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肃宁来了画家写生团

    ( 前言:本文写于2016年,前两天想找,居然搜不到,并且有一段时期的文字可能都没上传网络,不好翻腾出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索性把以前写的文章整理重发一下。我写的文章哪儿都好,就是有一点毛病——篇幅太长,自己都没有耐心重读一遍。)

  孔紫,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中国美协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执委。其代表作《青春华彩》《秋风》《高梁青青》《儿子》《三伏》《都市阳光》等作品获八届美展优秀作品奖、九届美展银奖、十届美展银奖、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全国首届中国画大展银奖,庆祝建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解放军文艺作品奖一等奖、中国画坛百杰奖等。

   20164月,国家画院孔紫工作室写生采风团走进我县,进行为期两周的写生采风户外教学活动。画家们在大量的写生训练之外,还深入梨乡、走进农家、学校,对肃宁的新变化、新成就以及人民群众的新生活、新面貌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肃宁来了画家写生团

文:刘艳菊

    孔紫工作室和肃宁,一定是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缘分吧。迷路缘为看花开,一次将错就错的邂逅,一次盼望已久的行程;文化底蕴与内心的共鸣,呼之欲出的创作欲望,意犹未尽的心灵再相约,这所有的美好,似乎前缘早已注定。

                     驿路梨花入画来

     画家与画境的交集,缘起于2015年那个梨花季的邂逅。

     2015年,孔紫工作室画家团一行到献县采风。一次不经意间走错了路,正待改道,同行中有人说起这附近肃宁境内有一个梨花村特别美丽,当时献县文联主席王洪波恰好就坐在导师孔紫的旁边,随手翻开手机里关于肃宁梨花节的照片给她看,照片上那些美丽的梨花一下子就吸引了孔紫,画家对美感的灵动总是异于常人,她们当即决定,就去梨花村,看梨花!

     百年梨园,花事绵延,虬枝嫩蕊,风情无限。梨花深处的文化盛宴更是先声夺人,撼动人心的就是那梨园鼓声,梨花林空地上一面很大很大的鼓,几位鼓手正铆足了全身的气力将鼓锤击出万般花样与气势,簌簌落花被鼓声震荡出意境幽幽。整个梨乡沉浸在花海和欢乐中。

一个木板搭起的简便舞台,一面简单的写有“票友大赛”的背景墙,没有布景,没有乐队,这里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戏曲票友擂台大赛。漫地的梨花便是天成的大背景,乡土气息亦如梨花盛溢。有戏曲票友走上舞台展示,都是平常装束,和着伴奏带唱得响亮投入,评委们在台下打分,正襟危坐、严谨负责。在梨花掩映的春光里,观众或坐或站,将舞台围得层层叠叠;为看得清晰,年轻后生攀在梨树杈上,娃娃们被长辈驮在肩上,还有载着矿泉水和各种吃食的小车挤在场边,人们摩肩接踵,一派祥和热烈。老乡们由衷的笑靥伴着虬枝荏苒,深色的衣服和着梨花洁白烂漫,那种人和树的穿插关系朴实自然、浑然天成。

孔紫工作室到各地写生采风,领略过各种地域文化,但这种政府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全民参与的热烈踊跃还是第一次遇见。梨乡的文艺活动能够得到这么多老百姓支持响应,可见当地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土壤,群众有这样的文化需求。

   孔紫工作室的画家们振奋激动:记住肃宁这个梨花盛开的地方,以后一定要再来!

               百年梨园迎来画家写生团

   2016的春天,梨花又盛。策划已久的孔紫工作室肃宁写生之旅终于成行。孔紫工作室与肃宁,相看两相悦。

     百年梨园来了大画家,梨乡人最欢喜,他们以特有的梨乡文化开启了孔紫工作室的肃宁采风行。启动仪式是一期写生的开始,更是宣言。孔紫工作室去过部队、厂矿、乡村,把活动仪式选在梨树林梨花下,还真是第一次。最出人意料的是梨乡人居然把餐台也搭进了梨园,老乡们搭桌子、铺台布,不亦乐乎。比梨林里那一桌民俗午宴更盛的是梨乡人的真挚情谊,每张笑脸都舒展着对画家们的亲敬。这一场特殊的欢迎仪式,让孔紫工作室的画家们把自己与梨乡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画家的责任和义务

梨乡人质朴良善。梨花村的耄耋老人刘瑞喜等三位老乡坐在梨花下,慈眉善目,能给大画家当模特,老人们高兴,积极配合。导师孔紫把画像拿给刘瑞喜老人看,老人竖起大拇指:“像!真像!”。写生团按照惯例付给老人们的模特劳务费,怎么给,三位老人也不要:“我们只是在这坐了坐,怎么能要钱呢!”如画的村庄,朴实的乡民,都让做画人心潮澎湃,创作的灵感呼之欲出。孔紫和她的学生们懂得,梨乡人的淳朴便是这一方乡土的文化底蕴,生活在梨花乡的人就应该是这样的!而这宽厚的乡土肯定也会成为画家们创作的源发地。

农耕文化的记忆,也是历史的记忆      

对于农乡,导师孔紫是有特殊情感记忆的,不仅因为她的故乡在村庄,更因为她曾是下乡插队知青。参观邵庄第七生产队看到的辘轳、纺车、农具、骡马,那些原生态的事物、那种最原始的种植方式,在孔紫的记忆里都有共鸣。农家风貌,往日情怀,是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曾拥有的文化记忆。

孔紫工作室来到宋伯光先生守候的那一片桃园,桃园主人讲这里曾是自己儿时向往过的果园,里面有桃有杏有苹果,小时候偶尔偷偷溜进园子,摘几个果子吃。他想留住这份美好的记忆,把这里变成自己梦中的桃花源。这让孔紫想起自己故乡的枣园。当年孔紫作为知青插队在农乡时还是一个青葱少女,在河滩上枣园里看枣,遇雨,一个穿蓑衣的大叔把孔紫喊到船上避雨,火炉上烤着红薯和花生,暖胃暖心;那个时代特有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温暖让这个记忆纯净美好。

在商业大潮冲击的当下,很多人对经历过的时代有一种留恋。农耕文化是值得中国人留在记忆里的一种文化,如第七生产队“队长”石兰亭所期望的那样:让后辈人知道,曾经有过公社,曾经有过生产队,曾经有过这些农具;人内心都保留着美好的东西,贮存过温暖柔软的记忆,每一个人都在心中描摹过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孔紫说:“农耕文化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能够把这些作为历史保留下来,是一种社会责任。不管是石兰亭的第七生产队,还是宋先生守候的桃花源,首先这是一种社会价值。艺术家有责任以艺术的形式参与保留这种时代文化,把这种文化记录表达出来。”

寻古问今,与历史对话

在肃宁亲切的乡音、乡情、乡韵里,画家们很自然地把自己融入了画中。

孔紫工作室走进抗日战争时贺龙曾住过的房东家,和老人闲话家常。老人年纪大了,一个人生活,屋子里有点乱,被子就堆在炕上墙角,孔紫工作室的老师们却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就象到了自己的老家般亲切。老人午饭吃饺子,自己和好了面,馅是野菜的,没有放肉,画家们七手八脚帮老人把饺子包好。孔紫工作室的画家来自全国各地,这个说:“你包的是贵州饺子,我老家是山西,我给爷爷包个山西的饺子吧。”山西的饺子果然不同,是挤出来的;那个说:“我是山东的,我包的饺子应该是山东饺子”;“我来包个深圳饺子!”其实这个小画家年轻,她包的饺子是现学的,普通的半边饺子,一点也不规范;另一个画家来自保定,她在饺子正中间掐出一行花边:“我就包个耗子饺吧,有我们河北特色。”老人高兴:“饺子虽少,咱们一起吃,每人吃一个也是心意啊。”

乡亲淳朴,画家有爱,小小的屋子挤满了人,更挤满了欢快。有老人,有儿女,有笑声,这场景就是一幅写实的农家画卷。画面温情如许,怎能不让入画的人心有所感!

比老人年轮更老的是贺龙曾经率军在这里居住过的那处旧宅院,战争的痕迹和历史的记忆给这个院子赋予了教育和激励后人的使命。

是的,历史总是能带给人某种厚重的感悟。孔紫工作室走进了肃宁,便是参与了肃宁的提升;脚踏这片沃土,也是走近了肃宁的历史。肃宁不仅仅是一个现代魅力小城,更是一个千年故郡,秦时风月汉时行踪,均有迹可寻。

画家登临汉武垣城,追思远古。古城落日每天都画着那条弧线西下,将最后一抹霞光披洒在这神秘厚重的古城墙上。那也是秦汉吴楚的日头,曾经照过征人,照过牧者,照过那个站在古城废墟上眺望良人的红衣女子……原野的风烈烈吹过,是春风。画家的思绪该是曾在某一刻静止过,脑海中定格的这个画面是否似曾相识,是否也曾疑惑于自己与这一方水土,与这古城,究竟有什么千丝万缕的默契渊源?

孔紫工作室的画家们与乡民亲近,与历史对话,犹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彼此交融。

小城里亦能出产那些能奏响高山流水的扬琴古筝,孔紫工作室的画家们走进乐海的展厅,去感受这个神秘的制作过程。一件乐器从雏形到能够演奏,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经过多少个匠工的手?那个用心打磨琴弦的匠工,那个才艺女子,都似旧相识,是画家自己,还是当年的谁?思绪如飞花点翠的琴音渺渺……

     恍惚思绪,也许画家不单单只是来采风,也是来感怀某一个年代,自己就是这里的一人一景,如今她一定是来赴自己与肃宁的心灵之约……

种下一棵乡情树

乡情、乡韵,画家与肃宁彼此感动,“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润琴湖畔,孔紫工作室的师生们亲手栽下一株株海棠,温和、美丽;土地与人民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艺术家本就是扎根于人民、扎根于乡土的。栽一棵树,留一份情,这根植肃宁大地的海棠,满载着画家对乡土和人民那份挥之不去的感念。

扎根乡土,愿木成林,孔紫工作室师生深入肃宁中小学课堂,向学生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播撒艺术的火种。肃宁采风,画家要为这片乡土做点什么才会觉得没有遗憾。

深扎根,孔紫工作室从肃宁这片热土汲取力量的冲动;成荫成林,画家回馈肃宁满怀的春景。

待那绿树成荫,待到繁花满树,孔紫工作室的画家们对肃宁这片沃土的爱恋亦已深扎根,成荫,成林……

走到哪里都炫目的孔紫

驻地写生是孔紫工作室的品牌,也是中国国家画院教学的组成部分,每年写生的教学活动,都会引起各界的关注和追随。特别是这次的肃宁采风,与孔紫工作室采风团同行的还有央视数字台“书画频道”“国学频道”和“吾艺网”等多家媒体,他们同步记录下孔紫工作室与肃宁的缘融升华。

  孔紫工作室画家采风团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精英云集。黑龙江的田雅君、安徽的岳喜友、江西的索启、云南的白丽丽、山西的李瑞、赵晓峰;保定的牛爽、邯郸的王彩、,贵州的李亦扬,习新民来自唐山,赵春青来自北京《工人日报》,来自深圳的土家族美女画家黄艺冰;还有香港华娱卫视娱乐节目主持人温婷茹;韩宝华是肃宁画家,孔德轩来自沧州;王洪波、李峥嵘、路田来自献县。他们之中有大学教授、教研室主任,专业单位的画家、领导,地方美协、文联的主席、副主席,都是在专业上很有成绩和建树的画家。他们师从孔紫,德艺兼优,在这次写生行程里均有满满的收获和感悟……

  一些陆续从周边县市赶来的书画爱好者们,都以能跟孔紫老师上一堂写生课为满足。端坐凝神的模特说:“我特别喜欢孔老师的画,我也想听孔老师的课……”

电影《梨花村的笑声》剧组演员都来给画家们当模特,这些演员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配合着画家的写生;他们都是梨花村的代言人,身上有着老梨树的风骨,有着肃宁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

 作为导师,孔紫尽可能地培养学员画家跟写生驻地乡民良好沟通的能力,直接与乡民有一个情感上的交流。写生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扎根到生活中。通过社会实践,通过对肃宁历史的寻访,对肃宁知名乡村企业的感受,加深对农乡整体风貌的认识;通过与老乡接触和对话,在思想感情、创作理念上能有一个提高,把这些感悟体现在创作中去,用作品说话。            

中国画,其实画的就是文化

   短短的行程里,孔紫工作室带着对农乡特有的情怀寻古问今,用心用情与乡民对话。画家们知道只有把一个地方的文化风貌尽入眼底、心底,画出来的作品才能有生命力,画中人才能体现时代的风采。

   中国画,画的就是文化。

   ……

   写生行程即将结束。肃宁,落花成诗,春意如海,画家们的脑海里有一种意象要喷涌而出,那梨花乡里的淳朴老人,那古老城池的风月如霜,新时代人民对桃花源的留恋向往和付出,都在他们的构思里。他们要和肃宁共同提升,要在北京举办“春意在此时,共结梨花情”美丽乡村写生展,并出版主题画册;他们要把人们所喜欢的、爱的肃宁和肃宁文化展示给所有的人。

    梨花年年开放,肃宁越来越有高度。孔紫工作室还要再来肃宁,看望淳朴的乡亲,看望润琴湖边自己亲手栽种的那片海棠林;他们要把自己画笔绘出的肃宁呈给肃宁看,老乡们的微笑便是对画家们最好的接纳和赞誉。

刊登于《肃宁周报》2016年4月5日(总第24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梨花深处奇遇八仙女
行走丨春醉梨乡梨花艳
梨乡春早
又是满园梨花香
画家李建国穆册乡写生作品
春色撩人蜜梨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