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战过后军纪混乱,老排长动手殴打指导员,邓小平怒道:立刻枪毙|排长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我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最终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其中淮海战役是三场战役中最惨烈的大型战役,按照淮海战役纪念馆的统计数据,我军总共有3.1万人阵亡,但同时也是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国民党兵团55万人被歼灭,32万人被俘虏。经此一役,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我军开始占据战争的优势和主动性,为最终的渡江战役打下了基础。双堆集战役是淮海战役中十分重要的一战,我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经过惨烈的战斗,歼灭了国民党嫡系精锐部队黄维兵团,战斗胜利后,士兵们开始抢夺战利品,其中一位老排长动手殴打了指导员,这种以下犯上的情况十分严重,一般来说会直接开除解放军军籍。事情传到总前委邓小平的耳中,没想到他想都没想,严肃地对纠察队说“执行死刑,立刻枪毙!”为什么邓小平对待解放军纪律如此严格,又对我军军纪方面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请让小编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双堆集惨胜,黄维溃不成军双堆集地区不大,属于小镇这样的规模,坐落于安徽省淮北市,它境内全部为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中部微高,南部淝河沿岸,北部八里沟沿岸,地势较低。这样的地质地貌注定了是飞机大炮的天下,因为平原地势开阔一览无余,只要是在炮火的覆盖范围内,大炮就能做到精确打击,蒋介石也深深地了解到了这一点,特意派遣拥有美式重型机械装备的黄维兵团驻守此地,而我军的中原野战军相较于东北及华东野战军武器装备不够,相对来说实力较弱,况且我军素来擅长利用地形地貌打游击战,时常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平原地形无法发挥战术优势,两个劣势叠加,使占据人数优势的我军迟迟攻克不下战略要地双堆集,只能将黄维兵团包围起来,进行消耗战。黄维是黄埔军校出身,与陈赓将军是同学,他在考入黄埔军校前是一名教员,所以浑身都是书生气,喜欢空谈大道理,为人处世也有一股儒雅之风。同时黄维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是国军中的“硬骨头”,但是另一方面,他做事十分死板,凡事都喜欢墨守成规,从书本或者先人的经验中找寻答案,不知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和改动。1948年11月,徐州“剿总”司令刘峙严令黄维兵团快速向徐州集中,但我军的行动更加迅速,抢先一步占领了浍河以南的地区,黄维指挥的第12兵团眼看渡河不利,于是来到原宿县双堆集镇,遭到了我军迅猛的打击。负隅顽抗一个月后,第12兵团已经七零八落:第十四军的覆灭和熊绶春军长得“壮烈殉国”,黄维兵团已经支离破碎,防御阵地被压缩得很小,纵横只有不到两公里。比这更严重的是,国民党军心已经溃散了。自从第十八军在大王庄失利后,剩下的官兵几乎全被那场惨烈的战斗吓得魂飞魄散,于是他们开始纷纷整排整连甚至整营地向我党投诚。整个十二兵团自黄维以下军师团长甚至营长级别的将领,现在连地图都用不着看了,因为本占据后周庄、杨四庄、西马围子、小周庄的黄维兵团,如今只能蜷缩在西南角的双堆集南部,兵团阵地也就巴掌大的一块,用肉眼就能一览无余。这支曾被蒋介石和陈诚寄予厚望的“土木系”兵团目前简直是在苟延残喘,好在蒋介石的嫡系王牌——第十八军剩下了两个师,这最后的忠诚好歹给蒋介石挽回了一些面子。

1948年12月5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下达了《对黄维作战总攻击命令》,要求各部不惜最大牺牲保证完成任务。黄维军团在人民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溃不成军,总司令黄维和副司令胡琏各乘坐突围指挥坦克逃跑,最终黄维被我军生擒,胡琏虽逃到了安全地带,但也身受重伤,不得不辗转回到南京接受治疗。3万解放军战士血洒江淮大地,双堆集战役可以说是淮海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也是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为数不多的“惨胜”。战后军纪堪忧,皆因补给不足至于根本原因,中原野战军的武器装备不足完全是历史原因导致的。挺近大别山时,中野受到改编,只剩下3个两团制的步兵旅,同时由于要快速进军,丢掉了很多重武器装备,后来经过辽沈战役,虽然吸收了很多国民党兵团,第三纵队人数达到了近2万人,但武器装备以山炮为主,全纵队只有1门美式迫击炮,每个战士平均分配到的枪支子弹也只有二十多发,还比不上同期东北野战军一个步兵师。因此,双堆集战役结束后,中原野战军早就想通过黄维兵团补充武器装备了。而此时恰逢华东野战军在北线对杜聿明集团的围攻中大胜,于是抽掉了5个纵队加特种兵纵队,前后约10万人,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渠指挥,加入对第12兵团的围攻,在击溃黄维兵团方面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是华东野战军心想,中原野战军装备不足,实力较弱,迟迟打不下黄维兵团,我华东野战军在大捷的情况下帮助你,啃下了难啃的硬骨头,应该优先让我们挑选装备。而中原野战军这边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认为自己对黄维兵团已经围攻多日,敌军已经处于断粮状态即将崩溃,攻克只是时间问题,华东野战军只是锦上添花罢了,况且中原野战军没有武器装备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理应优先补充装备。虽然大家都是兄弟部队,但由于出身不同导致理念不同,根本上还是补给不足不够分,所以造成了争抢的情况。邓小平作为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也是中野的政委,早就在战争进行的期间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来邓小平向毛主席递交的《关于歼灭黄维兵团作战初步总结报告》中这么写道:歼灭黄维兵团后,战场纪律之极度混乱为历来所未有,中野经过一天一夜的清扫,整理出大量美式装备器械,而战士们为了庆祝,浪费了一些子弹与手榴弹。其次,中野纵队对报告制度满不在乎或极端迟缓(此次歼黄维兵团战果,华野两个纵队三天内作好报告。中野各纵十日以上才作好报告),在物资盘点、报告制作期间,产生了大量的战利品分配纠纷问题,这些问题暴露了中野各部队存在着极严重的无政府、无纪律状态,应引起最大警惕。毛泽东则在给邓小平的回信中说道:中野这些无政府无纪律状态,有其较长的历史原因。如过去长期部队极不充实,组织机构及装备亦甚简陋,供给向来以节约为第一,很难讲求军容。所以要克服中野的无政府无纪律状态,必须从造成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的空气着眼,从军队的正规化着眼,从领导上贯彻到底着眼。我们已在这次两个月的整训中提出了这样的方针,并使之贯彻到底。

有了毛主席的指导原则和首肯,邓小平先是立刻呵斥了那些和华野争抢战利品的解放军战士,告诉他们华野中野不过是番号不同,大家是一起打国民党的兄弟部队,不要国民党还没完全打下来,自己内部就产生龃龉。作为华野总指挥之一的陈毅将军也呵斥了华野军队,立刻将五个纵队与特种兵纵队撤出战场,将双堆集的装备全让给了中原野战军。邓小平打电报谢过陈毅,解决了眼下的战利品争抢问题,但是这种口头的命令只解决了一时的军纪问题,如果之后中野与其他方面军展开合作,还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谓“治标不治本”,于是邓小平作为总军委,开始从军队的组织与制度上解决“军纪”这一根本问题。次年一月份,邓小平先后编写了《人民军队要做遵守纪律、执行政策的模范》、《中野两个月整训的军事政治工作大纲》两本军纪教育材料,提出中野全军进行修整、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严肃军纪,为接下来的渡江战役做准备。邓小平根据中原野战军实际情况和部分干部、战士的思想动态,对中原野战军进行了充分的多元化的思想教育,不仅在军事上奠定了正规化的初步基础,在组织上完成一切必需的准备工作,更是做好了渡江战役前的政治动员,将人民解放军在百姓面前的形象问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严打期间,挥泪斩排长在邓小平整顿中原野战军军纪期间,大家都神经紧绷,勤勤恳恳地进行思想改造与转变,而其中有一位老红军战士,却反其道而行之,频频踩着红线跨过雷区,最终自食恶果。这名老红军战士姓王,很早就加入了我军的革命队伍,跟着毛主席与朱德将军亲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可以说资历非常老。另一方面,他隶属于侦察兵,是先头部队,往往为了我军大部队的安全,孤身涉险。侦察兵一般会化作普通百姓刺探敌方军情,同时也作为一种脱身的手段,有一次他被国民党军队追击,紧急情况下装做一位算命先生,好巧不巧,那位国民党军官十分迷信,让他给算一卦,于是他发挥自己巧舌如簧的本领。

滔滔不绝地给国民党军官侃起大山来,当国民党军官被熏得晕乎乎之时,有意无意地问起军队攻打计划等机密情报,国民党军官竟全盘托出,末了还不忘请这位“算命先生”下次去家中帮家人算命。王姓侦察兵战士回到我军阵地,立刻将情报通知上级,避免了一场本应正面硬碰硬的战争,为我军争取到了极大的战略先机,从此同为侦察兵的队友们给他取了个诨名——王道士。但是王道士也有毛病,就是身上匪气太重,这就导致他脾气暴躁且心胸狭隘,所以纵使他次次侦查有功,也总是因为臭脾气被降级,所以这么一上一下,这么多年来王道士竟没有什么职位上的变化,如今依旧是侦查排的排长而已。淮海战役后期,王道士下属派的一个解放军战士,偷偷拿了一块国民党军官的手表,并且被发现通报了军队的纪委吴少安,吴少安是个书生,通过进步学生受到薰陶和启迪,遂加入革命队伍,他和黄维一样,做事刚正不阿雷厉风行,最重要的是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吴少安依据邓小平颁布的军纪,将那名解放军战士关了禁闭。而王道士一来认为军队纪律搞得太严了,拿了手表这种小事顶多批评教育一下,而来自己的人被新来的政委关了禁闭,认为吴少安不给自己面子,自己排长的威信扫地。于是王道士就去求情:吴指导员,求你不要关了,侦察排偷偷摸摸也是难免的,我带回去一定好好批评教育一下,看在我的面子上,这次就算了吧!但吴永安很严肃地说:不行,我们是解放军,邓政委刚颁布了新的军纪条例,按照条例必须关!王道士见不管用,又开始用自己最擅长的口技,哄着吴少安:吴指导员,就给我一个面子吧!下次我请你吃饭!吴少安不耐烦了,瞪了他一眼:王排长,不要给脸不要脸,我从上一任政委处听说了,你的排素来出现这种问题,你也该好好整顿整顿你那个排了!王道士听完,原先恭维的笑脸立刻垮了下来,心想这小子怎么这么拽啊,排资论辈吴少安还得叫自己一声叔叔,话毕不仅仍旧要关我排里战士的禁闭,还管到我身上来了!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王道士的暴脾气上来了,背过脸去撂下一句狠话:“老子给你脸你不要,那好,咱们以后走着瞧!”吴少安是读书人,哪里受得了这蛮不讲理的“地痞流氓”,但是作为政委他还是忍住了,没有逞一时口舌之快,脸色铁青地转头就走。王道士在这名战士被关禁闭的几天时间里,天天在禁闭室附近转悠,想着法子给吴少安找茬。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三天因为军队中事情很多,后勤人员没有及时给关禁闭的战士送午饭,导致这名战士饿了两个多小时。等到后勤人员送来午饭时,王道士立刻冲上去,“啪啪”就是给后勤人员两个耳光,嘴里满是污言秽语“你干啥去了,是不是我的人不配吃饭啊?”后勤人员哪里经历过这种阵仗,接连给王道长赔不是,小战士本来已经通过这几天的禁闭想清楚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一位是自己敬爱的王排长,另一位是每天辛辛苦苦给自己做饭送饭的后勤战士,虽然知道王道士不对,也只能默默的缩在角落,不敢发出一点儿声音。

王道士打完后勤人员以后感觉心里舒坦了一些,但吴少安的事情还是萦绕在他的心头,他认为还不过瘾。于是装模作样地来到吴少安的办公室,闭着眼睛说:“吴政委,咱们解放军里有没有饿罪呀?”“饿罪?你在说什么?据我所知是没有的......”吴少安正在办公,心思全集中在公文上,被王道士这么没头没脑地一问,只能以一脸困惑的表情盯着他。“没有饿罪,你还让我的战士饿了两个多小时?年轻人身体饿出问题来你负责?”王道士见吴少安已经上钩,马上不演戏了,“咵咵”就朝吴少安脸上扇去,两个大耳光连办公室外面的人都能听见。打完指导员,王道士回到排里,兴高采烈地宣扬,副排长一听也来了劲:打得好,打得好,我也去打!两个人又跑回连部,打了指导员耳光。连长尤太忠当即叫来几名战士,把他们两个人绑了起来,痛心疾首地说:“你们两个真是要翻天了,连吴指导员也敢打!国民党这么腐败的队伍,尚且知道上下级关系,你们两个连国民党都不如,简直是土匪!来人,给我上报到纵队,严肃处理!”尤太忠以为最高的惩罚就是让两人脱离我军的队伍,成为老百姓自谋生路去。没想到消息从纵队那里传到了野战军总前委的邓小平耳朵里。邓小平听取了各纵队领导的评价,了解了王道士过去种种胡作非为的情况,背过身去,冷冷地说道“两个人,立刻执行死刑!”

一位资深的老红军因为在整训期间违反纪律被枪毙了,这条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中原野战军的队伍,大家都明白了,邓政委的这次整训是十分严肃的,甚至不惜杀鸡儆猴,杀一儆百!不管你资历多老道,不管你性格多暴躁,以下犯上就是违反军纪,违反军纪就严肃处理,上限就是死刑!这件事情之后,以往那些老资格军官们都不敢打人骂人了,中原野战军的军队整风工作奇迹般地顺利开展了起来,邓小平也成为了中原野战军中声望最高的政委之一。邓小平沉默寡言,在生活中是一个和蔼慈祥的人,从个人情感方面而言,邓小平也是一名资历老道的共产党员,他不可能不知道长征的艰辛,尤其对待老党员也是能体谅尽量体谅,所以邓小平和军队中大部分解放军战士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这也是他能做政委的原因之一。然而在工作上,邓小平却是一个务实派,他的改革从来都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即使私下关系再好也无济于事,他的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影响了我军一代又一代的政委,把人民解放军打造成了一支敢打胜仗、纪律严明的队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堆集战后军纪混乱,粗暴排长殴打指导员,邓小平大怒:立刻枪毙
淮海战役后为严肃军纪,中原野战军枪毙了一位老红军
淮海战役四:齐辰电横空出世,且看“战神”粟裕如何胜战
这一仗陈赓和王近山都打不下来,粟裕听说后,立马调去一员虎将
双堆集战后,中野华野争抢战利品,陈毅大发...
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有多少兵力?能否单独歼灭黄维兵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