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崧舟:有一种感动叫“诗意”——评肖绍国老师执教《木笛》 | 诗画节奏

杭州师范大学   王崧舟

《木笛》一课,是绍国潜心“诗意语文”的又一力作。诗意语文的表现,来自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第一,来自文本的诗意;第二,来自教师的诗意;第三,来自学生的诗意;第四,来自教程的诗意。四个维度的协同与融合,方能将诗意语文推向一种理想的境地。《木笛》一课,是对诗意语文理想境地的一种积极尝试和有效建构。

《木笛》虽是一篇小说,但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话语表现,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浓郁的诗意,是一个典型的诗意文本。绍国选择《木笛》一课,至少在课的原料和母本上为诗意语文的有效实现提供了一个颇为理想的条件。

但是,文本丰厚的诗意,倘若没有教师充满智慧的二度开掘和加工,一样面临被稀释、被解构的危险。绍国的成功,首先在于对《木笛》这个文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处理。细读全课,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木笛》这一文本的取舍是相当大胆又相当小心的。

图片/来自网络    

说大胆,是因为课上师生一起倾心研读的其实只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是刻画“雪中吹笛”的文字,第二段是描绘“烛光方阵”的文字。除此之外,几无涉足。说小心,是对这两段文字的处理煞费苦心。

通观全课,这两段文字是这样呈现的:雪中吹笛——烛光方阵——雪中吹笛——畅写心声——雪中吹笛。显然,这两段文字无论是呈现的次序还是频率早已跟原文大相径庭。我以为,正是这一集中而典型的文本开掘,为文本诗意的高浓度、高品位彰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    

课中,绍国有意淡化了《木笛》的叙事情节和大量细节描写,代之以“雪中吹笛”这一场景的品读和复读。这是一个饱含诗意的场景,悲情在这里喷涌、高潮在这里拍岸、灵魂在这里颤栗、语言在这里静默。这样一个高度凝练、高度抒情的场景,为全课诗意的铺垫、升华提供了再典型不过的教学支点。

教师的诗意,集中表现在执教者真挚、丰富、颇具感染力的教学情感上。对教师而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意。但是,情感与诗意之间还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只有那种合于审美特质的情感,才是诗意的。

合于审美特质的情感,首先是真挚的,它一定是打动了教师自身心灵之后的自然流露,它绝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合于审美特质的情感,“发乎情而止乎礼”,它是经由教师独立思想之后的情,是融入了教师理性思考、生命智慧之后的情,它不掩饰、不做作、不夸张、不癫狂。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审美意义上的情感——教师诗意,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上,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说,诗意的教学语言正是教师诗意的一种表现与确证。且看绍国在《木笛》一课中的教学语言:

为唤醒和强调词语的“语境感”,老师这样导:“读词语光做到字正腔圆还不够,有时候在读词语的时候,你需要用心听,由词语散发开来,词语,它有魔力呀,你往往能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请看大屏幕,听老师读这4个词语,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改背景下的诗歌教学模式:五读教学法
向王崧舟老师学些什么?
学习名家: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教师成长之“独孤九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伴你登上成长“巅峰”)
王崧舟:教师成长的“独孤九剑”
第三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19 有一种感动很诗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