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2)阴阳五行的本质

阴阳五行的本质

我们知道抽象事物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的分解体,是具体事物被人脑思维分解和思维抽象后形成和产生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规律、关系、性能、本质和特征。而阴阳、五行则是抽象事物,那么其从什么具体事物而来呢?即什么是阴阳、五行的具体事物,为了便于讨论分述如下:
一、 关于什么是阴阳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阳生阴长”,只有本质的阴阳才能使之生长,那么阴阳的本质是什么?《说文》:“月,阙也,大阴之精。”《文选·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李善注:“月者阴之精也。”《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说文》,“阳,高明也……阳声。”《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毛传:“阳,日也。”毛公明确阳就是日,由此推理月就是阴。所以《史记·天官志》云 “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那么日月之精是什么呢?《管子·内业》:解释道“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据此日月之精就是日月之精气,日月之精气就是阴阳的本质。
日月(阴阳)对植物、动物、人类的影响
我们平时讲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肉眼所观察阳光的作用往往注重在植物方面,同时看到四季冷暖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几乎没有认识到日月对动物、人类的影响,那么日月对动物、人类有没有影响呢?回答有,因为当“遇月之空,亦邪甚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在动物方面,《淮南子·坠形》:“蛤蟹珠龟,与月盛衰”。在人类方面,《灵枢经·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由于日月之精气就是阴阳的本质,所以《文选·谢庄<月赋>》云:“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李善注:“月者阴之精也。”而日月之精气我们肉眼不一定能看见,但是日月对动植物、人类实实在在的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因为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就否定日的阳精和月的阴精存在,犹如氧气、二氧化碳不能因为我们肉眼看不见就否定等物质的存在,假如万物离开太阳、月亮等星体就不会生长,日光灯是替代不了太阳、月亮等星体的作用的,以大棚菜的黄瓜、西红柿为例,其没有自然界长出的那个味道,这是不争的事实,说句不好听的话,那是假冒伪劣蔬菜。

什么是五行的本质及其他
(1)五行的本质是五星
为什么说五行的本质是五星呢?因为“行”通“星”。以《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孔子家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五运行大论》:“天地动静,五行迁复……五行丽地”,《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非数年在西也.又非天缺、弧逆、刑星、荧惑、奎台数年在东也”(俞志慧著《韩非子直解》:注“丰隆以下至此皆吉星名,古代星相家认为吉星当头则吉……数年在西指秦也,又非天缺、弧逆、刑星、荧惑、奎台天缺至此皆凶星名……数年在东指赵也。)为例,据此证明五行,即五星,什么是五星呢?《史记·天官书论》:“水、火、金、木、填星,五星者,天之五佐。”汉·刘向《说苑·辨物》:“所谓五星者,一曰岁星,二曰荧惑,三曰镇星,四曰太白,五曰辰星”,
(2)五星产生什么?其产生物有哪些作用?其对大地有无影响?
《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以生寒暑燥湿风”,《孔子家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五运行大论》:“天地动静,……五行丽地” “七曜纬虚,五行丽地(《五运行大论》)” “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张(《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上不难看出,五星产生寒暑燥湿风,由于五行丽地,所以对大地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产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或者说是产生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张,也就是说,万物生长不仅仅靠日月之精气,而且也依靠五星之精气,足证日月、五星对人类有很重大影响,由于日月、五星之精气由太虚布散到大地,并与相应的物质相应和,所以《史记·天官志》云 “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同时也证明阴阳之精气及盛衰来源于日月、五行之精气及生克乘侮理论来源于五星,而不是来源于五材。而且说明中医的阴阳五行不是朴素唯物主义,而是辨证唯物主义。

必须指出,阴阳的本质是日月,而由日月具体事物而通过抽象派生的“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不是一个同等的概念。同时,虽然知道了五行的本质是五星,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了本质而抛弃五行抽象化的积极意义。      
由于教材的阴阴五星是抽象概念,本来有实质的物质,何必用晦涩难懂的概念来教学生呢?这是其一,其二,更主要是教材没有因果关系,比如“寒暑燥湿风”各自由谁产生的?不知道从哪里产生的等于教材把中医的根给割了,导致西医说中医不科学,使中医专业的学生思想不稳定,由此产生的中医临床不能按照中医的理论去辨证治疗而疗效降低,中医的基础是什么呢?我现在肯定的说,中医的根是五运六气,只有明白五运六气的原理,才把 “天人合一”运用到实际中去,然教材笼统也讲“天人合一”,是不拿出真凭实据,以让人信服?何以巩固中医专业学生的思想?说到“天人合一”,即自然界和人是一个统一体,人生活在自然界当中,必然要受到自然界风寒湿燥火的影响,而风寒湿燥火怎么产生的?所以教材首先要介绍风寒湿燥火是太空的金、木、水、火、土五星的产生的,因为“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素问·天元纪大论》)。”那么教材为什么只讲五行,不讲其由来呢?估计是不知“星”通“行”。由于中医教材没有认识到五行由五星演变而来,所以教材成了机械的五行,因而出现了东方配木、风、角……拉郎配的现象,如果这种没有因果关系的教材,连老师也会怀疑中医的科学性,如果连老师就说不清其因果关系,何以让学生信任中医的科学性?这种不能说明其因果关系的现状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

    阴阳与“天下式”五行
      
——试论五行的合理性及其道本质

 
   一、阴阳

    “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也就是说,阳向内流注于阴,阴满则流行于外;阴阳是相贯如环的,并没有端的/目的/靶的。内入的就是外出的根,外出的又是内入的的根!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没有阳的入,就没有阴的出;没有阴的出,就没有阳的入。阴阳互根,“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二、五行

    阴阳的出入,不外两种可能:

    1、阴阳匀平,九候若一。——“如是者,命曰平人。”

    2、阴阳相过,一盛一虚。——“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阴阳的相对平衡,只有一种存在状态,即“平人”状态;

    阴阳的更虚更实,不外四种耦然表现,曰“阳盛”、“阴盛”、“阳虚”、“阴虚”。

    四种可道的“非常道”,加上“平人”这样一种基本存在状态——不可道的“常道”,共有五态。这阴阳五态人,谓之五行(five states)

    不可道的“常道”,只有一种;可道的“非常道”,却不啻万数。

    阴阳的可道之态,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而万之大不可胜数!阴阳的可道之态,总不离于偶数,至少可以分作两种,曰“阴胜”、“阳胜”(加以中、一,为三才);更可以分作四种,则更详尽一点,可以见阴阳的相互胜负,更可以见状态的更虚更实,曰“阳盛”、“阴盛”、“阳虚”、“阴虚”,已如前述(加上中一,则为五行);还可以分到八卦(于是加上不虚不实的中一,而有九宫)、别作六十四式(合其不可道的常道,当有六十五种“天下式”),乃至于零落成泥碾作尘,亦不过是偶数个非常道的状态的更细致地描述,加以奇数个的“中一”,只不过描述的精确程度不同而已——西方思维,在这方面是做得最好了,值得我们国人学习,而独独这个“中一”,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家宝”,不可以等闲视之!所谓“道”。

 

    五行的奇偶之理,如此。偶者,偶然也,偶尔“这样”吧了——“然”,就是“这样”的意思;奇者,常在也,“道立于一”,“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五行,即四种可道之道及一种不可道的常道模式。老子曰“可以为天下式”!天下事物状态,莫逃乎此,莫遁乎是。

  三、阴阳出入,是如何演绎五行五种状态的?

    阴阳匀平,不可道,心知其意,可矣,无可道;
    阴阳相过,则可名,名正言顺,宜矣,名可名。

    ①春:阴虚。

    随着太阳的逐渐回归,太阳的入射量逐渐增加(阳入得多),地温也逐渐上升,地面散射量逐渐增加(阴出的也随之增多),然终不若太阳入射量增加得多,阳胜于阴。凡阳胜于阴,都将变热,然而,这种阳入胜过阴出的状态,叫做阳盛呢,还是叫做阴虚?当然,在春责于阴虚,在夏责于阳盛。故《调经论》有言曰“阴虚则内热”。阴者主出,阳者主入;今阴虚则出不及入,热自中始。春机之内热,责于阴虚:“虚则补之”,治之唯和,柴胡汤为之主。不可使汗出以破表阳,更不可吐下而损中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②夏:阳盛。

    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点,从立夏一直到大暑,也就是说整个夏季,气温一直在上升的过程之中,这是因为,太阳的热能入射量一直大于地面的热能散射量。与春天一样,也是阳胜于阴,而此时乃谓之阳盛。经曰“阳盛则外热”。“盛则泻之”,治宜发汗,麻黄汤存其义。必也破其阳而攻其表,“阳盛”故尔,阳盛者阴必积实,阳生阴长之理。“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者,阳破则阴散故尔——“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所谓“平之”。

    春夏皆为阳胜于阴,而为入多于出,其气渐热。而春以阴虚言,夏以阳盛名,虚实之别、太少之异也。故春谓阴虚,夏言阳盛,所谓“形而下”的机制;春曰少阳,夏曰太阳,则又为“形而上”的应象。

    ③秋:阴盛。

    大暑之后,阳杀阴藏,秋冬阳气入射量逐渐减少,气温亦逐渐下降。秋时气温既高,出散必多,气温渐降者,责于阴出之太过,故谓之“阴盛”(冬时则责于阳入之不及,所谓“阳虚”)。其实,秋冬之渐虚,无不责于阴之胜阳,而其机制实为入不敷出。《调经论》曰“阴盛则内寒”,秋时之变异,责于阴出之太过,“盛则泻之“,治宜攻其里,承气汤寓其法。

    ④冬:阳虚。

    冬时太阳已经极偏远,热能入射量少到极点,阳虚则外寒,此时阴阳俱虚竭,机制虽与秋时一样,同为阴出多于阳入,而首先当责其阳入之不及,首当固其表阳而温存之,故曰“当温之,宜四逆汤/辈” 。万不可反破其阳/攻其表,而反汗出者必死,“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故尔,阴阳俱虚竭者,尤宜禁之。此“温”、“热”不同之处!经曰“发表不远热”,可知“温之”所以区别于“热”剂之处:温之不汗出,适所以补之;热之而汗出,适所以泻之。

    春阴虚、夏阳盛;秋阴盛、冬阳虚。不过是演示了阴阳虚实的四种基本模式。

    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毛、冬脉石。不过是演示了阴阳虚实的四种基本模式。(皆以寸口脉为言,相对于并不随四季变化的人迎脉而言的。脾脉“善者不可得见”,胃脉常在而不可言喻!)

    只有把五行观念贯彻到五藏藏象中去,才可以活生生的“看到”五藏的真实,而不可胶着于解剖的实体上!(西医?)

    只有把五行观念贯彻到五藏藏象中去,才可以活泼泼地“掌握”色脉的玉机,庶不至吊死在教条的脉象下!(《脉经》?)

    四时之机,阴阳互有胜负,所谓非常病机;老子曰“可以为天下式”者是。

    五行之例,常变各是其时,不可同日而语;老子曰“可以为天下式”者是。

                                              黄山风光大全_百度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肾病养生妙方】集锦
中医讲的“阴虚”“阳虚”和“阴阳两虚”老中医教你10找辨别,对照一下就知道了!
肾脏精气阴阳两虚和肾阴肾阳
老中医常说的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你属于哪一种?
男性手淫过度 导致的虚是阴虚还是阳虚!老中医讲解阴阳虚
阴虚阳虚分不清,中医一方阴阳同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