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评:全民哀悼背后是坚定的核心价值取向

5月22日,袁隆平在长沙逝世。灵车驶出医院之后,所过之处,过往车辆纷纷鸣笛。细雨中,自发前来的人们随着灵车奔跑,一声声“袁爷爷,一路走好”响彻天空。5月24日这一天,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外,自发而来的悼念队伍绵延数公里。在追行与追悼的队伍中,我们看到了很多“00后”“90后”的身影。一个小男孩小心地为手中的稻子遮风挡雨,一个小男孩向袁隆平的遗像毕恭毕敬地行了个少先队队礼。还有很多学生,主动给一旁淋着雨维护现场秩序的武警官兵们打伞。浙江农林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坐了8个小时的火车赶到长沙,更多无法亲到现场的人则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哀思。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在为这位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而殚精竭虑的“杂交水稻之父”的离世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悼念。这种自发的、发自内心的悼念活动,形成了全民的情感共鸣。

“00后”“90后”成长于物质丰富的时代,很少有饥饿的体验,袁隆平更多是活在教科书上的人物。为什么年轻人对袁隆平有如此特殊的感情,为什么愿意放下手头的事情开展各种方式的悼念活动,甚至奔波千里亲赴现场,悼念一位从未谋面的科学家?

毫无疑问,全民自发哀悼,是对袁隆平为帮助中国人乃至全人类告别饥饿作出的卓越贡献的认同、肯定和致敬。据统计,杂交稻自1976年推广以来,种植面积累计达到9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8000多亿公斤。每年因种植杂交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袁隆平的“杂交稻覆盖全球梦”也在一步步成为现实,共有4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水稻,中国境外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

当然,全民哀悼不仅在于感恩他帮助中国人告别了饥饿,赢得了荣誉和尊严,更是因为他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平民风范、人格魅力。为了不让老百姓挨饿,他在上大学选择了农业报国,毕业分配志愿书上毅然选择“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此一生辛劳为“稻粱谋”。他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科研路上遭遇各种误解、诋毁,却历经艰险与挫折初心不改,鲐背之年仍奋斗不止。他一辈子躬耕田野,90岁还坚持下田,名满天下却生活朴素低调、平易近人,俨然邻家老伯。正是这种精神感动、感召,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让他成为当代年轻人最值得追的星。

年轻人爱追星、追求时尚,但对袁隆平这样一位一无颜值、二无演技,扎根田野的农业科学家的推崇,充分说明了年轻人三观正、是非明、识大体。从年轻人追行、追忆袁隆平的潮流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的是,在当下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社会飞速变迁的时代,仍然有一种鲜明的核心价值取向挺立其中,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世事如何变迁,每个人心中对真善美的感动与追求始终不变。

袁隆平称得上“国士无双”,对于有贡献于国家和人民的人,人民自然以国士待之。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所以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对袁隆平的情感认同,也就是对他所坚守的事业、追求的目标的体认,这背后是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质朴的家国情怀。广大青少年的自发悼念,更是用行动告诉全社会,他们愿意学习和继承袁老的精神和品质,挑起时代赋予的重担,完成袁老们未竟的事业。这种坚定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正是我们凝聚奋斗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武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氏杂交稻” “罗氏机直播”或将再创奇迹
七绝 哀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原创)
“90后”袁隆平,生日快乐!
袁隆平 事迹
不忘初心 袁隆平十载“稻路”终圆梦!
厉害了袁隆平!海水种出“红色水稻”?3年内让亩产突破300公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