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融,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嘴炮”


有很多典型,史书记载是“最可贵的人”,吾等凡人细看是“最可怜的人”,把这些神像上的金粉抹去,剩下的竟是丑恶和不堪,那个让梨成名的孔融亦属此类。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1


小学语文教材,是真正的历史名人榜,只有登上的才算数。

“融四岁,能让梨”,让孔融成了年龄最小的先进典型,成了中国家长嘴里聪明又伶俐的“别人家的孩子”。


像司马光砸缸时已7岁,小兵张嗄都12岁了,所以做好事要趁小。


故事大家都熟的不能再熟了,孔家要分梨,孔融先拿,结果挑了个最小的。

爸爸问他:“这么多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只拿个最小的呢?”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他老爸又问他:“你不是还有弟弟吗,他不是该拿最小的吗?”

孔融又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乍一听好感动,怎么都有理,太懂事了。

可一想又感觉怪怪的,为啥让梨的人很多,甚至有的小朋友干脆拒吃了,不比孔融高尚嘛,可出名的就他一个?

因为人家不仅不吃,还balabala说了一大堆理由,这理由哪条都不像小孩子说的。

就好像现在小学生获奖答谢,都会说“首先要感谢国家,噢错了,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然后按照规定的方式灿烂地笑,早熟透顶、心机满满。

还有,人家是孔子后人,天天在聚光灯下生活,全家都是包装的高手,没有热点还蹭热点呢!

小朋友稍微表现好点,还不好好宣传下,于是一个梨让小朋友迅速升华为吾等膜拜的楷模。这何尝不是现在的行销套路呢。

这一故事成了教育的模版,老师坚定地给“孔融让梨我不让”的小朋友打叉叉。

小时要让梨,大了乘车要让座、竞争要让位,不吃草都要挤鲜奶,总之干活不准享乐,种豆不许得瓜。

还有一个学校,新学期开学要发新书,因为有本书很脏,老师为了让学生们自愿要脏书,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而后让学生一个个上讲台。

凡是违心说要脏书的学生,不但没得到脏书,而且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有一个学生说心里话,不想要脏书,结果不但受到了批评,而且“被”得到了脏书。

很多小朋友都懂了,不管想得啥,先得装一装。

于是,就教育出了一个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现代“孔融”来。

几十年前,就最流行一句口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反对私心提高到不容置疑的高度。

自家人都吃不饱还想着装高尚,把利益提供给别人去享受吧,最后利益只好“出口”到了国外了。

2


大多数人对孔融的理解也就一个梨而已,往后基本都不甚了了。

其实,孔融作为孔夫子后人,一手推掉了水嫩多汁的香梨,一手就捞起了道德仁义的大棒。

他深懂公众爱的就是爆点,十岁时,已经是小V的孔融,拜见另一位自恃身份的大V李膺。

他说:“我们家祖先孔子曾向您的祖先老子李耳问过礼,是师友关系,所以我和您有世代交往的情谊。”

这话说得很漂亮,如果现在职场面试,有这样的表现,肯定得高分。

当知道此事的太中大夫酸了几句,“小时聪明,长大未必杰出”。

孔融回答道:“那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了”,将牙尖嘴利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话固然聪明,却不免伤人。这套对话,被演讲与口才等一众刊物列为经典。

这战绩,使得100粉的小透明,迅速被一众百万粉的大V转了微博,名望蹭蹭地长!

对于每次跟人吵架都脑袋短路、不知如何回嘴的壹权谋君而言。遇到这种人,只有躲而远之,太可怕了! 

三年后,孔融父亲去世,史书记载他伤心得形销骨立,要人扶着才能走路,总之他的孝名是越来越响了。

后来孔融到北海郡为相,算是正式为官了。他开办孔家学堂,讲什么仁义爱民那套。

有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就停下来仔细观察,发现这人哭是哭了,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

孔融曾经就是靠孝搏出位的,哪能容忍人和自己背道而驰,当即把这人抓到官府,以“不孝”的罪名杀了。

看到这里,不禁心中一颤。现在看到地铁不让座的,大街上遇到光膀子的,商场里喷粗话的,咱最多发个微博鄙视下,可那些讲礼义道德的,居然动辄动刀子。

还有这个口口声称爱民的孔融,一天就杀掉了催租不力的五个“督邮”。天下大乱,百姓流亡,租税难保收不齐,这不是让收税官猛着劲榨民脂民膏嘛!

孔融每次杀人,都是站在道德至高点上的,我要代表仁义消灭你,所以他的良心没有一丁点负担。

不由想起胡适说的,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的正常国家;

而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最终会堕落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国家。

乱世浊流是最好的试金石,耍完嘴皮子,该见真功夫了!

孔融的军队与黄巾军几次对抗,孔先生分别演驿了被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溃不成军等十数种姿势。


后来,袁绍之子袁谭攻北海,双方战斗好几个月,两边都杀红眼了。


这边的负责人孔融每天却和一帮腐儒,终日清谈、谈笑自若。

城破了,才逃跑至太行山以东,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既不指挥战斗,也没有统筹粮草,装名士范儿谈天说地,想谈笑间灰飞烟灭,结果被灭的是自己。

后汉书评说孔融兄是,志大才疏。

你说一个耍嘴皮子的知识分子,当个律师、教书匠,搞个脱口秀什么的都可以,何必偏偏冲进权力的绞肉机呢。

3


战乱纷起、群雄割据,“英雄”凭借霸力平定战乱,而“名士”则通过依附“英雄”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而孔融兄与曹阿瞒也开始了对决,算是笔杆子与枪杆子的对对碰吧。

▲孔融与曹操,电视剧《曹操》剧照


如徐庶般聪明人,一入曹营就低调极了,一句话都不说。


而孔融就不一样,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处处想让人觉得自己比领导高明。

这里有个插曲,孔融在北海时,手下有个左巫祖的人,劝他与袁绍、曹操处好关系,算是搞统一战线吧。

结果,他说那俩货是企图夺权的奸贼,自己决不同流合污,迁怒将左巫祖也杀了。聪明人怎么不听好话呢?

后来北海城破,孔融屁颠屁颠就找曹操去了,找了个相当于建设部长的位置,也就负责盖盖房子种种树搞搞绿化什么的。

不曾想愤青变愤老了,还是巧舌机变一如既往,经常心痒痒而溢于唇吻,看得破熬不过,口无遮拦一泄为过。

每次,孔融基本上不提建设性意见,曹操说东他就说西,曹操说这西瓜真好吃,孔融兄就会说其他水果就不好吃吗?难道就西瓜努力。

一句话,顺我者赞、逆我者喷。

曹操要节约粮食搞禁酒规定,结果孔融兄专门写了篇喝酒好的雄文,反驳说“女人也能亡国,为什么不禁婚姻? ”把曹操气得半死。

曹操击破袁氏兄弟,曹丕抢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

这个甄氏是三国四大美之一,与貂禅、二乔齐名,称得上“华容婀娜”和“翩若惊鸿”,《军师联盟》专门演了这段曹丕与甄氏的感情戏。

说甄氏想自杀守节,幸亏曹丕眼明手快,救下这个自己未来的老婆。

本是一桩好姻缘,结果孔融讲曹家有抢别人媳妇的传统。还说,照这样的情况推测,武王伐封之后,应该是先把美女妲己赐给自己的兄弟周公。

还有一次,曹操一脸兴冲冲要远征乌桓,跟打了鸡血一样,结果孔融嘲笑,乌桓那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不值得兴师动众,还说怎么不连历史上异族没有进贡木材给周武王,丁零偷了苏武的牛羊也一并讨伐了呢?

孔融一次次老鼠逗猫般,嘴唇上下一碰,就嗖嗖往外飞箭。

曹操心里把孔融拉进了黑名单,想这货成天在我耳边婆婆妈妈、卿卿歪歪,成天跟我唱反调、说我坏话,我实在受不了,找个机会把这货给杀了。

像孔融这样高调的喷子,想找点把柄简直易如反掌。

不知是哪次群聊,孔融发言被截了图,像他说过“母亲好比个盛放东西的瓦罐,子女生下来就如同东西从瓦罐里倒出来,难道还要给瓦罐写感谢信,侍奉瓦罐终老”。这可是反孝的死证啊!

曹操最后用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兄。作为一个权谋高手,曹操的想法是,就要用你们儒家的道德来治你的罪!

杀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以理杀人,让你孔融死后也永世不得翻身!

随后,魏国各大媒体发表评论员文章《处死让梨兄、撕下伪圣人的外衣》《孔融因孝成名,因不孝处死,到底打了谁的耳光》《被拉下神坛的大嘴孔融》……


4


残阳如血,杜鹃哀鸣。

穿着囚服奔赴刑场的孔融哀叹,自己昨日身居高位、如今身陷囹圄;昨日以儒术称道,今日竟以“不忠不孝”见诛;曾经美满的家庭,因自己放纵之言而受牵连……其中的悲痛与谁说。

还写下这样的“临终诗”,“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嘴炮有风险、吐嘈须谨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较真第三期:孔融让梨为什么成了孩子们的噩梦?
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后竟成了嘴炮王,祸从口出满门抄斩
为何都说四岁能让梨的孔融最后是死有余辜?
为什么老师只说“孔融让梨”,却从不说长大后的孔融?
让梨的孔融结局惨遭灭门,一双小儿女留下千古绝唱让人悲叹
你知道吗,那个让梨的孔融最后结局竟然如此凄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