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这样理解“食饮有节”


 《黄帝内经》中,黄帝的老师岐伯告诫黄帝说:古代的人能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原因之一就是食饮有节。那么什么叫“食饮有节”呢?我认为,食饮有节,关键,就在一个“节”上。对于“节”,现代很多人都理解为“节制,节度”,认为这里说的食饮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其实,这只是其中一方面。我认为,食饮有节,重点并不是所谓的饮食要有节制,而是饮食要顺应节气。这里的所谓“节”者,真正的理解应该是“二十四节气”,所谓“食饮有节”,说的就是饮食要顺应节气的变化而变化,往深了说,其实是说饮食要顺应天地,顺应自然,顺应“道”,道就是规律,什么规律?即天地气交的规律,天地变化环境变化的规律!春夏秋冬不一样,24节气不一样。《吕氏春秋》中讲:“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尚书》则强调指出“食哉,惟时”
 中医讲要顺应自然,不要违逆自然,特别强调吃应季、应节的食物,同时也是当地出产的食物。我认为,这个“节”既是一个时间空间的概念,也是一个天地人的概念。从空间上,我们要因地制宜,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一环境下的动植物,都有相类同的特点,所谓“同气相求”。举个例子,在调理身体的过程中,用当地的本草,效果明显优于外地的本草。从时间上,我们要因时制宜,同样的原因,我们吃的每个食物,都有特定的时间,三月的荠菜,四月的桑椹,五月的桃。但是,哪怕是在寒冬腊月,我们也可以在超市见到新鲜的桃子或者很多反季节的果蔬,它们能不能吃呢?肯定能,只不过,“其气异也”,吃了对人好处不大!饮食不节百病生!现代人的不当饮食习惯和由此带来的疾病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食饮有节”也是在提醒人们在饮食生活中要反璞归真,回归健康。只有应季的食物,才能秉承各季节特殊的气候,才有利于人体适应不同季节的特殊运动规律。
 什么时候该长什么东西,它是有涵义的,说明这个时候就最需要这个东西,那个时候就最需要那个东西,老天就适时地生长那个东西,这就叫“节”,这就叫“从之”。这个时候不生长这个东西,而你偏要去吃,这叫“逆之”,“逆之则灾害生”,这是你自己去找灾害,没有办法,老天要降灾那还有办法,人自己要降灾那就没有办法,“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所以这个叫做“节”,我们应该尽量吃时令的东西,不要吃非时令的东西。比如春天绿色的蔬菜丰富,而绿色的叶类蔬菜可帮助人体生发,以适应春生之气,春天的新茶、香椿、菠菜、韭菜等,可使人精神焕发,缓解春困;再如秋天的收敛之气使空气干燥,容易损伤人体的津液,特别是容易损伤肺的津液,而秋梨就是最好的应季水果,所以老百姓都知道秋天要吃点雪梨膏,或者吃点冰糖贝母炖秋梨。食物如此,药物也如此!比如很著名的中药茵陈(老百姓俗称“白蒿”),其采收时间应该在春三月,因为茵陈是清肝胆的药,而肝胆应春,所以在春三月采收的茵陈所含的保肝利胆的成分最多,效果最好。在其他时间采收的茵陈则药用价值降低,甚至根本不能入药,因此,民间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谚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人易地而居时会出现身体不适,甚至会生病,大家都知道这是“水土不服”,俗话还说“入乡随俗”。不同的地域适合不同的动植物生长,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能在某一环境中生存的生命,说明其能接受这一环境提供的生命能源,人类要在这一环境中生存,也必须适应和接受这一环境提供的生命能源,特别是食物。比如,在南方长大的人,到北方去生活,主食还是要吃米,很多人吃面就会觉得吃不饱,或者是吃了面觉得不消化;反之亦如此,在北方长大的人,到南方去生活,主食还是要吃面,很多人吃米就会觉得吃不饱,或者是吃了米觉得不消化。在我国,东北人吃猪肉,内蒙人吃牛羊肉,四川吃辣,上海吃甜,山西吃酸,以及中国会有不同菜系,这些都是地域使然!总之,“食饮有节”虽然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它包含的道理很多,值得我们花时间、花精力去好好探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绪言
《黄帝内经》中饮食有节被90%的人错误解读,你中招了吗?
阅素灵辨证食疗||节气养生,不要盲目跟风
饭后胃堵腹胀,这种中成药很有效
郭氏养生之:守规律 讲科学
今日处暑:夏将止,秋未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