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陂南部的滠口,居民的口音,为何没有被汉口所影响呢?

风云黄陂,从老百姓的角度观察黄陂





武汉,地方不大,方言却不少

武汉这个地方,面积不大,但因为有长江汉水以及无数的湖泊,从而诞生了5种以上的方言(汉腔、黄陂话、新洲话、蔡甸话、江夏话,解放后又产生了东西湖话,黄陂汉腔话:出生长大在黄陂,定居汉口,说一口黄陂和汉腔的杂交语言,这种很普遍,几个新城区都有),原因很简单,古代,交通不方便,大河两岸的居民基本是老死不相往来,自然语言也会有所差别。

另一方面,湖北的方言,受外部影响很大,长江以南的县市,居民口音受四川话影响,长江以北,则和安徽语言有许多相似之处(听听黄梅戏就知道了)

阳逻的口音,和黄陂话更为接近

小编去阳逻的次数,一只手都可以数清,对阳逻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确实了解不多,好在大学时有阳逻同学,很早以前就知道阳逻话和新洲话差距很大,更接近黄陂口音(阳逻话和新洲话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口白爱带“裸”字)。

这种情况,在黄陂也很常见,比如甘棠人说话就带新洲味道,因为甘棠紧邻新洲,泡桐人,包括祁家湾的,说话时也经常卷舌,类似孝感人。地理位置的接近,导致两地居民的口音越来越像,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

阳逻这个地方,在明代以前,行政范围并不确定(明代以前,阳逻这个地方属于哪个行政区,官方说无从考证),但今日阳逻所在的区域从隋朝开始直到1951年都属于黄冈县,1951-1983年属于黄冈地区新洲县,1983年以后属于武汉市新洲区。

阳逻,有具体的行政建制,从明代才有记录,广义的阳逻,还包括红安县一部分地方,狭义的阳逻,如今指的是新洲区阳逻街道和阳逻开发区。

阳逻虽然过去属于黄岗,但历史上和黄陂的关系更为亲密,在1960年代之前,武湖是个季节湖,涨水的时候烟波浩渺(每年汛期的2、3个月),平常水退去后仍可照常交通,明代汉口开埠以后,不仅黄陂人和汉口关系密切,阳逻这些地方,除了公事去往黄州府,普通阳逻讨生活的人还是往黄陂汉口跑的更多。

所以,阳逻的口音和黄陂话接近也就顺理成章了。

滠口,为什么没有被汉口所影响呢

滠口街道,是黄陂距离汉口最近的区域,在上世纪1950年代以前,江岸的谌家矶,东西湖的将军路街道一带还都属于黄陂滠口和横店,那时候黄陂最南端和武汉二环线只有咫尺之遥(如今的黄陂,除了南湖村,其余管辖区域都退到三环以外了),但滠口横店人的口音仍然是标准黄陂腔,并没有被汉阳和武昌人说的汉腔所同化。

为啥古代黄陂人不学汉腔呢?

原因很简单,古代没有城乡二元制度,城市人的生活水平未必比乡下人更高(乡下人起码有几亩薄田,只要不是兵荒马乱,基本饿不死),黄陂人在汉口人面前,不会觉得低人一等,自然不会去学什么汉腔,以掩盖自己农村人身份。

解放以后,为了快速工业化,城乡被人为地分成了两个世界,改革开放前的武汉,城里人除了住房条件差一点,其他方面比起黄陂农村,差距极为巨大(当然这种差距是相对的,农村人喝稀饭,城里人好歹有一碗干饭可吃而已),于是,城里人说的汉腔相对于黄陂话,蔡甸话就变得强势了起来,能说一口汉腔,起码能证明他是城里人(潜意识里,城里人比农村人有钱),而在汉口街头,说一口黄陂话,只能证明你是个打工的。

10多年前,住在汉口的黄陂人,80%以上都会在外面说一口汉腔(好在黄陂话和汉腔差距不大,黄陂话变为汉腔,只是音调略微变化即可),那时候的武汉土著,多少还有点骄傲,所以就容易藐视外地来客。

如今,武汉市的城乡差距已缩小了很多,住在盘龙城前川纸坊这样的卫星城,除了房价便宜一半,不能上湖北省重点高中,其实和住在三环内已没有多大的差别了,这种情况下,语言,回归了交流的本身,已经不再完全是身份的象征了。

随着说普通话的孩子越来越多,再过20年,新洲人,黄陂人,汉口人,或许都只说一种语言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栀子花茉莉花,武汉话里不是花
哪里的武汉话最标椎?为什么易中天说武汉话真的蛮是那个事?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方言
武汉市海拔地势特征
张家口的方言与普通话
一口大连话 半部移民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