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1年,总理欲让高岗妻子到图书馆工作,主席直摇头:必须去教育部

1971年,主席在得知李力群被“下放”后,特地和总理商量此事,同时给出特别指示:马上将李力群同志调回北京,特意嘱咐要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总理得到这个指示后,很快安排人将李力群从安徽的“五七干校”接回北京。

安排工作的时候,李力群主动向周总理提议:“总理,我不想给你们添麻烦,想申请去图书馆工作,这样可以尽量少接触外人”

“可以,我马上安排。”周总理先是一愣,但马上恢复了平静,微笑着回答道。

十多天后,总理敲响了主席的办公室门,汇报李力群已经回到了北京。主席微微颔首,问道:“那很好啊,安排了什么工作?”

总理这次皱了皱眉头,犹豫了一小会儿才说:“李力群同志自己申请去图书馆,所以我按照她的想法已经安排了……”

主席摇了摇头,并不满意对她的安排,说道:“她的真实想法我们很清楚。但是,她可是为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必须安排到教育部,给予合理的位置和待遇,不能亏待她和她的孩子们。

于是,总理按照指示,重新调整了她的工作安排和待遇。

这个李力群到底是什么人?她为教育事业做过什么贡献?为什么主席和总理会亲自特别照顾?

花季少女与进步青年,千里赴延安参加革命

高岗,是陕北苏区创始人之一和边区重要领导,1945年以后在东北主持工作多年。

高岗早年间由家里“包办婚姻”,首任妻子是个“裹小脚”的农村妇女。在1938年前后,高岗已经是党内高级领导。虽然妻子已经开始参加革命工作,但自我感觉与高岗“不相匹配”,两个人最终分开了。

这个时候,李力群刚来到延安不久。

李力群,1920年出生于江苏宿迁,由于父亲是政府官员,所以家境优越,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她此时已经是一名“进步学生”了。她渴望参加革命、投身抗日,所以对延安充满了向往。

她的叔叔是一名“地下党员”,在叔叔的帮助下,她拿着一封推荐信,毅然决然的奔赴千里之外的延安。经过在西安的短暂停留,她终于来到了延安。

在延安,李力群快速成长,于193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党校学习的时候,高岗是这些“预备党员”的党建课老师。由于李力群个子较矮,她又非常积极,每次都抢先坐在第一排。她认真学习的样子,引起了高岗的注意和好感。

从党校毕业,李力群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处工作,成为了高岗的秘书。虽然她很想去“敌后”工作,但是她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

李力群工作认真努力,经常跟随高岗出差,在逐渐的交往中,高岗不知不觉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女孩。

这一年冬天,她跟随高岗长途跋涉去了安塞,又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回延安。当天恰好是她的生日,高岗神秘兮兮的跟她说:“跟我出去一趟吧,有人要请我们吃饭!”

她就和高岗一起,没想到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毛主席。更没想到的是,那一天也是毛主席的生日。

当晚的“生日宴”非常简单:一盘辣椒炒蛋,一小份腊肉,一碗土豆,一锅小米饭。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都吃得很开心。

突然,主席微笑着对李力群说道:“你要好好和高岗同志相处啊!我很看好你们俩。”

话说到这里,李力群哪能还不明白:原来今天主席是要给自己做媒啊!她毕竟还是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看了看身边的高岗,瞬间就满脸通红,而高岗挠了挠头,眼神飘忽,不敢看向李力群。

既然毛主席帮他们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几日后二人就顺理成章地结婚了。

1940年元旦,几位中央领导人赶过来贺喜,喜宴就是准备了一只鸡,还煮了些枣。众人热热闹闹开了个晚会,算是举办了婚礼。

随夫挺进东北,创办“育才学校”,

两人婚后,育有多名子女,李力群除了照顾孩子和家庭,也有自己的革命工作:主要是宣传和教育。而高岗,则把全部精力地投入到了解放事业之中。

1945年10月,高岗奉命离开延安前往东北,成为东北党政主要领导人之一。李力群跟随丈夫也到了东北。

1948年底,东北的大部队准备南下。一个子弟小学中有几十名干部子弟,面临安置问题。时任东北组织部长的张闻天,找到李力群,希望她能够担此重任。

李力群没有犹豫,接下了这个任务。革命队伍在前线冲锋陷阵,他们的子女理应得到最基本的照顾和教育。

李力群还预见到,这不仅仅是眼前这几十个学生的问题,将来可能还有很多这样的军人子弟需要安置和教育。所以,她为此专门创办了一所小学:这就是始创于1949年5月的“东北第一育才小学”。

从此,李力群为这所学校和孩子,倾注了全部精力。

这个学校,最特别之处,就是全员寄宿:学校就是他们的家,老师就是家长。身为校长的李力群,就像是他们的“大家长”,为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卫生和健康,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学校创办之初,全国还未全部解放,各项条件十分艰苦,有时连菜都吃不上。于是李力群四处奔走筹集资源,很快就让孩子们吃上了有菜有汤的午餐,偶尔还有肉、蛋、水果等改善伙食。

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喝上牛奶,她还为此专门找到内蒙古的领导,请求援助学校。当时,乌兰夫同志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他紧急调了20头奶牛,派人运到育才小学,这才让育才小学的学生们喝上牛奶。

东北的冬天异常寒冷,当时条件艰苦,学校一时很难筹集到为孩子们准备过冬的衣物。李力群就通过部队,调用了一批战士缴获的毛毯,并做成衣服给孩子们取暖。

李力群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卫生和健康,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所有进入到东北育才小学的学生,每周都派专人洗一次澡;床单被罩每周换洗两次;严格监控学生们的体温,一旦发现有生病的学生马上送医和隔离。

李力群照顾孩子们可谓是事无巨细,每个孩子的名字与爱好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陆续进入到育才学校的干部子弟越来越多,这时有一批高干子女是刚从苏联回到国内的,比如毛主席的女儿李敏。这些孩子有个特点,就是从小在苏联长大,汉语不熟练,甚至不会说也不会写,李力群还贴心配备俄语翻译帮助他们学习。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很多干部和军人的子女,都曾在育才小学生活和学习过。

对于李力群在特殊时期做出的工作成绩,毛主席都大加称赞:“李力群创建的育才学校,为军队干部解决了后顾之忧,为新中国养育培养了很多后备人才”。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可见李力群在当时的贡献多么大。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高岗调入北京工作,李力群也来到北京工作。但是,她创建的“育才小学”依然延续优良的传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从小学到高中的覆盖全年龄段的教育集团。

特殊年代受到冲击,子女插队、个人下放,主席和总理亲自关照后回到北京

1954年,出现了“高饶事件”,高岗被隔离审查。主席原本希望他认真做出检讨后,保留其中央委员的身份,然后再到地方任职并“改过自新”。没想到,高岗却吞服安眠药自杀身亡!

主席曾可惜地说:“留不住他啊!个性太过于刚烈了!”

高岗出事时,李力群已经怀有身孕。第二天,她挺着肚子,带着几个孩子马上从中南海搬到了新街口的一处四合院,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毛主席在扼腕叹息之余,马上做出特别的、详细的指示:高岗的子女由组织抚养;每个子女每个月40元的生活费;配给一个炊事员、一个司机。

晚年的李力群曾感恩地说:“我非常感激毛主席对我们的照顾,要知道在当时,一般干部的工资都不到40元啊!”

除了主席之外,总理和众多曾经跟高岗共事的领导人,也都经常对他们给以帮助,并表达慰问!

但是,动荡期开始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开始针对李力群,她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最后,她的几个孩子分别被安排去了各地插队,她本人也被下放到安徽“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

当毛主席得知李力群被下放的消息之后,马上亲自下达指示:一定要把她接回北京并安排工作。

很快,李力群回到了北京。周总理派专人,按照高岗当年的级别给她挑选住处,仅一个多月,几个插队的子女也陆续回来了,全家又团聚了。

不仅如此,总理知道李力群的几个孩子在插队期间,原本要发放的生活费都停了。总理知道李力群这一大家子的生活难处,安慰她说:“安心生活,过一段时间会安排给孩子补发生活费!”

结果,按照主席给定的标准,每个孩子每个月40元生活费,总共补发了一万多块钱。“这笔钱可是巨款,一下解决了我们生活的难题!”李力群晚年经常这样感激的说。

“李力群同志,你想去哪个部门工作呢?”在解决了李力群一家的生活问题后,周总理又亲切的问道。

李力群微微思考了一下说道:“总理,我想尽量少接触人的工作,所以我想去图书馆。”周总理虽然比较犹豫,但对此也表示理解,尊重了李力群的提议。结果,才过了十多天,毛主席就知道了。

这就有了开头那一幕,毛主席说:“李力群在教育方面做过突出贡献,必须回教育部!而且,李力群的子女,今后上学和工作,要一视同仁,不准有任何区别对待!”

就这样,李力群便被安排到教育部学生司上班。

在之后的岁月里,李力群逐渐走出了以前的“阴影”,她也逐步恢复级别和待遇,她还曾当选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逢重大节日,她会受邀出席国宴,并享受在天安门观礼的待遇。

后来,李力群曾多次感慨地说:“如果没有主席和总理的关怀,我们这一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育才学校”永远的校长,红二代心中永远的“李妈妈”

离休后,李力群一直住在那一所四合院中,她依然牵挂着自己曾经奋斗一生的教育事业。每逢党内和教育机构的活动和会议,她都要积极参加。她还幽默地说过:“开党支部大会,要是不通知她参加,我可是要意见的!”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她一直都是众多“红二代”心中的“李妈妈”!当年,那些曾在“育才小学”上过学的干部子女,在多年后都已成才,许多人都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或者身处高位!但他们都没有忘记当年“李妈妈”的奉献。

很多人都和这位“李妈妈”有着深厚的感情。2007年,在李力群居住的四合院拆迁期间,她的学生就把她接到家中居住。

现在的“东北育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经是享誉国内的教育集团!

虽然已经过去了60年,但“东北育才”四个字始终不会改变!在东北的育才学校旧址,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有一座当年老校长李力群的一尊雕像。因为,这是学校的创始人,这是他们永远的“校长”!

在李力群90岁的时候,那些当年在育才的“孩子们”为她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生日宴会。从2010年开始,“东北育才小学”每年都会为老人家祝寿,曾经有一次性聚集了100多位校友。大家共同唱起了当年的“起床儿歌”,此时无限感慨涌上心头,老人家也是热泪盈眶!

2020年4月6日,这位“育才学校”创始人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1年,高岗妻子特意申请去图书馆工作,毛主席拒绝:必须教育部
71年周总理让高岗妻子在图书馆工作,毛主席不同意:必须到教育部
高岗之妻李力群,创办了育才小学,深得周总理与毛主席的信任
她20岁嫁给高岗,丈夫去世后抚养五个子女,主席和总理亲自关照
2020年,高岗夫人百岁辞世,她是众多红二代心中永远的“李校长”
高岗的两任妻子都是谁?一位享年96岁,一位享年100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