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美家乡河——二黄河

本公众号主办方:巴彦淖尔日报社


(前方多图,请速连wifi


源自黄河
浩浩荡荡230多公里
滋润着河套平原
让这里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给巴彦淖尔带来了
湖泊相连
水绿山青
就是近日上榜“最美家乡河”的二黄河

(摄影 | 王鹏宇)

它,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河套地区引黄灌溉历史悠久

(摄影 | 王联柱)

早在秦汉时期
就“凿通河渠数十条,灌溉良田上万亩”
此后历朝历代
都有开河、治水的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
河套地区更是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
特别是“二黄河”的建设
书写了一部万众一心、艰苦创业的英雄史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巴彦淖尔人民响应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全民总动员,男女齐上阵
依靠锹挖肩挑小车推
整修黄河故道
小断面开挖
引黄河水大流量冲刷
从而形成了“二黄河”这条自然与人工完美结合
最具水利情怀的生态河

(摄影 | 王联柱)
二黄河
西起三盛公水利枢纽
引黄河水自流入套

(摄影 | 王联柱)

一路向东奔腾
至乌拉特前旗三湖河先锋闸止
横贯整个后套平原
通过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渠系网络

(摄影 | 王联柱)


(摄影 | 王联柱)


浇灌着河套灌区千万亩良田
使之成为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
中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摄影 | 王联柱)

2019年
河套灌区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摄影 | 徐自宏)

它,是一幅五谷丰登的画卷


二黄河这一引水输水大动脉的建成
彻底改变了河套地区自古以来
“天旱引水难,水大流漫滩”
旱涝丰枯全凭自然的被动局面
黄河水通过总干渠
在河套灌区实现了可控调节和全域覆盖

(摄影 | 杨文致)

年均约50亿立方米黄河水
经由灌区10.36万条、
7级灌排渠(沟)道及供水管网
日夜滋养着巴彦淖尔大地

(摄影 | 齐鸿雁)

(摄影 | 齐鸿雁)


土地灌溉面积
由解放初的290万亩
发展到1000多万亩
粮食年产量由解放初的3亿斤
快速增长到近些年的55亿斤
河套灌区成为
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名副其实的“塞外粮仓”

(摄影 | 王联柱)

(摄影 | 张蒙)

它,是一曲人水和谐的欢歌


河套灌区地处蒙古高原
干旱少雨
且处在库布齐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
二黄河不仅每年为灌区引入50多亿立方米黄河水
并可在黄河凌汛期分流洪水
既确保黄河凌汛安全通过
使两岸人民再无洪涝之忧

(摄影 | 张蒙)
又可给当地大小湖泊、海子、湿地进行生态补水
从而使整个河套灌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
森林覆盖率达到21%
成为地球干旱荒漠化地带一片稀有的绿洲
我国三北防护林的重要基地
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摄影 | 张和平

(摄影 | 包群力)


特别是近年来
二黄河又承担起为乌梁素海生态补水的任务
每年补水6亿立方米左右
使乌梁素海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摄影 | 张蒙)


(摄影 | 高向龙)


二黄河是致富河、安澜河
也是一条生态长廊

(摄影 | 王联柱)

(摄影 | 王联柱)


两岸
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摄影 | 齐鸿雁)

(摄影 | 张临芳)

河里
鱼蟹众多种类丰富

 (摄影 | 罗跃忠)
周围
湖泊湿地星罗棋布

(摄影 | 马爱梅)

(摄影 | 张燕)

(摄影 | 包群力)
天鹅、鸿雁等在这里戏水
锦鸡、野兔等在这里觅食
恰似众生和谐的乐园

(摄影 | 罗跃忠)


(摄影 | 杨文致)
二黄河
助力一方发展
造福一方百姓
是名副其实的
“最美家乡河”

(摄影 | 张蒙)

*微信封面图 摄影:王联柱

—— 创作团队 ——
策划:王月荣
文案:高杰
图片:巴彦淖尔日报记者、巴彦淖尔日报社签约摄影师团队
排版、编辑:杨岚凯

版权巴彦淖尔日报社所有,如需要转载或需要图片,请联系小编(微信:die343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黄河获评“最美家乡河”
总干渠60年奔流润良田铸粮仓
【黄河行之二十四】朱丹林︱黄河走过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 / 贾改凤 【诗歌】/《家乡的“二黄河” 》
巴彦淖尔,有一张世界级名片:河套灌区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两处千年工程“牛”在哪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