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魏集团的招聘困境:急招“有才无德”之士,是不是饮鸩止渴?
userphoto

2022.08.21 黑龙江

关注


本 文 约 520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min

《观沧海》诗意图,现代,戴敦邦,国画。207年秋,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望东海心有惆怅,慷慨长歌,写下经典之作《观沧海》

建安十二年(207),柳城大胜之后,曹操不去追击远遁辽东的二袁,而是回军邺城,出塞之时已是劳苦,可回师途中更是艰险。史料记载: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连宝贵的战马都杀掉数千匹充作军粮,可见归途比大战情况恶劣。在此苦行之时,却佳音频传。原来袁尚、袁熙等被公孙康所杀,传首邺城、头悬马市。剩下的三郡乌桓见大势已去,也率众臣服。当十月离塞归卢龙至碣石,全军上下沉浸在安然回师、功成名就的欢腾气氛中。曹操却临碣石意在天下、望东海心有惆怅,慷慨长歌:

《步出夏门行·艳》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序章 《艳》中——“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正是战前大家议论纷纷,是该北上乌桓还是南下荆州的争论,而如今大胜而归、二袁授首;正是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至此北方一统,边塞安宁。曹操恰如歌中日月星汉皆出其中的沧海,也正如诸葛亮隆中对所言,“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蒙既往不咎、更换门庭的陈琳,也迎合献上 《神武赋》,赋中更说曹操大人之量如沧海之深:“可谓神武奕奕有征无战者已。夫窥巢穴者,未可与论六合之广,游潢污者,又焉知沧海之深。大人之量,固非说者之所可识也。”

随征的曹植,日后在 《求自试表》中一样提到此行:“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

上文玉门说的是建安十六年 (211)西征败韩遂、马超之战,赤岸说得是建安二十年(215)取汉中之战,而东临沧海、北出玄塞即是灭袁氏、降乌桓之战,正是“用兵玄妙、赫赫神武”。

《步出夏门行》组诗第四首 《龟虽寿》中更是写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兴会淋漓的十六字豪言霸语,更证明年过五旬的诗人扫平六合、席卷八荒之心。

而正当君臣父子其乐融融之时,却乐极生悲,此战最大功臣郭嘉,在归军途中染病身亡,年仅38岁。郭嘉之于曹操,名为君臣,实为知己,恰如高山流水,闻弦歌而知雅意。正是在公上为朝廷悼惜良臣,在私下自毒恨丧失奇佐。

可两年后建安十四年 (209)春,大势截然相反。当越巢湖不成的曹操退军老家谯县、扬州战事结束的同时,在荆州刘备南下取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更回师和周瑜联手击退曹仁,占领南郡等地,短短几年,天地翻覆,鼎足之势已成。

那些“有才无德”之士


损兵折将、丧师失地,而在最惨的赤壁败军途中,曹军除了自己自相践踏、狼藉不堪外更发大疫,死者大半。是时人多畏病,南方有疫,郭嘉尝言 “吾往南方,则不生还”,船焚于江河、疫起于归途,曹操不由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值此荆楚之士云从刘备时,曹操颁布了著名的 《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对应 《求贤令》开篇“贤人君子”的结语“唯才是举”,至今为人所热议。

在 《求贤令》颁布之前,曹操麾下就不乏有才无德之士,其中最有名的正是郭嘉。史称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又称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所谓 “不治行检”,参考同时代史书有两人。

一是曹魏大司马曹仁,“少时不修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而曹仁年轻时候不修行检的行为是 “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整个一副流寇德行。

二是和石崇齐名的王恺,“少有才力而无行检,与卫尉石崇友善,俱以豪侈竞于世”,“性复豪侈,用赤石脂泥壁”。

郭嘉不治行检导致陈群数次廷诉,而正是曹操提倡 “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令身为治书侍御史,有监察、弹劾官员之权的陈群对郭嘉无可奈何。

影视剧中的郭嘉(左)与曹操。来源/电视剧《军师联盟》截图

而如郭嘉、杜畿等一样不以德行而以智策所举任的,先后有程昱、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等人。程昱个性刚戾、与人多迕;董昭被直臣苏则称为佞人;刘晔逢迎上意,有巧诈之名;蒋济后来担任总统诸将、选举武官的中护军,竟然被传唱 “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故此陈寿评价:“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意思是他们的治业和德行,是不如荀攸的。而对于权势熏天、晋朝首功的刘放和孙资,陈寿不敢多说,但在晋初这两人却被评价为 “倾国害时”。这些人无一不是乱世所需要的“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个个都被委以重任,参以军国大事。

“唯才是举”在一年后的潼关之战中立见功效,此役中立下大功者除“用为三公,孙权笑之”的贾诩外,还有丁斐、杜畿、徐晃三人。

有着 “简傲少文”时评的杜畿,在当京兆功曹的时候,更因为 “阔达疏诞,不助留意于诸事”,被上司认为不称职。可就是这个杜畿,任河东太守数年之中,却把当地治理为天下之最。这次大军西征,更是 “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作出以一郡之力解决大军军粮问题还有余储的伟业。

出身白波贼寇的徐晃,直到建安二十四年 (219)还被同僚看不起,更治军性严,驱使将士不得闲息,导致军中都有 “不得饷,属徐晃”的谚谣。可是曹操却对其一直破格优待,此次西征更赐徐晃牛酒。此战渡蒲坂津、据西河的奇计就是徐晃所献,而完美执行这个策略的也是徐晃。日后襄樊之战,徐晃率军解围,平危定难,更被曹操称赞为 “将军之功,踰孙武、穰苴”。

曹操同乡丁斐本性贪财,身为总摄内外的典军校尉,却常常受贿犯法,虽然每次出事都被曹操立马赦免,可是却屡犯不改。甚至做出 “家牛羸困、私易官牛”的荒唐事被免官下狱,东曹掾毛玠更是数次要求曹操重治丁斐。可曹操却大笑:“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丁斐官复原职,听用如初。而在潼关之战,渡河中的曹操与主力失散,败军之中夺船避箭、九死一生,全靠丁斐放出牛马引开追兵,才得以获救。区区一肥牛和曹操一命相比,早已远超 “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的地步。

故此史称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

也不乏德才兼备之士


“唯才是举”虽然任用了一大堆有才无德的智策谋勇之人,但不代表曹操属下都是此类人物,更不代表曹操立场如此。如 《求贤令》同年曹操设丞相征事两人,就是选补德行名闻天下的邴原、王烈。建安八年曹操发布《军将败抵罪令》和 《论吏士行能令》后八月也发布了 《修学令》,令郡国修文学、置校官:

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在 《步出夏门行·土不同》中,曹操更悲叹河北之地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修学令》和 《土不同》的 “伤之”“戚戚”,都反映出曹操对于德行的看重。

而曹操本人亲自征辟任用的官员府属,亦不乏德才兼备之士。先后为曹操典选举的荀彧、崔琰、毛玠、荀攸,也都是以“清治德业”闻名。曹操曾感叹“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而当时并典选举的毛玠、崔琰更是 “并以忠清干事,其选用先尚俭节”,“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先贤行状》评价毛玠 “典选举,拔贞实,斥华伪,四海翕然,莫不励行”。

史称曹操性节俭,不好华丽,其子曹植性简易、不尚华丽,上下多荀彧、荀攸、夏侯惇、桓阶、国渊、郑浑等家无余财、清素奉公之人,正是君臣以身作则,才得以 “创造大业,文武并施”。

九品中正制的先声


建安十九年(214)十二月,曹操又发 《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同时曹操又新置理曹掾属,下令:“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担任丞相理曹掾的正是高柔,被曹操称赞为 “清识平当,明于宪典”的高柔不负所望,即使曹操怒气上头,大喊连坐的时候,也敢秉公持法、据理力争,在任之时,救下无数人命。

而曹操也在当时设置 “校事”这个监察、举报官吏军民的官职,主管的卢洪、赵达虽有能力,却以个人爱憎作威作福,弄得上下恨之入骨,军中甚至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高柔向曹操劝谏此事时,曹操却回答:“卿知达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举而辨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昔叔孙通用群盗,良有以也。”

卢洪、赵达和高柔完全是两个对立面,正是无论才德,能用则用,虽然后来卢赵树敌太多,最终丧命。可校事这个“霸世之权宜”的部门直至曹丕、曹叡之世,依旧凭宠作威,朝野畏惮,法造于笔端、狱生于门下。导致高柔数十年都一直和校事斗争不息。

而接着建安二十年 (215)征张鲁途中,曹操却把曾为自己构陷孔融的秘书令路粹,以 “坐违禁贱请驴”的罪名诛杀,对比同乡丁斐私换一牛而无恙,亲信路粹却为贱卖一驴被卸磨杀驴 “伏法”,什么取士不求有行,什么军中典刑需慎,全是虚言。虽然时人高呼“高柔生人、赵达杀我”,其实生杀大权尽在曹操之手。

建安二十二年 (217)六月曹操又发《举贤勿拘品行令》: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奏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当时荀彧、荀攸已逝,崔琰、毛玠也在建安二十一年因立嗣之争等事送命。年初在居巢 (今安徽桐城附近)发生了大疫,一路蔓延至北方,名臣良将、纷纷逝去,建安七子尚存的五人王粲、徐干、陈琳、应瑒、刘桢也一时俱逝。正是士人凋零、故旧略尽。在此背景下的 《求贤令》更显窘急。

而先任东曹、时任尚书的何夔,曾与曹操提议:

自军兴以来,制度草创,用人未详其本,是以各引其类,时忘道德。夔闻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闾,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又可修保举故不以实之令,使有司别受其负。在朝之臣,时受教与曹并选者,各任其责。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以督群下,以率万民,如是则天下幸甚。

这番论调认为 “唯才是举”是军兴以来,制度草创的权宜之计,更提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闾”,对比后来曹魏选举人才的九品中正制——“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可见完全是一路货色。而何夔更谓选举官属,宜两途并行,一则由主管其事之尚书东曹选拔,一则由朝臣之特受教令者保举,选举者各负其责。

何夔此议当时深得曹操赞赏,而在十月曹操立曹丕为太子,就立以凉茂为太傅,何夔为少傅,“特令二傅与尚书东曹并选太子诸侯官属”。此 “二傅”即所谓“在朝之臣特受教与曹并选者”。

太子东宫之官属,也是日后朝堂的后备军,史载这场号称 “搜扬侧陋”的选拔,有司马懿、司马孚、桓范、鲍勋、荀闳、郭奕、郑袤、王昶、荀纬、颜斐、刘劭、郑冲等人。虽然上面诸位个个德才兼备、一时俊彦,可除郑冲一人出身寒微外,其余无一不是名门世家,标准完全和六月的 《举贤勿拘品行令》南辕北辙。何夔是曹操手下少有不怕死的直臣,其人 “常怀毒药、誓死不辱”,可也是有着“节俭之世,最为豪汰”另一面。当时随着毛玠的逝去,史料记载:

昔毛玠为吏部尚书,无敢好衣美食者。魏武叹曰:“孤之法不如毛尚书。今使吏部用心如毛玠,风俗之易盖不难矣。”

可见豪侈之风又慢慢冒头,从何夔任东曹尚书、少傅主持选人看,更见一斑。

即使霸主曹操对此也无法可施、徒叹奈何。建安二十二年种种无奈,在曹操的 《短歌行》中淋漓尽致,正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END
作者 | 辽东管宁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李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为何对这个小子赞不绝口?
这个才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
下司马懿为什么三国前期不见他,后来却那么牛逼?难道
曹操用人管人的非常手腕,90%的人不知道!
三国演义之魏国主要人物介绍
《军师联盟》没告诉你的真相,这才是司马懿真正的胜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