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白金星为什么烦——《西游记》如何常读常新?
userphoto

2023.08.23 黑龙江

关注

今天是我们“西游”部分的最后一讲,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多,怎样讲我犹豫了很久。后来看到有同学提出,讲一下马伯庸的新小说《太白金星有点烦》吧。这下启发我了,就蹭一下亲王的热度,借着这个小说,正好可以把《西游记》原著里不少内容串讲一下。

马亲王的历史小说,基本特征是大事不虚,细节也不虚,大事不虚是基本历史事实要尊重,细节不虚是小说的质感往往就来自细节。但夹在大事和细节之间情节,特别天马行空,他的小说一个重要看点其实是,已经天马行空到这个地步了,怎么看都要突破历史框架了,看他最后怎么再把故事收回来。

《太白金星有点烦》不是历史,是《西游记》的同人,但遵循的也是类似原则:大事跟着原著来,细节上也充分利用原著,但讲了一个和原著完全不同的故事。

所以这个小说也有三层读法:

第一层,你看到的是太白金星、观音、唐僧、孙悟空他们仿佛在经历今天现实中的职场,他们遇到的麻烦很多也是我们作为社畜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麻烦。这一层很精彩有趣,但和我们课程内容关系不大,而且很多同学看过后体会应该比我更深,我就不细讲了。

第二层,这部小说对《西游记》原著的素材利用之多,可能超乎很多读者的想象,实际上还有很多情节设置,关联着着一百年来学术界关于《西游记》的诸般争论,以及二十年来网上关于《西游记》的各种脑洞。

前面的课程里我们已经讲到了,《西游记》原著由于是世代累积而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漏洞和自相矛盾的地方是很多的。学术研究,一分材料说一分话,那就到指出问题为止,进一步就不能多说了;小说创作,还有其实网上的很多解读,也应该视为一种再创作,就可以选择把这些矛盾给化解掉,漏洞给填补上。

最容易填补漏洞的方式,就是假设有阴谋,而《太白金星有点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很少利用阴谋推进剧情。

这篇小说设定的大背景,其实是如来佛对现状不满。

佛法无边,有什么不满的呢?就是西天大雷音寺作为一个已经非常成熟的机构,有惰性了。各种对官僚制的研究,大概都认可这样一个结论:官僚机器一旦形成,就会有自己的意志,不愿意接受对官僚集团不利的一切变革,任何政策,如果官僚集团有利,就会顺利推进,如果不利,就会阻力重重。号称拥有绝对权力的专制君主,改变不了这一点,曾经自以为实现“历史的终结”的西方民主,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所以哪怕佛法无边,也一样改变不了这一点。那怎么解决呢?只有利益集团才能打败利益集团,所以如来佛要在现有的佛、菩萨、罗汉之外,培养新的佛、菩萨、罗汉。

于是如来佛就要重点培养唐僧了。小说写的是,到处都在传说,唐僧是如来佛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可是你在佛陀的弟子名单里,又找不到金蝉子这个人,但是,大雷音寺对这个谣言又不出面辟谣。直到最后,小说揭了底,唐僧其实是如来分出一个法身投胎转世的。

这个大背景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僚制度变革的一些情况,比如我们前面讲过内朝和外朝的关系问题(73讲)。而且,利用这个设定,就把原著里很多问题给圆过来了。

首先,这样就对唐僧的身份,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解释。百回本《西游记》说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在佛陀弟子名单里是找不到这个金蝉子的,而在《西游记》杂剧里,关于唐僧的来历和百回本还不同,说唐僧是毗卢伽尊者转世,毗卢伽尊者也是个很怪的称谓,也许可以理解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那么你看,《太白金星有点烦》的这个设定:唐僧是如来佛分出一个法身转世,取金蝉脱壳之意,岂不是把佛陀弟子里没有金蝉子、百回本《西游记》说唐僧是金蝉子转世,《西游记》杂剧说毗卢伽尊者转世,三个自相矛盾的说法都圆到一起了。

不仅如此,这个设定还解决了更大的问题,为什么对西天取经这个项目,支持最多的是观音菩萨,而观音菩萨又约上了太白金星?过去有研究者说《西游记》的作者没文化,就会举例说:如来佛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是文殊、普贤,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没这么亲近。可是按照《有点烦》的情节设定:如来佛要的就是这个菩萨和自己关系没那么亲近,因为他本身就是想打破身边固有的权力格局啊,所以如来重用观音,再合适也没有了。观音菩萨再拉上天庭的太白金星,也是顺理成章。

再有,按原著的描写,取经路上师徒四人遇到的最厉害的敌人是狮驼岭的三个妖怪,老大青狮精,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老二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老三云程万里鹏更不得了,论地位他可以算如来的舅舅,他还喊出了别的妖怪都不敢想象的口号:“我们一齐上前,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而如来佛降服了大鹏之后,居然还给他很好的待遇,“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你还跟着我混,我绝对保证你吃香喝辣。

在如来想建设新班底这个设定下,这场万众瞩目的大战,就得到了一个新解释:老班底不乐意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菩萨,还有阿难、迦叶这些正途弟子,是真正的嫡系,特别反感如来佛要培养唐僧,所以他们要当麻烦制造者。青狮、白象就是他们派下去使绊子的,当然这两位菩萨也很高明,座驾下界搞事情,这事可大可小,何况你如来佛为了培养唐僧,本来就要给他制造种种劫难,我的人去给他制造麻烦,也可以说是在支持您的工作。何况还把大鹏喊上了,那是你舅舅诶,这就极大增加了如来严厉惩处的难度。

注意,上述这些都不是阴谋。实际上对于如来、观音、文殊、普贤这个位面的角色来说,打的都是明牌。如来要培养新人,实际上是要压缩文殊、普贤们的权力空间,文殊普贤清楚得很,但是如来拿到台面上说的理由光明正大,你清楚如来的目的也不能反对。同样,文殊、普贤想塞人到取经队伍里来,如来也不能反对,因为如来不能直说我就是信不过你们,而且如来也不能让这些老部下真的寒了心,新项目也还是要给他们分润一些好处的。

于是这种斗而不破的状态,又圆了原著里的著名的bug。就是文殊菩萨的那只青狮,在原著里下界为妖了两次。第一次在乌鸡国,冒充国王,和孙悟空打了一架;第二次就是刚说的狮驼岭,和白象、大鹏联手给取经队伍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怎么解释这个问题,清代的宫廷大戏《升平宝筏》,是把乌鸡国的那只狮子,改成十八罗汉中的第五位诺距罗尊者的狮子,现在网上则有各种稀奇古怪的说法。《有点烦》这个设定给出的解释是:青狮第一次来,是因为根据原来的各方权力妥协的结果,再加上文殊菩萨的一点小算计,由他来做唐僧的三徒弟,也就是沙僧的位置,原来是他的。结果由于种种因果,他不但没有当成这个三徒弟,还失去了作为公狮子最宝贵的东西,所以他当然恨啊,要第二次来报仇啊,于是两次出场就再合理也不过了。

你看,单单就这么一个背景设定,就把原著的多少漏洞给抹平了。我浅估了一下,要把《有点烦》里玩的原著哏都解释清楚,写下来会就比《有点烦》还长,何况《有点烦》玩得还不仅是原著哏,所以这部小说如果能实现经典化,将来可以养活很多教授,写很多论文。这是我特别佩服马亲王的地方,换一个笔法稍微笨一点的作者,信息密度要是这么大的话,就会让作品沉重得没法看了,但是他仍然写得很轻盈灵动。就是你没注意到这些哏,他也讲了一个很流畅的故事,注意到了,则会觉得小说更耐人寻味。

然后小说也不仅是玩哏,还有第三层意味,也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共通的主题:困境与困惑。

小说最精彩的两个处理:一个是百花羞和黄袍怪的故事,讲的是被绑架的女性的困局;一个是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互换的人生。前者写出了官场老油条的热血,后者道尽了中二少年的寒心。

这个不具体展开讲了。但这两处的书写,真真向你展示出,人生有很多困境,实际上往往无解的。所以谈论很多事的时候,还是要多一点自我怀疑,少一年斩钉截铁旗帜鲜明。

小说里的太白金星是一个世事洞明又心存善念的神仙,而这样的人几乎注定会活得特别烦特别累,——世事洞明而与世沉浮,可以活得很爽;心存善念却稀里糊涂,那就是傻白甜了;唯独世事洞明又心存善念,是最累的。写一些狗屁不通的诗,大概是他宣泄这些烦与累凝聚成的浊气唯一的方式了。小说结尾处提示,太白金星的最后一缕浊念,转世投胎,将变成李白。——把自己做神仙时的做官的天赋,全部清零,都加到作诗上了。这样,才华配得上自己的放肆,不必再压抑着烦,痛苦也是痛痛快快的痛苦,真正烦过的人,才最能体会到,这种痛苦也很宝贵吧。

好,今天非常简要地和你聊了聊马伯庸《太白金星有点烦》这部小说,主要是聊他是如何化用原著的各种元素,生成一个崭新的西游世界的。

这个也正是《西游记》这样的经典之作的价值的一种体现:没有经典是孤立存在的,一部作品,因为它足够经典,它就会不断被谈论,被解释,被改编,被再创作;而正因为不断被谈论,被解释,被改编,被再创作,这部作品也就更经典了。

《西游记》经典在哪里?原著本身之外,还很多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

在明朝就有人写了部极其优秀的同人作品,董说的《西游补》。我大胆说一句,古人写的《三国》《水浒》《红楼梦》的周边,没有哪一部可以和《西游补》相提并论。

动画片《大闹天宫》,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不消说,是无数人的童年记忆。

我还想特别提一下童恩正先生的《西游新记》:这部书是讲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如何在美国读大学、闯社会的,在信息还相当闭塞的八十年代,为很多人勾勒出了大洋彼岸世界的大致形象。

对于青春期在世纪之交的人来说:今何在的《悟空传》、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那写出了无数人刚刚从大学步入社会时的迷惘与痛苦,以及那个充满机遇的年代里,年轻人憋不住想要发出的一声呐喊:其实不知道想喊什么,但就是想吼一嗓子。

到今天又有了这部《太白金星有点烦》……

这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所有这些关注点不一、风格迥异的作品,以百回本《西游记》为核心,构成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很重要的图景。《西游记》原著写了什么很重要,《西游记》原著之外还关联着多么广阔的世界,更重要。

《西游记》是如此,更加古老的经史子集,更是如此。

这一季国学课,我主要讲的是俗文化小传统。你可能也注意到了,不管是讲《世说新语》还是讲唐传奇还是讲《三国演义》《西游记》,我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常提到儒家经典,提到先秦诸子,提到《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权威历史书。这些古老的典籍,绝不仅仅是高头讲章,而是关乎传统中国人的人伦日用的,是一直在被谈论,被解释,被改编,被再创作的。

下一季的课程,我们将直面这些经典。下季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悟空为何喜欢观音菩萨?这件事说明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看了西游记原著后,开始讨厌孙悟空喜欢猪八戒?
齐天大圣地位尊贵,为何却吃不到蟠桃?你看他被哪个人诓骗?
西游记中这些顶级高手可以秒杀孙悟空,后三位可以碾压如来!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贪污了两件什么宝贝?
《西游记》中的临夏(一) 古河州唐僧首难陷虎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