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让殖民地换取武器装备,二战英国还有哪些奇葩的军费筹集手段?


军事史

金戈铁马、炮声隆隆,权力角逐、文明兴衰。

 


NO.421 - 筹措战争经费

作者:沙如雪

编辑:Q先森  /  出品:冷热军事史


自古打仗就很烧钱,到了近现代更是变本加厉。


二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筹集战争经费,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把殖民地都租出去了,才勉强支撑英军扛过战争。


 丘吉尔在摆弄一支冲锋枪


绥靖政策:英国战备严重不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衰退。1929-33年的经济危机又重创了英国经济,再加上各自治领的离心与独立倾向,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英国主要关注于解决国内和自治领的问题。


二战前,英国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甚至在德国入侵波兰后,绥靖方针都没有改变,110个师的英国和法国陆军部队龟缩在防御工事里,坐视波兰亡国。


由于不想与德国开战,英国对二战的准备严重不足。这直接反映在军费支出上,1933-38年,英国的军费支出累计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在1940年5月德国入侵西欧国家时,英国的战时工业动员程度也远不如德国。


英国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出了21.5万英军,但包括700多辆坦克、2500多门火炮、4万多辆汽车和大批弹药等武器装备都留给了德国人。当丘吉尔开始重新武装英军时,却发现库存的武器连满足2个陆军师的需求都不够


▲ 从敦刻尔克撤至英国本土的英军


德国入侵英国本土已是迫在眉睫,动员本国的工业体系也明显来不及了。怎么办?放眼世界,只有美国有能力、也愿意为英国提供军火,那就找美国买吧。


黄金和外汇储备捉襟见肘


虽然美国的军火很充足,但要买回去,还没那么简单,必须解决「现购自运问题。

从1935年到1939年,美国国会一共通过了4个中立法案,1937年、1939年的中立法案都有现购自运条款。


简单的说,现购就是所有国家从美国购买军火,必须支付美元现金或者是黄金,不能赊欠;自运就是不能用美国船只将军火运回国,得自己想办法。


对英国来说,自运问题不大,依靠自身力量就可以解决。英国海军整体实力远强于德国,而且拥有庞大的商船队,尽管德国海军在战争的第一年击沉了多艘英国船只,但对于英国进口军火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问题是,现购就意味着英国只能用美元和黄金储备来支付军火采购费用


二战英军


英国从英联邦国家以及部分中立国购买铁矿、石油、有色金属、木材等维持军工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都可以用英镑支付,阿根廷和瑞典甚至同意把收到的英镑存在专门户头上暂时不用,但从美国买军火用英镑就不行了。


好在英国还有不少美元和黄金储备,1939年底时总额大约有45亿美元,可以拿来应急。


同时,英国又强制征收了本国公民手中的美国公司发行的股票,主要是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赫西巧克力公司这类著名大公司的股票,总价值3亿多美元,主要用这些股票的股息购买军火。


二战结束后,用英镑现金补偿了股票所有者,不过要征收高额战时所得税


▲ 加拿大银行总部,二战期间英国在这里储藏了大量黄金和有价证券


从飞机、航空发动机到步枪、机枪和各种弹药,美国能提供的军火,英国基本上都需要购买,所以,到1940年底,这些钱就花的差不多了。


这年9月,英国把分布于纽芬兰到英属圭亚那的十几处土地租借给了美国,用于美军修建陆军航空兵和海军基地,以换取50艘旧驱逐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国的美元和黄金储备快要见底了。


 二战英军


「租借法案」解决危机


1940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收到了丘吉尔的信,这封信经过英国战时内阁批准,实际上就是一份官方文件。


丘吉尔在信中写道,我们不能再以现金支付货运和其他供应品的时候即将到来,他还强调,美国总统和人民一定能够找到将来被大西洋两岸的子孙后代赞扬的途径和方法


在罗斯福的全力推动下,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增强美国防御的一项法令》,也就是最早的租借法案,英国得以不用付出美元和黄金就从美国获得军火。


到1941年底,美国就按照租借法案为英国提供了大约价值55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和食品。对英国来说,最缺钱的阶段终于熬过去了。


▲ 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


增税、借债、卖家产:各种方式筹措军费


除了动用美元和黄金储备应急,英国政府为了筹措战争经费,还想了不少办法,主要的有三种。


第一,增加税收。增税能够迅速增加英国政府收入,而且为了打败德国人而增税也不太会引起民众的反感。


二战期间,英国各种直接税和间接税的税率都有增长。比如所得税,1938年的税率是25%,1941年增加到50%,1946年才下降到45%。


同时,英国还扩大了所得税的征收范围,1943年所得税纳税人的人数是1939年的4倍。从1939年到1945年,仅所得税就为英国贡献了53亿多英镑的财政收入


二战英军


第二,政府借债。借债打仗是英国的传统,二战也不例外。英国的国外借款主要是面向英联邦国家,总额在37亿英镑左右,不过这个数额远少于国内借款。


二战期间,英国在国内先后发行了战时公债、国防债券、国家战争债券、国家储蓄证书等多种类型的政府债券,总额高达150多亿英镑,大多是5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


借债的好处在于,英国政府只需要支付少量的利息,就可以把民众手中的现金集中起来并长期使用,而且避免了由于筹措战争经费而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


 战争公债宣传海报


根据英国在战后的统计,战争期间支付的利息总额只占国内债券总额的大约16%。


第三,变卖资产。从1938年开始,国际资本对英国本土的投资就开始大幅下降,但英国的海外资产所受影响不大,像南非金矿的股票就很受国际投资者的欢迎。


丘吉尔上台后,开始有计划的出售英国的海外资产,以弥补战争经费的不足。


二战英军


不过,由于战争的影响,这些海外资产的售价往往要低于其实际价值。比如,在美国售出的维斯科斯公司,价格只是其实际价值的50%。二战期间英国一共售出了大约四分之一的海外资产,获得了11亿多英镑


此外,英国还大幅增加了在南非的黄金开采量,加大高级威士忌及高档羊毛织物等奢侈品的出口量,这些措施对于筹集战争经费,也有一定效果,获得了大约20亿美元的外汇。


 威士忌品牌Lagavulin


二战期间,虽然美国按照租借法案为英国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但英国支出的战争经费总额仍然达到200亿英镑以上,占同期国民收入的50%左右


不过,巨额的战争开销并没有引发英国大幅通货膨胀,从这个角度看,英国在二战期间的战争经费筹措,总体上还算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到处打仗, 却越打越有钱, 专家: 有一种仗能让美国破产!
二战经典:1943年德军乔装打扮成英军打入英国,企图绑架丘吉尔
二战时英国不投降的底气,再给德国五年时间也消灭不了英国
武器租赁
二战历史大事件(15)《租借法案》雪中送炭
英国“赢了战争,却毁了帝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