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影像诊断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简介】

放射性骨坏死是口腔颌面部放射治疗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还伴有软组织损伤及牙齿的放射性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由放射性照射导致的、不能愈合的、细胞缺氧性损伤,而非受照射骨的真性骨髓炎。受照射部位及血供影响,下颌骨的发病率高于上颌骨,下颌骨后部的发病率高于前部。放射性骨坏死的发生与术后放射剂量、拔牙情况有关。

【病理基础】

放射性骨坏死镜下主要表现为骨组织的变性和坏死而非炎症,可表现为板层骨纹理不清、着色不均,小梁骨萎缩,可见骨微裂,病变严重时骨陷窝空虚,呈坏死改变。骨髓腔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继发感染时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图1)。有时可见血管改变,如小动脉内膜、内弹力层消失,肌层纤维化,外膜增厚等。

图1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病理表现
骨小梁间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见炎性细胞局灶浸润(HE,x10)。

【影像学表现】

X线及CT表现特点:病变早期表现为局限性的骨质破坏(见本节“病例”),髓腔密度不均匀,可见小斑片状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随着病程的进展,骨质破坏范围会逐渐增大,并形成死骨,较大范围的破坏可致病理性骨折。病变区域很少见到层状骨膜反应,因为骨膜对于放射线高度敏感,这一表现不同于化脓性骨髓炎表现。

【典型病例】

病例

患者,男,45岁。右侧鼻咽癌放射治疗后4年,右上颌骨疼痛3个月。诊断为右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见图2

图2  右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轴位CT骨窗(A、B)示右侧上颌骨外侧壁、后壁骨质破坏,冠状位CT骨窗(C、D) 进一步明确右上颌窦顶壁及底壁骨质破坏,均未见明显骨膜反应。轴位和冠状位CT软组织窗(E~H)示右上颌窦、翼腭窝及咀嚼肌间隙软组织弥漫增厚,脂肪间隙消失。

【诊断思路及诊断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是否具有明确的放射治疗史。放射性骨坏死中有牙齿时与牙源性骨髓炎较难鉴别,影像学上均可表现为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但是放射性骨坏死通常无明显层状骨膜反应。

|| 作者:曹代荣、陶晓峰、李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肌影像]“骨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头颈影像] “坏死性外耳道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确诊丨经典病例163】右上颌骨骨肉瘤 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病例】上颌骨含牙囊肿CT诊断分析
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影像学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