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界先驱蔡元培,为什么要从小学教材抓起?
userphoto

2022.07.02 湖南

关注

教育界先驱蔡元培,为什么要从小学教材抓起?

人们都知道蔡元培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校长,以提倡革新,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教育思想,把一个封建旧学堂改造成了现代化的大学。

其实蔡先生在辛亥革命以后,最先做的是教育总长,也就是教育部长。他是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推翻满清后,民国刚建立时,蔡元培被孙中山任命为教育总长。教育部开始是个空牌子,无办公地点、无足够的教育经费。但蔡总长励精图治,很快就办成几件大事。教育部挂牌当日,蔡总长一天连出两道法令:全国各学堂改为学校,监督改校长。再是责令各地统一编写教材。

蔡元培办大学有名气,其实最初他是从小学抓起的。他常对同事说:小学没办好,哪来好中学?没有好中学,怎有好大学?而办小学,就从确定教材开始。民国初年,好些教科书开篇写道:本书以养成完全国民之人格为目的。此为办教育的关键所在,也体现了蔡先生思想之精髓。

在蔡先生的感召下,叶圣陶、丰子恺、陶行知等数十位民国大家,因编写教材而云集。这些学贯东西的大家,写起小学课本,却异常认真,提笔千钧,小心翼翼。

小学语文课本第一课,由大文学家钱玄同和刘半农共同编写。两位先生因用“来来来,来上学”,还是“去去去,上学去”而争论不休。用“去”字太俚语,未必准确;而“来”的繁体字,笔划过多,不利于幼童初学。学者们讨论多日,反复斟酌,最终决定用“来”字桥当一些。由此可见,这样的课本,每一篇每一句都慎重如此。

多年后,历史学者傅国涌点评说:小学课本不是什么大著作,但它能为一个民族提供文明的底线。民国推出的第一套课本,成为许多人认知的起点,那些字与画酿着中华。第一套课本不光有文化之美,更旨在重塑国民。

这套小学课本最后一课,名叫《大国民》。文中劝勉少年,不空言,多践行,不任人蹂躏,不做奴隶之民。课本、书籍,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1932年,日军进犯上海。其海军陆战队司令盐泽幸一称: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文化机关毁了,它才永远不能恢复。当年1月29日,日军连投6枚炸弹,轰炸商务印书馆,被炸纸灰遮天蔽日,长达三天。

为此事,胡适先生写信慰问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张先生回信:若从此陨灭,未免太为日本人所轻视。轰炸后第二天,张元济便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复兴版”新教材,封面是被炸后的断壁残垣。半年后,商务印书馆重新开张,挂出十二字标语“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路人无不动容。

上海沦陷后,商务印书馆西迁至重庆,在资金十分匮乏的情况下,惨淡经营,仍以教科书出版发行为工作重点。其复兴版教科书流传各地,书中有铮铮铁骨,有军马萧萧,有岳飞和文天祥,有浩气长存。

由此看来,教科书不但传授文化知识,更是塑造民族精神。不只是教文字语法、生物几何,教科书通过文字符号数字,教思想理念、做人品行。教材关乎一代人,甚至好几代人的思想品格形成,兹事体大,万万轻视不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民基础教育
[转载]近现代小学课本(二)
老课本为什么迷人?
语文教科书图书封面历史变迁
小学课本百年记忆:那些课本明星你还记得吗
百年前课本已有“海上丝路”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