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茶联欣赏
 
古今茶联欣赏

 

 

茶联,乃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相传最早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自唐至宋,饮茶兴盛,又受文人墨客所推崇,因此,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

中国是茶的故乡。古往今来,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内容广泛、意味深长,生动贴切,雅俗共赏,既可宣传茶叶功效,又能给人带来联想,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寓意了许多人生哲理,颇为耐人寻味。茶联不但古朴高雅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为古代文人所擅长和推崇。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

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

这幅奇特的对联对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贬,反而劝人要呵护身体,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悟,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这里用了四个人名,即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使人看起来自然、流畅,而且还巧妙地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理所当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的欢迎和传诵。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门门柱上,悬有一副茶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漂漂欲仙之感。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副茶联,并无“茶”字。但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在陈列室的门庭上,又有另一联道: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堂,门前挂有一幅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该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其妙无比。

  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特色,直言:

         佳肴无肉亦可;
               雅淡离我难成。

  当年绍兴的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曰: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

  此联语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这样写道: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联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令人叫绝。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
      “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最有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回文茶联了,联文曰: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读则成为:

  “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前后对照意境非同,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亭联中的佼佼者。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14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

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郑板桥笔下的杰作,仿佛看到了山中烹茗煮茶的的张天师,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
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
  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

  扬子江中水,
  蒙山顶上茶。

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这副对联是当代书画家王梓梧(中央统战部赠送澳门回归礼品画《九九归一图》的作者)书赠丁以寿的,对联中无“茶”字,但茶又无处不在,很好地表现了茶与儒释道不解之缘。


  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
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
  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
  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
  观古俗,赏绝艺,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
 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何妨歇脚品斟茶。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三楚远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品泉茶三口白水;竹仙寺两个山人。

  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
  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随手烹茗化白鹤;
  绿地垂柳钓青钱。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美酒千杯难成知已,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 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剪取吴淞半江水,且尽卢仝七碗茶。

  四方来客,坐片刻无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
  远帆无数,有盈盈轨水从罨画溪来。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扬落花风。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凝成云雾顶,瓢出晨露香。
春其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客到座中宜数碗,
水是人间第一泉。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摆开八仙桌,
招徕十六方。
菜在街面摊卖,
茶在壶中吐香。
识得此中滋味,觅得无上清凉。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当相聚知音人。
为爱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飘香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甘泉天际流,香茗雾中飘。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柳井有水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走,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水泉。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春茶比酒浓。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春满山中采得新芽供客饮, 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神州。
清泉流芳韵,客友访茗茶 。
清源山泉流芳韵,鲤城河畔访茗茶 。
博取众长佳茗生津四季引贵客
福聚八方宝地品香常年有高朋
趣言能适意, 品茶可清心。
喝一喝,品一品,尝一尝,三品茶叶
爽一爽,思一思,想一想,五味悠长
南峰紫笋来仙品,北苑春芽快客谈。
制出月华圆若镜,切来云片薄如罗。
酒后茶余香闻兰蕙,风情月白味辨芭菰。
陆羽普经卢仝解渴,武夷品俊顾渚分香。
嫩色新香尽堪疗渴,金英绿片悉是名珍。
酒后茶香闻轩蕙,风清月白辨龙毫。
龙泊雨前茶香自有名家品 ,
轩中美茗滋味只待您来尝。
龙饮四海,味难及我店中一叶
轩纳八极,香源自尔杯里名茶
闲来品茗入龙轩 ,不觉一梦过百年 。
清心三泡茶 始知名利淡;
饮誉八方客 诚信友缘长。
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茶风流。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茶香飘四海,友谊播九州。
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闲说常品茗,元龙豪气快登楼。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已点上时春。
幽借山头云雾质,香分岩面蕙兰魂。
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
心随流水去,身与白云闲。
难怪西山春茶好,只缘多情采茶人。
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
坐观楼百尺,三面种新茶。
小径山茶绿,疏离木槿红。
樵歌已向平桥度,好理藤床焙早茶。
卖茶客渡回风岭,驱犊人耕活水田。
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高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洞庭帝了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香。
六安精品药效高,消食解毒去疲劳。
茶香味浓难比毛尖,西湖龙井茶中之美。
旧谱最称蒙顶茶,霞芽云腋胜醍醐。
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帮旧是蒙山。
活火烹泉价增卢陆,春风啜茗谱品旗枪。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阳羡春茶杯杯好,兰陵美酒盏盏香。
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饮茶思源,何曾望极;吃菇念树,岂可忘恩。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清。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坐。
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茶难成。
借得梅上雪,煎茶别有香。
扫来竹叶烹茶叶,挖得松根煮菜根。
此地千古茶国,满城都是君子。
寻味君子知味来,伴香雅士携香去。
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茶字草木人人茶茶人,品者三口德德品品德。
官为七品不如一壶可品,才高八斗怎抵一池万斗。
始皇明月照青陵,茶心原在一杯中。
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碧泉涌出山腹事,玉壶映进苍天心。
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
丁香茶,百人头,千人头,万人头。
沽酒客来风亦醉,买茶人去路还香。
喜辞旧岁,春风梳柳;笑迎新春,苗润茶新。
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水抱山环新屋绕园林茶趣,春华秋实生活胜城市风光。
鸿雁贺喜衔柳枝,春风迎亲带茶香。
茗苑寄来曾怜黔娄梦白,蓉城逆去又悲汝士升仙。
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日子,
半个心半点意半瓶墨水度终生。
千树梨花几壶茶,一庄水竹数房书。
茶煮三江水柔情似水,烟飞万里霞笑态如霞。
茶开千里市市场繁荣,酒醉五湖春春光明媚。
茶为山藏富富贵齐天,酒催豪客歌歌唱盛世。
饭热茶热八方客常暖,茶好汤好世季店如春。
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名山名寺共名茶,水碧山青茶更佳。
人间何处是仙境?春山携枝采茶时。
名苑清风仙曲妙,石潭秋水道心空。
人上人制茶中茶,山外山出味中味。
茶中茶制人上人,味中味出山外山。
鸡鸣院内茶,白鹤井中水。
山实东吴秀,花称瑞草魁。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春茶一杯依旧,桃符万户更新。
柳井有泉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春其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凝成云雾顶,飘出晨露香。
客到座中宜数碗,水是人间第一泉。
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已细谈心。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闻香赏绿无他处,品茗天然唯此佳。
春满堂中留客醉,茶香雅座待君来。
闻香门前能留客,品茶室内可引仙。
寻味君子知味来,伴香雅士携香去。
君入茶轩品香茗,不觉一梦过百年。
菜在街面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乐香几缕,会友谈心精神爽
茗茶一杯,慢尝细品身体轻
 

关于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
相传梁启超幼年时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对句尤是拿手好戏,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一日,来了位客人,手捧香茗,细啜慢漱,有心考考梁启超,遂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
“饮茶龙上水”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
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 张口应出下联:“写字狗扒田”。
四周围观人们哄堂大笑。客人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虽为戏言,但童心观物,倒也天趣自然。

还有一副茶联,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联文为

  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感伤时局,却见真情,隐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荡荡民心,尽在言外。

  几十年前,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奇园茶社”,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 是园,是园非园!

  上下联第一字把“奇园”二字分别嵌入,别至有味,然而当时人们只知是一副趣联,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直到后来,报纸披露该茶社原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人们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园非园”奥秘。

  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这样一副对联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联中措施辞含蓄,寓意深刻,既表达甘泉佳茗给路人带来一丝清香,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几分艰险。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就层出新意,寓以新的内容。比如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春满山中采得新芽供客饮,
    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神州。
 



 
【附】:《饮茶歌》
  历代文人品茶吟诗佳作不少,可要说流传至今,影响最大还属唐朝诗人卢仝的《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的茶歌。
   卢仝一生爱茶成癖,嗜茶如命,他写有一首脍炙人口〝七碗茶歌〞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传唱,千年不衰。
卢仝《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

日高五丈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到新年入山里,蜇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殊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先焙若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凤吹不断,百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百亿苍生命,坠在巅涯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卢仝不愧品茶高人,品茶七碗,碗碗茶味不同,诗文描写饮茶七碗的不同感觉,步步深入,生动传神。
卢仝出身清贫,读书刻苦,因不满权宦,无意仕途,隐居山林,饮茶作诗,后因得罪权宦,太和九年,留宿长安宰相兼江南榷茶使王涯家中,王涯被宦官仇士良诬陷谋反,被满门抄斩,卢仝惨遭诛连,死时年仅40岁。卢仝的〝七碗茶诗〞留给世人,传颂至今。

唐代名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
    愁看毕卓甕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不仅比卢仝的作品早三十多年,对茶的精神作用更是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且第一次提出了“茶道”的概念。结合他同陆羽的友谊,他对陆羽的影响,我认为没有他的帮助,陆羽很难顺利写出举世闻名的《茶经》。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今浙江长兴),为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十世孙。《皎然传》云其“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于篇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其微矣。文章隽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皎然出身世族,幼受儒家教育,文采斐然,尤工诗词,早年慕仙而修长生,后转入佛门,修禅宗,为当时著名诗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全经典茶联,妙不可言
【茶联集锦】
茶联赏析
茶楼对联
古今茶联
茶与对联-中国国学网 --品茗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