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所认识的“痰”

于“痰”的认识,中西医有着不同的见解。西医所说的痰,主要是指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而中医所说的痰则内涵更广泛。中医意义上的"痰",并不是单单指日常所说的产生于肺部、通过咳嗽可以排出体外,并能被我们所看到的痰,中医的"痰",还包括因为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符合秽浊、黏滞、稠厚特征的病理产物,和西医所谓的血管内垃圾相近。比如肥胖,中医就称之为“痰湿”。从性质上讲,中医将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看得见,摸得着,能听见声。除了老百姓熟知的能咳出的痰,能用手摸到的甲状腺结节、脂肪瘤,以及急性胃肠炎导致的腹中辘辘作响的“痰饮”也是有形的痰。无形之痰则潜伏在体内,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等判断痰的存在与否。
 “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从痰治。”这是我们中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中医中的无形之痰指的是人体中的痰湿之气,是一种可以影响人体正常功能的病理物质。它可以“随气升降,无处不至”,可以阻碍气机,导致血行不畅。古人云:“无痰不作眩”,眩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高血压。中医在辨证高血压的病因中,提到了风痰上扰和痰湿中阻两大证型。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之说。痰湿中阻是指脾虚失于运化,导致痰湿凝结,上犯清阳,所以出现头晕头痛。什么是风痰上扰呢?通俗来讲,就是痰湿内蕴日久,就会化火引动肝风,风“吹”痰上了头,所以使人出现头晕头痛。遇到这两种证型的高血压患者,我们只要将痰按下去,使之消散,让它不再上扰就可以了。
 痰是从哪里来的呢?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与五脏都有关系,但关系最密切的是脾。脾主要负责运化水湿,因此是“生痰之源”。简单地讲,如果脾的功能发生异常,人体的水液代谢就会出现问题,异常堆积,就会产生痰湿。而痰湿一旦形成,又会成为致病因素,流窜到哪里就在哪里捣乱:在头部,导致头晕目眩,甚至神志不清;到了口,就会口中黏腻发甜;停在咽喉,就会导致喉咙如有异物一般;在肌肤,则体形肥胖、多汗且黏;停在胸膈,就会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积聚在腹部,就能看到肥满松软的肚皮;到了关节,就会出现关节沉重、僵硬、肢体肿胀。“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就是这个道理。
 我认为,治痰化痰,不论有形无形,总离不开三味药:旱半夏、竹沥及白芥子。临床发现,旱半夏化有形之痰效果未必佳,其妙尤在除无形之痰。历代医家重视痰症病机,因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痰可于各脏腑、经络为害作祟。治无形之痰必倚仗半夏,必倚仗“二陈汤”。对于竹沥,《本草衍义》有言:“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府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癫癎狂乱,风热发庢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为痰家之圣剂也。”此话甚是,中医人当高度重视!白芥子是一个具有温肺化痰化饮,消肿散结止痛功效的中药。在临床上,白芥子主要是能够起到化痰的作用,能化有形之痰,也能化无形之痰。比如很有名的“三子养亲汤”,是用白芥子配伍紫苏子、莱菔子,用以治疗痰湿阻肺导致的咳嗽咳痰、气喘胸闷等症状。白芥子能够化无形之痰,主要是用来治疗阴疽留注或痰湿阻滞经络关节四肢而导致的关节四肢肿胀疼痛等病症,比如“阳和汤”就是用白芥子配鹿角胶、肉桂、熟地等药物,来起到温阳温通化痰祛湿消肿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白芥子药性辛温,容易伤阴耗气,阴虚火旺者不可多用久用,并且白芥子对皮肤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对于消化道溃疡或者皮肤粘膜脆弱的年老体弱者,不可多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程凯支招|身体的二陈汤
中医的痰是什么
痰症中医治疗法——寒痰!
痰饮
四味药,化痰祛湿,化解身体一切肿块,包块,疙瘩,建议收藏
腿上有个“水龙头”,打开它,“冲走痰湿”,赶走疾病久不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