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将张发奎,曾指挥11位将帅,晚年悔恨:若不犯错我是元帅之首

我国建国后第一次大授衔发生在1955。

我们熟悉的革命先辈获得认可,也是从那一天,这些革命先辈有了新的称谓,十大元帅、十大大将。

与此同时的香港,一位六旬老人得知这一切后留下悔恨的眼泪,在那之后他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我要是没犯错,朱德那个位置我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此人也并没有说大话,贺龙、林彪、叶挺、徐向前、陈毅等五位开国元帅曾在他的麾下任职,粟裕、许光达、徐海东、谭政、罗瑞卿、张云逸等六位开国大将在其手下服役。

指挥过五位元帅、六位大将,一个能在这些元帅、大将还未羽翼丰满时提供庇护的人物,这都诉说着此人身份的不一般。

这个人就是张发奎,一位国民党的陆军上将。在北伐战争中发光发热,心怀正义的抗日将领。

那是1896年的秋天,张发奎在广东始兴县呱呱落地。

那时虽然名义上还是清政府统治的天下,但前一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还历历在目。对于生活在底层的人民,这些还很遥远。

张发奎的父亲张居之也曾上过私塾,通过阅读对外界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才知道走出去的重要性。

因此张居之独自一人前往县城投奔自己一个远房叔父,叔父帮他安排了一个狱警的差事。虽算不上多富裕,但也不会再因为生计发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张发奎的性格主要受父亲张居之影响。张居之由于在监狱任职,见过了太多冤假错案,再加上他为人正直且心肠好,经常帮助弱势群体。但也是见识过了官场的黑暗,所以他也经常像自言自语的跟孩子说,希望他们不要进这一行。

张居之青年时期都是颇具奋斗形象,到壮年接触到了鸦片,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鸦片像是一个手握糖果的死神,左手糖果,右手镰刀,在你拿起糖果的时候,镰刀已经慢慢开始收割你的生命。

沾染鸦片之后,很难拒绝这种诱惑。张居之有十年的鸦片吸食史,却在某一天犯烟瘾时,突然双眼无神望向房梁,再回神时,便把吸食鸦片的工具全都扔进火中,从此再没吸食过。

依靠自己的意志力戒了鸦片的诱惑,这都被年纪还小的张发奎看在眼里。也让小张发奎坚信,没有什么是自己意志力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是自己意志力还不够。

1907年12岁的张发奎进入学堂学习,张发奎并不是一个安静的孩子。他经常和小伙伴捉弄同学、戏弄老师,是个十足的“坏小孩”。

张发奎还因为学校的饭菜不合自己口味,组织人手发起改善饭菜的活动。最后因为县长的介入,在张居之的把掌声下得以留在学校。

张发奎在被父亲友好“教育”过后并没有什么收敛,反而随着年纪的增长越发的无法无天。那是张发奎13岁的盛夏,大太阳天,连风都像热浪一般,张发奎便约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河边纳凉、玩水。一个李姓的孩子没有抵住诱惑跟着一起去了,却不会游泳,只能在岸边看着。

张发奎见此,便跟几个小伙伴一同起哄,让李姓的小伙伴下来。小伙伴经不住他们的蛊惑,跳入水中,在漂浮上来几个泡泡后,没有了动静。张发奎看见没有了动静,也是吓坏了,匆匆忙忙的溜回了学校。

后来东窗事发,李家也是当地颇有实力的大户,张居之无奈之下变卖了家里的一些田地,凑了些盘缠送张发奎去往了机会更多一点的广州。

刚到广州的张发奎并没有一技之长,幸好还有一位族叔在广州。

张发奎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投奔族叔。族叔替他安排了半工半学的技校,开始学习染布。张发奎深知自己不能再被开除,在技校开始安稳的学习、生活。

好景不长,1911年爆发推翻清政府统治的辛亥革命,广东也顺势响应,成立了广东军政府,宣布广东的独立。

技校本是由清政府成立推广的,在革命气息下,也只能暂时宣布停学,来年等待时局平稳再开学。

张发奎只能先回家等待,但在这期间,也充分了解了革命的意义。也有自己崇拜的人;发起同盟会的孙中山与前往满清政权大本营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

也许天意如此,张发奎错过了技校开学日期,再想入学,只能有人替自己证明身份。张发奎不想麻烦族叔,就独自在街上闲逛起来。

广东在经历革命的洗礼后,慢慢恢复正常,只是街上多了许多招兵的广告。张发奎本就因为革命对当兵很感兴趣,在身无寸缕的现在就是自己最好的选择,欣然报名参军。

张发奎害怕自己再无居身之地,在军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再加上年纪小,深受上级喜爱。

张发奎的第一个贵人是在军队期间自己的连长,当时的连长很喜欢这个机敏的小战士。恰巧广东陆军小学招生(也被称为黄埔陆军小学),连长深知这对张发奎来说,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不仅给张发奎报了名,还替张发奎补习功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发奎在贵人扶持、自己努力的情况下,考进了大概百分之四录取率的广东陆军小学。

这不仅让张发奎喜出望外,也让连长内心窃喜。连长不仅仅是为自己喜欢的这个小战士高兴,也是为自己连队能有人考进学校开心。

张发奎所在的陆军小学第六期是辛亥革命后的首次招生,也是后来星光闪闪的“明星班”。黄琪翔、李汉魂、吴奇伟、吴逸志、叶挺都是张发奎的同学,这些人也都为日后的革命书写了自己的篇章。

张发奎的第二个贵人是孙中山的铁杆粉丝——邓铿,邓铿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带兵将领,也同时是国民党的中坚人物。十分欣赏年轻的有志之士,更何况是在军事学校的有志之士。

恰巧邓铿的弟弟也在广东陆军小学就读,在弟弟的牵线搭桥下,邀请了张发奎加入国民党。邓铿可能都没想自己的这一举动,再次改变了张发奎的人生。

1916年,张发奎在武昌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毕业后,返回广东,准备参加第二次反对袁世凯的战役。由于张发奎加入国民党时间久远,在加上为人聪明正直,深受孙中山喜欢。

在二次反袁期间,一直担任孙中山的“保镖”。在孙中山的青睐以及张发奎自己对于革命的热情中,从营长一步步成长为师长。

1926年5月,在国民迫切需求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北伐战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当时的张发奎担任刚刚由粤军第一师扩编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的师长,张发奎的任务是向湖南进军,攻打湘江东岸。缩减吴佩孚的活动区域。

张发奎虽说上学听课不是一个好手,但带兵打仗也是一位奇人。在北伐开始后,便接连攻克醴陵、平江,与陈铭枢的第十师和叶挺的独立团成功在汀泗桥会师。

吴佩孚深知汀泗桥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身为武汉南面的门户,汀泗桥不能失守。一旦失守就阻止不了北伐军北上的进攻。汀泗桥地势险要,三面都被水保卫,后面就是一座高山,除了一座铁路桥,剩下的都是极不容易通行的山路。

借助汀泗桥易守难攻的地势,吴佩孚想打一场漂亮的攻守战。但他忽略了北伐军将士的决心,仅用一天便突破了吴佩孚的封锁。随即在三日后,另一军事要隘-贺胜桥也被北伐军攻克。

张发奎引领的第四军第十二师与叶挺的独立团,在北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都是北伐历史上重要的关键战役,成功的为武汉成立国民政府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发奎的部队作为先锋部队,在成功攻克武昌后,随即调转箭头,直奔孙传芳的部队而去,在马回岭全歼了孙传芳手下的谢鸿勋部,帮助第七军取得南昌。张发奎带领十二师凯旋而归。

1927年1月,在北伐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张发奎受到表彰,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还被武汉粤侨联欢会送了一块“铁军”的盾牌。

从此,国民革命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张发奎也在二次北伐中,战功赫赫,再次晋升为国民第二方面军总指挥。

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蒋介石开始逼迫张发奎做出选择,张发奎引而不发。在蒋介石开始迫害共产分子时,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还有许多共产党人。贺龙的二十军、叶挺的独立团都在张发奎的庇护下没有受到迫害。

当时在武汉流传着一个传说:“蒋介石屠杀共产党,朱培德遣送共产党,张发奎收容共产党”。这也体现了在1927年之前,张发奎对于共产党是不反对的,相反还是很认同共产党人身上的精神的。

然而转变发生在汪精卫七一五前后,在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双面夹击下,张发奎做出了他晚年都为之后悔的决定。张发奎本身是不喜欢蒋介石的,他认为蒋介石这个人过于圆滑,太过于钻营。然而汪精卫作为自己青年时心中的“偶像”,再加上汪精卫能言善道,张发奎选择支持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开始和蒋介石打擂台的同时,同意了汪精卫的分共策略。

1927年,也是共产党爆发的一年。南昌起义中,贺龙和叶挺带走了张发奎的主要战斗先锋部队,贺龙带领的二十军基本全员起义。此时的张发奎宛若一直被拔了利刃的老虎,只是看着威武,却缺少实际战斗力。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发奎多次向蒋介石请战抗日,但蒋介石的重心一直都在剿共上面,反对了张发奎抗日的请求。张发奎见抗日无望,随即出国。

张发奎出国后,并没有意志消沉,在多地宣传抗日救国。受到了各地华侨的关注,张发奎还在伦敦说出了:“余愿率一旅之孤军奋起抗敌,期有报国仇于万一也。”的抗日宣言。

1935年张发奎终于在南京见到蒋介石,张发奎重申了自己的观念,认为今后中国的出路,都需要从抗日开始。蒋介石这次总算同意了张发奎的观点,承诺抗日张发奎毕为先锋。

1937年,张发奎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粤北战役。张发奎在诸多的正面战斗中,展现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英勇与铁血。

在抗战结束后,张发奎曾多次发表反对内战的言论。蒋介石对于内战的态度一直都是坚定的,所以在国民党内部也是任用自己的嫡系。

张发奎虽担任过许多听起来很重要的职位,但在解放战争前夕也都只是虚职,并没有任何军权。

1939年7月,时任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离开自己奋斗一生的部队,前往香港定居。至此,一位北伐传奇、抗日先锋也解甲归田。

1980年3月,这位前半生无限风光,后半生因为自己左右摇摆策略而郁郁不得志的传奇将领张发奎在香港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时任人大委员长的叶剑英,也对这位昔日的老首长发送了悼念电报,算是对张发奎最后的敬意。

张发奎的一生是充满着选择,前几次选择都遇到了“贵人”,而在后面更加复杂的情况,张发奎再也没之前的好运气了。通过张发奎的一生不难发现,张发奎是一名纯粹军人式的将领,带有江湖人身上的义气与仗义,却不具备政治思想,没有敏锐的政治嗅觉。

人生充满着选择,选择自己认为对的就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国民党上将,麾下走出共和国5元帅6大将,晚年后悔没跟毛主席
纪实:他曾拒绝我党的邀请,晚年后悔称站错队,不然我是元帅之首
他曾指挥过5位元帅,晚年感慨道:站错队了,不然我就是元帅之首
5位开国元帅曾是他下属,晚年坦言:若是跟对人,我就是元帅之首
他指挥过5位元帅和6名大将,晚年悔恨:我若不犯错,就是元帅之首
他手下出了5位元帅6名大将,晚年:跟错人了!不然我可能是元帅之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