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要国家做到这几条,医养结合就不是伪命题了,尤其是最后一条

一、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以往,我们对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狭隘性,更多侧重老年常见疾病治疗这一老年医疗服务的中段环节,而相对忽视老年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护理康复等老年医疗服务的前段和后段环节;更多侧重老年病各专业及专科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造和新建,而相对忽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以及接续性、辅助性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这样造成了老年病多发,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养老难度增大。同时,由于中国的医疗资源和患者过分集中在城市大型医疗机构,因而出现了看病难这一问题。

为改变大医院号源难求的状况,中国正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关于分级诊疗,民众也有担忧:如果是身体不舒服需要做一些检查的话,我更倾向于大医院,原因就在于专业性和专家资源的倾斜度。

解决民众担心,关键要在实现分级诊疗时,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要实现分级诊疗,首先大医院要配合放手,让大医院专家下沉。第二,基层医疗机构要有相应的医疗水平,能完成常见病慢性病诊疗,主要是解决基层用药问题,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慢性病的用药要和上级医院衔接,确保供应,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上门服务,来满足患者需要。第三,通过价格杠杆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行差异化的收费和医保报销标准,并逐渐拉大差距,来引导患者分流、合理就诊的。

二、全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

医师多点执业新政已经出台,新政有利于促进医疗人才流动,使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得到体现。由此,养老机构缺乏医疗人才这个发展瓶颈有望突破。

 “多点执业”这项“医患双赢”的惠民政策虽然出台了,但是目前来看并不受待见。因为在当前的体制下,医生从属于所在的公立医院,其人事、薪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与所在单位密切相关。医生的医疗实践、后续教育等也都依赖于所在医院提供的平台,医院的等级决定了医生的医疗水平和发展前途。

如果不解决医生对公立医院的依附,公立医院依然掌握医生科研、职称等生杀大权,医生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自由执业者,医疗人才充分流动就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荒也就无法得以解决。

三、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老年人一旦失能,长期护理费用较高,对许多家庭造成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伤残老年人日常照料费用比同年龄能自理的老年人要高出2倍以上。如果老年人入住机构护理院,成本更高。如果再加上老年人疾病医疗的费用,总费用负担将非常严重,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这种形势下,政府有责任通过建立社会保险的形式来化解家庭护理经济风险。

此外,随着医疗保险的日益健全,在医院长期住院可以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床位费和医疗护理费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失能老人将医院当成了护理场所,“占床住院”等社会性住院问题日显突出,不仅加大了医疗费用的开支,也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加紧张。

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尽快会同财政、民政、卫生、老龄委等部门展开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全面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独立于医疗保险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体系。

四、将符合规定的康复和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按照人社部、国家卫计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从630日开始,纳入医保的康复项目由此前的9项增加至29项,并且各地原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继续保留。这一消息对养老产业来说无疑是个大利好,这将有利于刚需老人减轻经济负担,促进医养结合。

除了康复入医保,护理费入医保也是下一阶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江苏省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对近年来老年人颇为关注的护理费用提出了探索性意见。提出将针对特定老年人的护理费用采取包干等方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特定老年人的范围目前只针对失能老人,且本身有医保的,将按照每天的床位费给予报销。希望未来江苏的试点能够试出一条好路子,能够扩大到全国,这样既能减轻老人经济负担,也能促进医养结合效率与效果的快速显现。

五、实现老年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

解决医保全国联网,早就不是技术问题。全国联网难,难在各地医保支付能力的差异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这就直接导致了报销标准、报销比例的不同,也导致了医保目录不统一。要解决异地就医的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只能依靠全国层面来协调统筹。

如果能解决异地就医即时报销问题,解决了看病报销的后顾之忧,将会刺激异地养老养生需求,带动度假型和养老型物业的发展。事实上,如果养老地产能够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加之医保联网,外地居民也可能常住,就能解决或缓解一些旅游城市出现的大量空城现象,并带动其他相关配套商业的活跃。

六、彻底打破医养结合 “三龙治水”的局面,这才是医养结合落实难的“病根”

养老归民政系统、医疗归卫计委系统、医保归人社系统,医养结合这件事由三家单位来管,如果中央没有强有力的统筹机构来撮合,三个人管等于没人管。医养结合最大的症结在于条块分割,打破部门壁垒,触动部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所以,一个终极解决方案是:将养老、医疗、社保等涉及国民福利的事务和职能统筹到一个政府部门,彻底根除“三龙治水”的局面,到那时再看看医养结合,是不是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碍。看看我们周边国家比如日本,他们有“医养结合”这个提法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局医养结合:我国医养机构发展现状与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
基于SWOT分析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医养结合
终于找到一篇能把医养结合讲清楚的文章了!
江西省将推行“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
多地探索养老新模式 医养结合成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