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沙五一广场和老街
userphoto

2023.05.10 湖南

关注

长沙五一广场和老街

倒退过去两千年,五一路一带就是长沙城的中心。

过了两千多年,现在依然还是。长沙的名字没有改过,市中心也没有变过。

五一路这个地名,是和五一广场相连的。说起五一广场,老长沙人总会蹦出一个词语来:折腾。

更早时候的五一广场是个什么模样,我是不晓得的。我这个洞庭湖边长大的人,1963年和1964年间,儿时的我两次来过长沙。我的父亲在湘医附一院住院,母亲带我来看望父亲,就逛过五一广场。留下的记忆是:一个大转盘,中间有一个纪念碑似的柱子,大红大红的,方形柱子上有时代特色很强的标语口号。

后来的一次,大约是1976年。我和一个朋友到长沙来玩,自然要去五一广场转转。那个时候外地人住旅社,要先到旅客住宿介绍所排队,凭介绍信拿条子才能去旅社登记。我们是在老火车站,当时叫东站,一个很显眼的旅客住宿介绍所排队领的条子,然后到中山路“星沙”澡堂子里的临时旅社住宿。我那个朋友的姐姐在省航运局工作,只有一间住房,他晚上就来我这个旅社的通铺加个塞。好在我们个子不大,挤挤能睡下。这么一个大车店,也没有哪个来查铺。

乡里人进城看热闹,晚间便去五一广场溜达,看到湖南剧院的牌子上写着,罗马尼亚多依拉艺术团演出。这个艺术团,我们白天在清水塘参观时见过,靓哥美女,一个个笔挺的军服,好神气的。

我们没有戏票,只好在广场转盘周围转悠。第一次看到广场上停了一长溜小汽车,其中有红旗牌轿车,是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听到长沙人围着这车在发议论,说只有中央委员才够资格坐这车。

在我小时候看过的那么一个方形碑下坐了很久,等到散戏了才回旅社去。那碑上的红色大标语,写的什么记不全了,大概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之类,宋体字很好看。

这个碑几年后被拆了,还是留下了那个大转盘。西南角的湘绣大楼是重建的,楼很高,很气派。那场大运动中两派武斗时,在这里打过一次仗,死了一些人,叫“六六惨案”。原来的大楼那一天被烧了。广场东边有个中阿友好馆,三层俄式建筑的房子,也被烧了。这个馆以前叫“中苏友好馆”,中苏关系变坏后改了名字。再后来就改成了信息情报研究所,现在成了口腔医院,也是重建的,但当年的气派依然不减。

五一广场往西是大西门码头,往南不远处是小西门码头,也就是现在的网红打卡地坡子街的出口。建了湘江大桥后,大西门码头完成了使命,变成了桥墩。从桥东头起,五一路把航运局、五一路百货大楼连起来,马路也宽阔了。再往东通往老火车站。那个时候五一路就只通到这里。后来建了新站,拉通五一东路,是几年以后的事情。

五一路上有好几个大单位,商业厅、供销社、新华书店等等。还有长沙饭店、实验餐厅、湖南旅社,外贸大楼和好多个招待所。省委第一招待所就在五一路上,它的隔壁是邮电大楼。我最喜欢吃实验餐厅的溜猪肝,味道鲜美极了。记得玉楼东餐馆也在这里,还有新华楼,那个著名的削面馆。

大转盘南北是黄兴路,也曾经改名叫大庆路。这是一条断头路,只到中山亭就过不去了。这是传统的商业街,长沙的许多老字号在这里。我印象最深得是燎原电影院、红梅冷饮店、九如斋、凯旋门照相馆。一句话,长沙的老铺子大铺子都在五一广场附近,五一广场是长沙最大的商业圈闹市区,这是多少年也没有改变的。

1980年代以后,五一广场经过无数次的整修改造,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次辉煌盖过一次辉煌。当年大立柱方碑那个位置,一会儿挖了,一会儿填了,有过地下商场、有过高架桥。岂止挖地三尺。大概能想到的招数,在这里试过无数次。好在五一广场中部没有建过大楼,不然折腾起来更要费劲,要花纳税人更多的钱。2000年,我主持办过一份《现代消费报》,创刊号一版登的大照片就是五一广场全貌。这个照片曾被一个朋友批评过,说广场一侧的银行大厦不该拍了进去,有点大煞风景。我当然知道,这不是批评照片拍的不好,是对广场建设的折腾提出微词。

离五一广场很近的太平街和西长街,一条在五一路南,一条在五一路北,是对称的兄弟街,以前是麻石街面。我有个没有出五服的伯父就住在西长街。我的爷爷在长沙住院治疗期间,我去过他们的家。我的堂哥哥叫张为成,我们都是“为”字辈,他就是在西长街长大的。

听老辈人讲,原来的太平街并沒有现在这样豪华,麻石路面坑洼不平,那是几百年上千年多少多少代人踩出来的印记。现在一些看似古老的旧铺子,其实是前些年翻修时弄的,未必就是从前那个样子。西长街曾经有过的湘雅医院和一些大货仓或是什么洋行,那是好多好多年以前的事,后来或搬迁去了别处,或年久失修塌了,或被水火剿灭了。

几十年前的太平街和西长街,做小生意的人多。有卖草鞋的,打铁的,做灵屋的,买香烛纸钱的,炸臭干子的,卖扯麻糖的,剃头修脚的,看相算命的,弹四郎唱夜歌子的。还有打酱油的,演皮影戏的,抢刀磨剪的,卖陶瓷夜壶的等等。那个时期,哪有现在这么气派的银楼大宅!住在那里的人家,除了几个大商户,大多是工人阶级,也就是码头工人或是小贩什么的。我的伯父就是从乡下跑到这里来讨生活、干苦力的。他那木板的房子也是租住的。现在的太平街有这些吗?沒有了。老味道都让开发商给开沒了,变味了。我还是喜欢还是怀念当年那些市井民生,那才叫真实,不是做作出来的。

现在的太平街太做作了,满街的臭干子味。这味道里含着铜臭。西长街倒是还有些当年市井的味道,卖塑料制品卖油炸食品的,卖南食卖鱼虾的摊子铺子还在那里,满街的腥味,和我在海外唐人街闻到的是一个味道。可惜我的伯父住过的那个旧房子被拆了。堂哥是最早的一批拆迁户,搬到河西桐梓坡去了好多年,也追随我的爷爷我的伯父我的父亲魂归故里了。

往北与五一路平行的这条路叫中山路。至于从中山亭到轮渡码头,以前是不是也叫中山路?搞坨数不清。现在那叫中山西路。中山东路在哪里?谁能说得清楚?小吴门以东,八一桥过去,叫的是八一路。

中山路以前可繁华啦,用现在话叫同在“五一商圈”。1970年前,中山路和五一路有得一比的,铺子一家连着一家。与五一路平行的南边那条街,以前叫中正路。中正路比中山路略短一些,大概是从蔡锷路到八角亭司门口。这里以前有杨裕兴面馆、天津狗不理包子铺,还有个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什么的,好多长沙老店铺。当然还有戏院电影院。这中正路,在解放军进城了以后,改名叫解放路。解放路现在拉长了,东突西扩,从河边头直拉到了车站路。

从五一广场去湘江河西,自古靠的是摆渡,后来有了汽车轮渡。1970年代前期,长沙才建横跨湘江的大桥,也就是现在的橘子洲大桥,长沙人习惯叫做“一桥”。湘江大桥没有建成以前,中山码头是个轮渡码头,汽车从这里过河,对面就是河西的长途汽车站。那时候中山码头是很热闹的。它的上头是小西门、大西门码头,是航运局的地盘,停着好多客船与货船。这个轮渡码头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整修沿江大道才彻底拆除,沿江大道这个名字也就没有了,似乎叫湘江大道。

记得外婆和我说过,中山路和大名鼎鼎的国货陈列馆,是主湘十年的省主席何健修建的。准确地说,中山路是在何健手里改造的,陈列馆是那个时候建起来的。在长沙人的字典里,中山路和陈列馆、三角花园都是同义词。因为三者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是老长沙的标志之一。长沙的另外一个标志是天心阁。到了1970年代,长沙的地理标志变成了新火车站。现在长沙的地理标志是什么?杂乱无章,莫衷一是。

五一广场北面有几条小巷子,可以通到三角花园,陈列馆就在它的对面。陈列馆全称叫国货陈列馆,后来改名为中山路百货大楼。这个大楼以前的豪华是绝对的,就是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很牛的。这里出了个明星级售货员王红,全国劳模,个儿不高,精瘦的,我很熟悉。他成名后做了中山路百货大楼的一把手。可惜中山路百货大楼在几年后的几大商场“五虎闹长沙”的竞争中,因中山路地理位置中落而不敌对手,逐渐衰落。王劳模于是去市里一个局当局长,做官去了。

中山路百货大楼衰落,其他铺子也不景气,原来的怡丰斋食品店、培罗蒙服装社、又一村饭店、庐山照相馆、红色剧院、星沙澡堂、湘江宾馆、湖南商药局、省公安厅招待所和几个绸缎庄一个个关门或是换了牌子,与蔡锷路交汇处的长沙晚报也搬走了,中山路也就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三角花园犹在。国货陈列馆也在,那几根大柱子曾经北包裹住,后来解套恢复原状,还是那么气派,只是大楼改成了卖金银首饰的铺子。国货陈列馆东边有条很短的小街,里面是银宫电影院。这座建于1928年的电影院,如今被一大片建筑包围着,很难看到建筑的全貌。银宫电影院是老长沙人最“时尚”的记忆。长沙第一个播放有声电影、第一个播放彩色电影,是在这里出现的。“银宫”曾经改名为“新华”做招牌,后来改回旧名字,还是电影院,继续放映电影。驻足中山路三角花园,似乎还能听到对面“银宫”当年电影的回音。

中山路西口的小吴门至今还是老样子,邮局的大楼还在,这也是旧时代长沙的标志物之一。可惜大楼涂成了红色,不是邮局的绿色,屋顶上挂了中山医院的大字,看不出古典的姿态,有点不伦不类。我的同寝室同学、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曾经告诉我,他的爸爸当年随军南下,就是走小吴门进入长沙城的,那时邮电大楼好雄伟的。我也看过长沙的老照片,解放军入城经过小吴门,浩浩荡荡的队伍,背景就是邮电大楼,好威武的。

中山路与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我的母亲是在“银宫”附近长大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她在这里住了五年。当年我的外公在银宫的前面、国货陈列馆的西边开了一间铺子,字号叫“义记同德和绸布庄”,在国货陈列馆里面还有个小铺面。外公从湘阴老家开染坊、走村串户卖印花布起家,生意越做越大,后来做到了长沙。据我的舅舅说,外公绸布庄最大的一笔生意,是做国军的军服。

想来那个时候,几次长沙会战,来来往往的抗战部队,少不了补充军装被服,只要做一个师一个旅的军需,就不得了啦。这么说来,我的外公当年不但为抗战出了力,还赚了钱。记得幼时听外婆说过她租住的二楼,就在国货陈列馆的旁边,与“银宫”只有一墙之隔。她看到日本人的飞机轰炸长沙城,炮弹是打不进陈列馆的。可见这个有几根大柱子撑着的建筑是何等的坚固。外婆还说过,她带着我的母亲时常去德园买包子吃,还跟随外公去北正街教堂做礼拜。

我的外公在抗战胜利前一年,因病回了老家,绸缎庄交给他的弟弟打点。外公去世后,铺子盘给了别人。经历了几十年风雨,“义记同德和绸布庄”当年所在的小楼,居然至今还在,转换了无数主人后,变成了我的母校湘潭大学驻长沙的办事处。2018年夏天,学校委托我负责的长沙校友会代为经营管理这个办事处,已经改造成“湘潭大学校友之家”,明晃晃的金字招牌在中山路上耀眼生辉。

这么说来,我这个中山路居民的后代,也算做了一件光宗耀祖好事。

每每走在五一路和中山路上,我总会想起当年的麻石路。我在心里祭奠失去了的老街,那些坑坑洼洼的麻石路面,曾经很实在地在这里存在了千百年,北多少多少代人踩踏过。麻石和麻石老街如今已经无影无踪了,也是实实在在的。现代的商业氛围掩盖了历史的真实,低头走在水门汀路面上,我只有无奈而已。

老街,不过一个名字而已。还是我常说的那句话,爱也罢,痛也罢,长沙,一个离不开放不下爱不起来恨不起来的伤心之地。

作者(中)与校友们在湘潭大学校友之家前合影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湘潭大学毕业。写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出身的小说作家,高级编辑,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以开放的视野、独特的视角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创作竞赛报告文学一等奖,著有各类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万字。代表作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长沙的古建筑-8 这些照片能认出来是长沙什么地方吗?
100多张长沙老照片,是土著都不一定全见过!!
证明你是老口子的机会来了!这些照片能认出来是什么地方吗?
长沙近代公共建筑概述
七八家影院十来家剧院,60 年前长沙真牛
长沙|中山路的民国风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