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搜第一!66岁的二舅刷屏全网:此生辽阔,别轻易缴械

这几天,一部题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登上各大平台热门榜。

主角二舅的故事,吸引了无数目光,短短几天阅读量飙升上亿。

说是故事,又重叠着很多人。

人们从二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或者自己很多熟悉的人。

尽管生活的底色不同,悲伤不同,乃至各自的幸福也不一样。

但与生活相处的过程有着相似的精彩绝伦。

甚至有人说,“每个中国家庭都有这样一个二舅”。

视频里的“二舅”,和他的母亲——一个每天都在跳popping的老太太,住在村里的老屋。

老屋的历史比美国建国史还长,但“二舅”从来没有去过美国。

因为腿部残疾,他行动不便,平时只能永远抬着左脚。

又因为右手常挎着褪色破洞的木匠工具包,走起路来佝偻地像一张拉不开的弓。

还得了个绰号叫“歪子”。

没有读过大学,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没有结过婚,只有一个养女。

就这样一摇一晃地,“歪子”二舅在村里过了66年。

作者说,如果不是发烧,如果没有被误诊导致残疾,小时候总是考全校第一的二舅,绝对是个天才。

考上大学,拥有更多人生选择,更是不难事。

“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得这么落魄。太遗憾了,真的是太遗憾了。”

人生没有如果,但二舅总有办法。

他用三天时间看会了木匠活,开始做木工。

后来又自学了家电维修、中医针灸、二胡制作甚至“风水占卜”。

他能把熏香米醋桶改造成工具箱,也能给留守老人修插线板,修收音机,修燃气灶……

自己的两个姐妹出嫁,二舅还亲手打造出了全套的家具。

久而久之,二舅成了那种村里的“能人”,口头禅是:“这东西还用学吗?”

但二舅也有没办法的时候。

一次是他认识了隔壁村的一个有丈夫的女人,本想着能拉帮套,结果因为家人的反对,这段感情不了了之。

后来女人和丈夫因为煤气中毒去世了。

还有一次二舅喝多了酒,想起来自己这一辈子确实过得有点苦,于是嚎啕大哭。

那是作者有记忆以来,唯一一次见到二舅哭。

也就是哭了,此后的几十年里,二舅又开始乐呵呵的干活赚钱。

开了线的笔记本上,一笔笔记着账:在李X家,15天赚60元;明X家,7天赚28元......

养女结婚,佝偻半生的二舅豪横拿出二十万房款,让生活乖乖为他腾出百十平方。

最近,二舅又钻研起了智能手机,他从村里的“歪子”变成十里八乡闻名的“能人”,又成了全世界第二快乐的人。

因为“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当66年人生浓缩成11分28秒的视频看完,耳边总想起余华那句: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二舅多半不认识余华,但二舅在困顿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击穿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既卑微,又伟大。

网站的弹幕上,都是满屏的“敬二舅”。

还有不少人让二舅在各平台直播,继续和生活过招。

对此,拍摄视频的作者说,66岁的二舅和88岁的姥姥,安静地生活在老家山村,二舅不会开直播。

他也不希望二舅和姥姥被打扰。

其实平心而论,人们提这个建议,不一定是打扰二舅。

可能是看到“二舅”一辈子很苦,所以想让“二舅”借着流量改善一下生活。

也满足人们按捺不住的好奇心,能够继续追问和围观二舅。

但是就像作者说的,告诉这个世界二舅的故事,只是因为想要讲述,并不是为了抱怨他有多么不幸。

美好的故事,应该有美好的结局。

如今留白的结局,何尝不是一种美好。

而且“二舅”年轻的时候没被一分钱难倒,现在老了,更不至于到直播间卖纸。

即便见到当年误诊导致他残疾的乡村医生,他也只是笑着骂一句就过去了。

甚至顺着“二舅”出圈的路径,会发现,我们真的是对他二舅感兴趣吗?谁会愿意过二舅的生活。

“二舅”的人生要拿世俗标准衡量,简直是拖了发展后腿。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人,但从未去真正关心过。

真正加分的可能还是作者的金句和艺术加工。

如此,“二舅”的“没得选的人生”,在庸常又浪漫的作用下,才成了对抗内耗的良药。

可对于“二舅”这样的人来讲,在曾经的悲苦面前,即便没有艺术的加工,谁又能说他不是一个诗人呢?

说到底,二舅的一生,就是典型的“很苦很善良”的一生。

无论看见还是不被看见,“二舅”一直是那个二舅,始终没有躺平。

有些东西是他本来能得到的,但他没有得到,后来也没有计较。

恰如视频结尾,二舅依然蹒跚着向前走。

他也许知道自己将被千万次转发,却永远不会知道为何自己的生活忽然就“火了”。

他的生活不在直播间,而在曲折不平的山路上。

他从不回头看,也就不需要围观。

66岁的二舅,让我想起前两天听到的那个“上海小公主”的故事。

阿姨50多岁,据说常出现在上海安福路。

因为化疗,她的头发已经掉光,索性剃成了板寸头。

长期服用激素,身材也严重走样,膨胀得像气球。

但尽管如此,她永远打扮精致地出现在人群中。

带着皇冠头饰,背着精致的包包。

再搭配洛丽塔裙子,时而蕾丝花边、时而蝴蝶结,活脱脱一个中年“公主”。

可还是因为身材和年龄的缘故,她穿的裙子都不太合适。

加上她自己拙劣的改造,成了上海街头一道令人不能直视的风景线。

“这么老了还出来装嫩吓人?”

“丑人多作怪。”

那又如何呢,面对冷嘲热讽,她依然保持自己的风格。

对那些特意来骂她的人,还好心提醒对方“注意车辆”。

还有那个从洛阳到郑州打零工的52岁民工。

在郑州待了5天,只挣了200块钱,租不起房,只能在桥洞下窝着。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刚从工地上下来,吃着别人剩下的面条。

没有肉,甚至连青菜都没有。

但面对记者的镜头,大叔的口气里,并没有太多的悲伤和自卑。

记者给他200块钱,他也拒绝了,还面带微笑说:

这是自己买来的饭,我还要你的钱干啥?有活儿了我就挣钱了。

最近没有去关注这几位,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苦尽甘来,大家对他们的评价有没有改观。

但时代呼唤英雄,而回应了社会呼唤的便是英雄。

这就是公主,这就是二舅,这就是无数普通人。

而普通人,谁想这么多。

他们不是超人,不是阿甘,只是在如刀的命运面前倔强又骄傲的活着,在绝境里包涵坚韧和希望。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无论如何剖析引用,这些文字都不足以概括“二舅们”的一生,撑起“二舅”的重量。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但活到老,也活不出“二舅”的风采。

可能还是像热评那句话说的,差的那点意思,或许还是因为欠缺二舅那份用力生活的勇气。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那些困惑,如果不是二舅,我们或许早已忘了当初来到这里的冲动。

或者说,“二舅”的故事、上海公主的故事,本就是教我们如何多元的看待自己的生活。

正如《美丽心灵》里的那句——玻璃的折射面,你瞧,可以创造全波长的分布,如果往里面看,你还能看到所有可能的颜色。

所以,二舅是别人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

或许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人生并不会因此被框定。

我们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如此,我真心希望你能坚定内心,大胆往前。

即便生活让你疲惫了,即便世界让你怀疑了,即便你的腿迈不动了。

别灰心,别回头。

保持敏锐,坚韧,通过抗争,破局,还是能构建自己的体系,创造自己的活法。

最终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自己的努力中获得平衡。

人生一路走来,一些生活中看似无法逾越的困苦,其实咬咬牙也就熬过来了。

最后,一杯敬二舅,一杯敬明天。

愿这个世界能给与二舅、上海公主,以及那些负重前行的人以温柔。

余生,也愿我们始终陪伴,互相映照,把握自己的幸福。

此生辽阔,别轻易缴械。

-完-

图片及资料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迷《二舅》了,鸡汤掩饰不了悲剧
“二舅”反转,我们就“继续”精神内耗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对不起,我不希望这世上有更多二舅
盘点治“精神内耗”的二舅:他能治好什么,又治不好什么?
4天3000万,“二舅”爆红全网后,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