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八上第三单元整合设计(1-4)
userphoto

2022.08.08 江苏

关注

作者简介

     白玉红,诸城市青潍中学语文教师。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公开课、潍坊市教学能手、诸城市特级教师;诸城市初中语文首席教师、兼职教研员;参编过多本教辅图书;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及省级报纸刊物;参与多个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实验研究。创立的“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获潍坊市教育教学创新奖及潍坊市首批优秀个人教学法;多次到北京、沂南、莒南等地作专业报告及指导;参加过真语文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大赛并获奖。对事业执著追求,对文学情有独钟,从教以来,不辍笔耕舌耘,出版个人教育专著《笔尖的音符》。诸城新闻以《乡村教育的守望者》为题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第1课时   朗朗成韵

课    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课文《三峡》《答谢中书书》《唐诗五首》

丛书《神女峰》

学习目标

1.注重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调。

2.掌握朗读骈文、诗歌、散文的技巧,能掌握散句的停顿,并背诵诗文。

3.通过反复诵读和古今对比,品味文言诗文的音韵之美,培养语感。

学习重难点】 理解古诗文的韵律美、散句的停顿。

【学习过程】

活动一、美景激趣(赏美激趣)

1.美语激趣:

(例如)同学们,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川风物,常引起了人们的无限情思,尤其是文人墨客,流连山水之间,为我们奉献了许多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那片山,走进那片水,用我们的朗朗书声为山水增添一份灵动。

2.美图激趣:出示中国风景名胜,比如九寨沟、长江、漓江、五岳等图片,配以轻音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二、听录音,品语言

1.学生先自读《三峡》《答谢中书书》《唐诗五首》《神女峰》,初步体会文言句式的节奏美。

2.听《三峡》《答谢中书书》《唐诗五首》《神女峰》的音频,并小声跟读,初步感受朗读技巧。

3.边听边注意朗读节奏,对于散句、诗句,尝试划分朗读节奏。

活动三、小组合作,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1.小组之内练习朗读。

2.小组朗读展示,师生纠正,提升朗读水平。

3.师生再次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

4.领读、齐读、分角色读,分组用不同的方式朗读,体会感悟。

活动四、熟读成诵。

1.学生按照要求背诵,要读准字音、停顿。

2.小组内检查背诵情况,组长汇总并展示背诵成果。(已改)

活动五、拓展练习

运用掌握的朗读技巧,试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等。(已改)课下自读丛书的经典诵读部分,要求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第2-3课时   读山品水

课    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课文《三峡》 +《与朱元思书》    

丛书《三峡散记》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

2.学习写景的方法,一是抓住特点状物,二是写作有顺序。(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写景的方法)

3.感受山川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抓住特点状物(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写景的方法)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2课时   品读《三峡》

活动一、激情导入课堂

1.美语导入:

(例如)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代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折腰。长江从雪山走来,横贯祖国大地,携着惊涛骇浪的气概奔向东海,(建议删除“。长江”)历来备受文人墨客歌咏。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给我们描绘了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删除“,”)让我们一起品读《三峡》,领略三峡的壮美。

2.地图观察:出示中国地图图片,师生一起观察长江,寻找三峡的位置。

3.美图展示:对于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长江和三峡资料、图片(删除“。”)进行实物投影仪展示,并配解说。

活动二、领略三峡之美

1.学生在自由朗读中勾画出描写三峡美景的句子,抓住哪些特点?怎样展示出来?

2.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删除“等词”)的含义及作用。

3.总结归纳:

(1)水

①水的特点:夏:急、猛。春冬:清。秋:寒、凄。

②(删除“展示特点的词语:”)师生以夏季的江水为例品味其特点。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使用时间与距离比照,突出江水流速快。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使用对比手法,衬托水流之快。

③学生品味其他三个季节的水的特点,小组内交流。

(2)山

①山的特点:高、连 、峻、美。(无标点,已添)

②写山的关键字词:连、无阙、重、 叠、隐、蔽、清荣峻茂。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归纳订正。

活动三、探究写作手法

1.合作探究,思考问题。

①整体把握写作思路。(删除“——”)

②品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种方法写山水景色的?

③最后一段引用渔者唱歌,在写作上有什么作用?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班级交流,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参考:

1.整体把握写作思路——总分:先总写三峡,形成整体认识,然后分季节各抓住时令最突出的地方来写,详细而又无重复。

2.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绝”的正面写实概括,又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侧面夸张烘托;写春冬的“水”正面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绿”“清”等。写水不离山,写山不离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3.引句衬托出景物的凄凉、素寒之感,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渔者悲惨生活的同情。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

活动四、导游长江三峡

1.阅读丛书《三峡散记》

2.依托课文,借助《三峡散记》,向人们诉说三峡的高奇险峻、清幽秀丽。(紧扣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斟酌语言,真情诉说。语言表述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有一定的感染力。)

附:课外拓展探究

1.认识游记散文

(游记散文是一种散文体裁,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写景状物栩栩如生;寓情于景,动人心弦;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2.同位或者小组内相互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家乡美丽景色。(不需全面,描画一隅、抓主要特征。)

第3课时    品读《与朱元思书》

活动一、整体感知,品结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2.学生交流: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节,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富阳至桐庐一段富春江的美景——奇山异水。

第二部分:二、三两节,分别具体描绘水之“异”,山之“奇”。

活动二、深入文本,品内容。

1.学生齐读第一节,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并用“奇山异水”高度概括(删除“了”)富春江的自然风光。

2.师生共品“异水”:

铺垫:富春江是钱塘江在桐庐到富春一段的称呼,景色唯美如画,自古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富春江既有宽阔的江道,宽处两千多米,水面平静,柔美静谧;也有峡谷重重,号称小三峡,峡谷内激流险滩,江水汹涌,泛舟江上,时而浪高水急,船快如奔马,似蹿急不可耐;时而江平水静,舟随轻波微漾,仿佛时间已经静止……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山水之异令人称奇。

师生背诵第二节,教师课件展示问题,思考、讨论、回答。

(1)作者怎样写“异水”,写了哪几方面?

(2)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3)“甚箭”(删除“,”)“若奔”,分别是什么意思?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示例:①写水,突出“异”。写水绿、水清、水急。② “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是侧面衬托。③“甚箭”,是甚于箭,比箭还快速。“若奔”,像奔马一样。夸张和比喻。④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

3.自主品味“奇山”。

(1)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奇山”?

(2)除了视觉之外,作者还调动了什么感官来写景?写了哪几种景物?

(3)这些景物与“奇山”有什么关系?

(示例:①化静为动——山是静态的,生长时也是默默的,文章却是用24个字,以动态的手法写出了夹岸高山昂扬的生命力。此山之一奇。②听觉;泉水、鸟、蝉、猿,不见其踪,但闻其声,足见山林茂密,又见生命繁盛。此山之二奇。③泠泠作响水声,嘤嘤成韵鸟鸣,千转不穷蝉叫,百叫无绝猿啼。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但这喧闹、嘈杂,却是一种天籁之声,单纯而洁净,身在山中,聆听天籁,能令人忘却世俗杂务,心灵得以净化。此山之三奇。由静物到动物最后着落在人身上,在表达对山水之喜爱同时,也表明了远离世俗,静享山水之志。)

活动三、字斟句酌,品文字。

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1.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示例:“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示例:“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示例: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更能衬托出水之清澈。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示例:“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水更有生气。而这夸张和比喻,又形象地描绘出了水的急猛!

2.学生从第三段中选择一句来品析本文用词的魅力。

(参考: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

②“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0年乐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三峡》课时练及答案
杜郎口中学模式语文导学案
文言写景散文这样教
也谈"对话式"教学
识字(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