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学点心理学2444:教师扇学生耳光致耳聋是犯罪行为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不合格的老师,使得学生的的童年,蒙上了灰暗的阴影。山西某市学校,发生伤害学生事件,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孩子母亲实名举报,七岁的女儿,在学校遭受极大伤害,女儿因为做题速度慢,做错了一些题目,遭到两名老师多次扇耳光,最终导致左耳重度,感应神经性听觉丧失。

女儿遭受严重的伤害后,她寻求学校、教育局等部门帮助时,始终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无奈选择实名举报,渴望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监控视频显示,两名老师在教室内,对一名做题慢的学生,进行了扇耳光的惩罚,其他学生目睹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最终导致女孩的耳朵,出现了持续的不适,经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左耳耳鸣。

母亲提供了女儿,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图片,她坐在病床上,显得非常无助和脆弱,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听力仍然没有恢复,面对这样的悲剧,女孩母亲自然心碎不已。
她第一时间报了案,老师拒不承认自己的行为,伤情鉴定中,由于时间间隔较长,无法明确认定小女孩的失聪,与老师的行为有直接关联。

女孩的母亲在网络上发声,表达了自己的无助和痛心,她指责学校和老师从未关心过孩子的状况,所有的治疗费用都是家庭自己承担,尽管有照片、音频和学校监控视频作为证据,老师依然否认了自己的行为。网友们表示,该赔钱赔钱,该处理处理,依法依规处理,是法律法规最基本的要求,本案应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如对伤情鉴定结果有疑问,可以重新申请鉴定。

该事件暴露了少数老师的不当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反映了教育系统中,家长寻求正义时的困境。一个7岁的孩子,就在学校遭遇这样的伤害,家长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只能通过网络,实名举报来寻求关注。不仅给女孩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且引起社会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
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家庭不仅要承担,孩子的医疗和心理治疗费用,还要为孩子配备助听器等,这是长期沉重的负担,孩子和母亲都要面对,无尽的痛苦和挑战。

相信该事件最终能够得到,合情合理合法的处理结果,无论结果怎样,全社会都要对体罚学生的行为说不,坚决杜绝伤害学生的违法行为,对于造成伤害后果的犯罪行为,一定要从重从快,严肃惩处,只有这样才能防微杜渐,逐渐消除教师队伍里,伤害学生的害群之马,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每天学点心理学2445:人格障碍认知移动与轴II障碍

当个体形成轴II障碍时,就会选择性地,以功能障碍的方式处理信息,患者在发展成为抑郁焦虑症以前的信息,变得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如果不成功就是无能,好父母总会满足孩子的需要等,绝对化和极端化的信念,持续形成我是无能的,我是一个失败者的想法,在抑郁症状显著,占据患者情感行为主导之前,这些消极想法,是短暂和无力的。

某些特定条件化信念,变得宽广,适应更大范围时,如在新环境中,如果没有人引导我,我将无法应对的信念,扩展为如果不依靠强大的人,我将会做错事,随着抑郁的加重,这些信念泛化为,由于我是无能的,我需要别人来照顾和替我负责,变得绝对和极端化。

人格障碍者在抑郁焦虑状态中,对功能障碍的易接受性,说明他们已经失去现实检验能力,如抑郁症患者认为,我是可悲的,失去了衡量相互矛盾的证据,拒绝不被证据所支持的信念的能力。认知无能在于暂时失去,检验结论的常规认知模式的途径和应用,认知治疗就是以重新激活,现实检验系统为目的,过渡期治疗师充当,辅助性现实检验者的角色。

抑郁症患者自动处理数据的方式,区别于正常,他们快速而有效地,与消极信息结合,在处理积极信息时发生阻塞,功能障碍思维变得占主导地位,很难应用正确的,更为常规的认知程序。人们采用有关自己和他人数据的方式,受其人格构成的影响,当存在某种人格障碍,如临床症状(轴I)或人格障碍(轴II),这些数据的处理程序,将发生系统偏见,患者功能障碍的信念和态度,将形成解释和继发行为的偏见。

每天学点心理学2446:人格障碍认知结构转变

当患者发展为焦虑障碍和重度抑郁时,许多特定的条件信念,扩展为大范围内使用,如新的环境中,如果没有人引导,我将无法应付,这一信念扩展为,如果我不依靠强大的人,我就会做错事,随着抑郁的加重,这些信念泛化为忧郁,我是无能的,我需要别人来照顾和替我负责,并变得极端和绝对化。

患者在发展到抑郁症或其他轴I障碍之前,所拥有的信念越来越强化,如果我不成功,就是无能的,好父母总是能满足孩子的需要等信念,变得绝对化和极端化,消极的自我意向,在某些方面强化并使其扩展,患者持续形成,我是无能的,我是一个失败者的想法,在抑郁症状突出并占据情感行为主导之前,这些消极想法短暂无力。

认知结构的转换,可以由人格障碍转为焦虑状态,继而是抑郁状态,患者对自身的被接受性有疑问,当与他人的关系受到威胁时,间断的自我怀疑,则转变为持续的担忧,当变得忧郁时,则不值得的见解,就转变为肯定不值得,对自己前途的态度,从不确定性转变为持续的担忧,最终变得更加抑郁,对前途更加失望,倾向于对未来作灾难化的评估,当处于焦虑时,成为抑郁者会认为,灾难已经发生。

当咨客未处于临床抑郁或焦虑时,会接受一些关于自身的积极信息,如自己是个好人,一个体贴忠诚的朋友,一个有良心的工作者,当处于焦虑状态时,就会对自身的积极品质产生怀疑,一旦发生抑郁,则很难对自身积极的一面承认甚至思考,即便能够承认,也会试图贬低,认为其与自身意向不符。

当情感障碍发生时,患者功能障碍的信息,变得极其极端僵化,检验现实的能力受损,从人格障碍到焦虑,再到抑郁过程中,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在处于焦虑状态时,咨客认为其不幸有客观性,可能认为如果关系破裂,自己将孤独和不愉快,但这只是一个想法,当其处于抑郁状态时,则有关其不快乐的想法,对咨客来说就是事实。

形成人格障碍基础的持久信念,是非常难以改变的,与情感和焦虑障碍有关的信念,属于形成较快且欠稳定的信念,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有可能从抑郁模式,转换为相对较为正常的模式,是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当这种转换发生时,抑郁症的思维障碍特征,如系统的消极偏见、过度泛化、人格化等,就会很快减退,人格障碍的常态模式,较抑郁焦虑模式更稳定,因为常态模式中的图式,在人格认知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很难加以改变,这些图式赋予正常人格和人格障碍各自的特征,每一种人格障碍中,一定的信念和策略占突出地位,形成特征性的形象。

首席心理专家,北大医学部在职研究生,高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深主治医师,从事医学病理心理学专业四十余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边缘病理学的治疗的策略
偏执型人格障碍
除了说“你很好”和“我爱你”,还能做什么?|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视频21讲)
练习927
2周岁啦!我们向心而生,继续乘风破浪!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