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生琦:从高山到大海——我的创作观和我的作品
userphoto

2022.08.15 北京

关注
几十年来,我坚持创作,作品有油画、水彩、水粉、版画等。不论是何种样式,我总是试图从我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景物中来传达出我对于生存于这个时代中的个体生命与特定现实的某种关系的感受。

多彩的季节  1991  布面油画  60x48cm


我出生和成长的过程是在青海度过的。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多民族共同在建设这片土地,所以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各族人民在这里顽强地生存,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尤其是藏传佛教文化在那里非常发达。青海的山山水水伴随着我的青春岁月,也给了我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冲动,可以说是我的精神家园。作品《多彩的季节》是我在中央美院进修回来后创作的作品,在创作思路上尽力避免重复一些画家的“康巴汉子”的模式,而是想通过文艺复兴早期绘画中的神圣性来表达一种精神的诉求,以单纯的明朗、静穆传达出我对青藏高原的一种深深的情怀。这幅画一反当时画坛中在表现藏族题材时的原始、冷漠、荒凉,色彩单纯、明朗、平和、欢快,表现出了一个“阳光高原”。画中少妇红润的肤色完全是主观夸张了的色彩效果,来隐喻人生美好的季节、多彩的季节。正如评论家所说:“青海李生琦的作品《多彩的季节》刻画了一个精力充沛而又朴素的美丽的藏族姑娘,强烈的色调,烘托了青春活力,与那些表情神密、苍白忧伤的肖像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油画》1992年第3期第18页)

藏乡风景  2017  布面油画  60×60cm


通向黄河的路  2017  布面油画  60×60cm


退休之后,我又回到魂牵梦绕的青海写生了一批作品。青海的尖扎位于黄河农牧区,有着神秘、洪荒、雄浑的地域特征,那里的人们执着、热情、单纯而又坚强,这种净土式的理想精神是我一直追求的梦想。在这批作品中我极力画出青海黄河农牧区风景中雄宏、苍茫而又优美的一面,即不想过于追求形式,也不想被动地描摹自然,想在自然和主观之间寻求平衡点。创作过程中,我能感受到那里人们祥和、宁静的生活,大自然的阴晴圆缺,以及壮美的河山,这些都时时滋养着我的心灵,刺激着我的观察。作画时在色彩的表达上,我力求体现出此时此刻的色彩关系,它即有抒情的一面,也有明朗强烈的一面,天下黄河尖扎清 ,《通向黄河的路》画的是雨中的风景,色调清凉淡雅,黄河水中的倒影与反光在画面中非常重要,为了画出河水的清澈透明感,在凄风苦雨中着实费了不少功夫。

日子  2004  布面油画  120x170cm

来到海南我创作了一批不同于青藏高原的作品,其画面加强了纪实性、描述性。在这些作品中,我已不再追求所谓的“现代感”,在审美的把握上,注重的是自然美,在情感的关注上极力把握平民的一种默默劳作、毫无张扬之美。与青藏高原的单纯、厚重、神秘相比,海南则要繁复、明快、轻松许多。由此要找到能够贴切表达海南的艺术语言。我力图在作品中用最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我对海南的感受。作品《日子》就是在这种探索中完成的。《日子》表达的是在沉重的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处于边缘人物的辛勤劳作,它的背景是广阔无垠的大海,这是和我的广阔无垠的草原情结唯一的一个连接点。这无垠的大海对人们来说,既是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海,又是生存环境对于有限个体的必然的限定——劳动者无法摆脱的命运“苦海”。画面中的两个男人是我们常见的普通的劳动者,在以消费文化下商品交换为根本尺度的当今社会,那些个大腕、明星和官员们占据主流地位,与他们相比这些劳动者是丝毫不起眼的卑微的生命个体,他们默默地劳作,默默地坚守,在他们对于既与的生活方式的持守与对生存辛劳的隐忍当中体现出一种无声而又平凡的伟大,我认为这也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品质,这和那些浮躁的主流群体形成了显明的对比,这种品质正是处于现代性变迁的当下中国所缺失的。他们所织的网又喻示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织“网”过程,“网”既是人们懒以生存的手段,又是人们无法摆脱的命运之“网”,网住了鱼,也在“生存之根基”的意义上“网”住了人类自己。画面中渔船的龙骨,又记载了着渔民们在海中的故事——他们丰收的喜悦,他们惊心动魄的海上奋斗史。画面中每一处细节也都在诉说着劳动者们艰难的生存环境,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劳动者们不平凡的英雄业绩。

哈什女孩  2010  布面油画  60x50cm

《喀什女孩》描绘了一个有着美丽外表的女孩,她纯朴、自然,没有修饰的面容明媚、天真,她的服装简朴,没有都市女孩的过分的修饰和娇柔造作,这幅作品的色调朴素而又高雅,没有浓妆艳抹,自然而平实。把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所崇尚的质朴、清新的格调和西方油画典雅的语言特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这幅作品中人物有着中国人的含蓄、内在的神情,又有着古希腊人物的典雅与高贵。我在作画时考虑的是油画技巧与内容的水乳交融,从画面看,女孩的造型比较单纯,但从技巧上分析,画面中每一色块、每一笔触的运用都十分丰富,并有一种灵动感。人物的头巾笔触比较粗犷,毛背心又给人一种松动感,画面中各种类型的油画笔触:拖、拉、点、摆、扫等形成了各种肌理的对比。用刮刀画的头巾的粗犷与脸部的细腻描绘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都很好地传达出女孩青春的明媚和朴素美好的心灵世界。

玉包港叙事  2014  布面油画  130x162cm


《玉包港叙事》则描绘的是海南渔村经常见到的普通渔妇,她是家中贤妻良母,担当家中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也是画面中重点描绘的对象,在构图中一个稳定的、直角三角型的巨大形象占据了画面最重要位置,左边手指向远方的男人形象则弥补了画面空间,形成了互相呼应的关系;在细节的刻画中,描绘了这位母亲在炎热的天气中“全副武装”:头戴斗笠、身穿孩子的中学校服、手戴胶皮手套以及没有“美感”的浅绿色雨靴,这些“装备”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我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我力求表现出一种平静、坦然、健康之美。她是千万个孩子母亲的象征,也是所人有勤劳贤惠的妇女的象征。

山魂  2015  布面油画  140x90cm


在近期的风景创作当中,追求的是创作之中综合东西视域分野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我认为基于哲学的“综合功能”能够为东西方文化及艺术创作视域的差异提供一种沟通和融合的契机。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而崇高、优美则是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是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主观精神的表达有机结合、高度和谐;西方绘画中的崇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我也试图将这一观念带入自己的油画作品,并不断地探索油画中的意境表现。创作的风景油画作品《山魂》,是我在2014年去黄山时看到的情景,现场观看实体的山峰给人的震撼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冬天里的黄山色彩简洁浑厚,山峰在奔涌的云雾围绕中时隐时现显得格外的妖娆,我们古人的山水画造型完全和这里的情景对上了号。作为画家的我,在此默默体验古山水画中的意境与自然中的山川日月之间相互交融。回到海口后连续地画了几张有关黄山题材的作品,《山魂》是其中的一张。我也是在风景画中用西方油画的技法来表达东方的审美情趣(意境),借中国山水画的一些皴法来塑造黄山的山峰,使这座中国式的静穆山峰“肖像”具有了一种崇高向上的悲壮情感,一种崇高的理念精神,一种铮铮铁骨的刚阳之气,而流动的背景又使作品显现出浪漫的阴柔之美,是融合着东西方关于“存在之本体”的理念的精神意境。

清泉  2021  布面油画  160x100cm


作品《清泉》也是如此,热带植物与坚硬的石体形成软硬的对比,清澈的泉水声响与寂静的热带雨林又形成了静与动的对比,体现的是中国的山水精神。而《山下人家》则是色彩浓郁、用笔大刀阔斧,这是典型的宁夏黄河沿岸农村景色,晴朗的天空与大山的色彩形成强烈的补色关系,炙热的阳光、裸露的山体体现的是严酷的大自然和人类在严酷的自然面前生存的顽强意志,金色般的泥土民房、倔强生长的枣树是浓浓的和谐家园,此外还去云南、宁夏、陕北画了些风景写生。

山下人家  2017  布面油画  60x120cm


在和一些油画大家们接触的过程中我获益匪浅,收获之一就是观念的转变,要逐步形成自己的观察方法,风景写生不同于室内创作,它更多要求画家在纷繁的大自然面前进行高度的提炼与概括,并通过这种概括去捕捉和把握大自然最本真、最动人的要素。在绘画过程中就需要画家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因此不能过分注重细节亦或是面面俱到的复制对象、照抄自然。并且在写生当中要使得绘画个性得以突出,还需进一步在其他一些绘画要素上下功夫,比如通过对画面形式感的明确表达,来突出大自然当中每组形象的对比及其形式组合;通过笔触的笔意表达,来实现在画面中画家当下状态的物化体现等。这是一个创作主体与对象逐步趋于统一的过程,正是对于上述要素的深入挖掘,才能使创作主体达成所谓“中得心源”,从而涤去过往知识(诸如关于对象外貌形色的固有观念以及固定表现范式、程序等)的遮蔽而直达事物之本真,令写生所得到的画面极具新鲜感,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我觉得这才是写生的目的。2016年在广东闸坡的写生作品《停泊的渔船》,2018年在宁夏北长滩的写生作品《山下人家》是上述想法的具体体现。

停泊的渔船  2016  布面油画  40x50cm


中国人画油画,既要学习西方人的哲理和技巧,又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有当代人的视野和创造力,画画这么折腾,其实挺累的。画这么一批画,就是想摆脱东西方二元对立思考的纠结,我觉得在多元与差异当中保持一种交往理性,进行富有深度的沟通就挺好,放眼高原、大海,洗净铅华,道说本真的自我。

李生琦

1956 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

1978 考入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

1982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

1987 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助教班

2000 调入海南师范大学至今

现为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山水画派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展览

2022“山河交响”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巡展,北京

2022“山河交响”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巡展,无锡

2022“海南岛春季国际艺术展系列美术展之'山河交响’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海南巡展”,海口

2021 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作品展,长沙李自健美术馆

2021“山川魂魄——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巡展,上海

2021“山川魂魄——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巡展,厦门

2019“学院.传承——第三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名师作品展”,南昌

2019“海上生明月——全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上海

2018“师坛锦瑟——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邀请展”,上海中华艺术宫

2017“新锐与传承—中国油画名家邀请展”,成都

2017“青海写生20篇—李生琦写生展”,西宁

2017“学院.传承——第二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名师作品展”,宁波

2017“随性而走的风景”李生琦个展,海口水巷口国新书苑,海口

2016“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专题展 澄怀味象.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精品展兰州筹备展”,兰州

2014 全国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

2014“首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暨第二届昆明美术双年展”,昆明

2014《玉包港叙事》获海南省第四届优秀美术作品展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一等奖

2013“沉静与冲动——李生琦油画作品展”,海口

2012“鼎新华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2012《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获海南省 “第五届海南水彩粉画美术作品展金奖”。

2010 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获艺术奖

2007“时代精神”全国肖像油画作品展

2005 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览

2004《盛夏凝雪—格拉丹东》获海南省 “第二届海南美术作品展金奖”

2004《盛夏凝雪——格拉丹东》(粉画) 第十届中国美术作品展

2004《日子》获新世纪海南省第二届美术作品展金奖

2004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9 第9届全国美展

1996 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获铜奖

1992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1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1989 第七届全国美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沙龙 |陆琦——从美术史角度看现代具象绘画
杨霖油画作品展
木西经典油画作品欣赏
[转载]千里马
艺术推荐:席新志,在写生中不断提炼创作语言
《美术档案》青年油画家李柳燕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