的学习谈不上好坏,但数学很差,也不向老师请教,上课总是自言自语,念念有词“我搞不着,我搞不着”,结果被老师撵回家。父亲的两大希望就此破灭。

我在家照看两个妹妹,差一点没上学,后来普及五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我九岁才赶上末班车。

因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他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的偶然成才完成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也为他们挣得了面子。

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父亲给了我诸多教诲。在学习上,父亲常说,要不断向人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学习好的时候,他又说要戒骄戒躁,胜不骄,败不馁。当学生干部后,他有意提醒,一个好汉三个帮,真龙离不开鳖凫水。在与人交往时,教育我们要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

在谈学习的重要性上,他常讲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他常鼓励我们要多交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少一个仇人少一堵墙。

在对待事业上,要求我心胸开阔,放眼未来,做国家的栋梁之材。后来我做了法官,他又要求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百姓伸张正义。

我下海经商,他时常念叨要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不要做亏良心、失仁义的事情。

父亲崇尚勤劳致富,反对投机取巧,反对贪得无厌,他常说,想金银,混账人。

父亲的教导,我有时能听得进去,有时觉得他的思想守旧,并没怎么当回事,只有遇到问题和挫折时,才能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

父亲是个文人,他不势利,不逞强,与世无争,宽厚仁慈;父亲具有广博的文人情怀,他悲天悯人,感念苍生;父亲具有文人气质,不论贫富,不关生死;

父亲戏曲功底深厚,无论浅吟低唱,无论纵情高歌,都在歌颂和赞美人间真情;父亲能编会导,抒写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父亲能写会画,描绘着大千世界的繁花似锦,盎然生机。

如今,父亲远在天国,我再也听不到他的京腔京韵,再也得不到他的谆谆教诲,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眼前,他的吟唱依然清晰地萦绕耳边。

■ 本文经编者授权,选自《我的河口寨》一书。作者喻峰。

☆ 往期精选

“老家豫南”四年推文精选!

 他从一所信阳农村中学考上清华,背后故事让人流泪!

就是这个农民,从竹竿河里连救两命!

《我的河口寨》出版(留言送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副对联喜过年
【恬淡人生】李长新丨过春节那些事儿
李渔的一副对联,令人捧腹大笑,才子添加了标点,人们又赞赏不已
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一出,成为经典佳对
2018北京师达中学初二(上)期中语文
【郁氏文化】老丁书法为人忙(文/张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