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众吃瓜的历史有多久?
userphoto

2018.06.01

关注



作者:崔林格

 审核:王纸巾     编排/制图:Magician


吃瓜群众的历史决定于群众什么时候开始吃瓜。


空调、WiFi、冰西瓜,号称夏天里的三件宝,一样都不能少。古代当然没有空调、WIFI,西瓜对于人民群众的意义不言而喻。

 

 

没有西瓜吃的苦日子古人过了几百年?有人说西汉、有人说南北朝,还有五代、南宋和元代,如今全国人民都能吃上的西瓜到底是何时才传入中国的?西瓜又何以获得“夏令瓜果之王”之殊荣,成为了夏天了人们割舍不掉的“掌中宝”?


西瓜不只具有食用、药用意义,还能与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有机融合。被加工成玲珑可爱的工艺品,利用西瓜皮雕镂西瓜灯就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年一度的浙江平湖西瓜灯节自1991年起延续至今


种粮食费力费心,收成还要上交国家,不如转行种瓜。


成书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金友理《太湖备考》记载:“西瓜:出东、武二山。武山种于田,其产尤多。按,种瓜之利厚于种稻,瓜熟,一利也;摘瓜而即种菜,二利也。半年之中两获厚利,故武山之佃田者多种瓜。及至业主索租,无米以应,往往逋欠。”可见,佃农们对于栽培西瓜显著经济效益有着清醒的认识,甚至于连作为口粮的水稻都退居其次了。

 

我泱泱大国,地大物博,好吃好看还能挣大钱的西瓜如今已遍布全国,如此优秀的物种我国古代又何愁没有呢?


还真没有。


事实上,中国没有发现西瓜野生种,亦无史前考古遗存;而且,古代单音词“瓜”特指甜瓜而非西瓜。也就是说,中国原本并没西瓜。


允许一部分海外群众先吃起来——非洲人才是世界上最先吃到西瓜的人。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至少保有4万种植物。南非及非洲热带赤道附近大量生长的野生西瓜是非洲漫长干季中人和动物的重要水源。非洲地理考察家苏格兰人戴维·利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曾见过非洲土人以及数种野兽食用野西瓜。黑人以斧破瓜,试尝其味道甘苦之后选择甜者食用。苏丹境内是西瓜的初生起源中心,现在撒哈拉大沙漠附近仍有大片比较近缘的野生西瓜。


此外,在埃及古墓壁画中还发现了四千年前描绘精致的西瓜茎蔓和果实图案。须根多而壮,茎蔓长、平铺地面,叶子条形有深裂,叶片蜡质,时至今日,西瓜的外形和性状依然带着沙漠植物的明显特征。

 

▲戴维 ·利文斯敦(1813-1873)

一位苏格兰医生兼传教士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部非洲的探险事业


好消息是,我们与非洲结缘的历史从不令人失望,可以靠非洲朋友的“援助”吃上这种美味的水果。非洲与古代丝绸之路渊源深厚,大量产于非洲大陆的农作物、经济作物、药材和香料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古代中国,其中就有我们的解暑救星。这下等丝绸之路建好,就能顺“路”摸瓜了吧。


也不一定。

 

既有研究表明,栽培西瓜首先从埃及传至小亚细亚地区,距今3000年前传入希腊,公元初传入罗马,16、17世纪后,逐渐传到西欧、东欧各国及美洲。另一路约于公元前 4 世纪向南传至印度;约在公元前1—2世纪从小亚细亚传入伊朗,向北经阿富汗越帕米尔高原传入古代西域地区,继而再内辗转传入中国各地。

 

从我们如今手里捧着的西瓜可以得知,西瓜肯定迟早是要来中国的,至于是何时入境的,历史上有五种说法。


 

西汉传入说:主要依据是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和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都出土了所谓的“西瓜籽”。但经专家鉴别考证这些遗存都不是真正的西瓜籽,而是葫芦或其变种瓠瓜的种子。尽管汉朝已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但并不等于必然有西瓜的引入,现有文献和考古材料并不能对此提供确切证据。

 

南北朝传入说:有人认为《名医别录》(陶弘景)、《南史·滕昙恭传》、《行园诗》(沈约)等文献提到的“寒瓜”就是西瓜。而实际并非如此,元代开始寒瓜才逐渐成为西瓜的一个别名,因此此前所称的寒瓜基本与西瓜无关。

 

五代传入说: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二》所存录的胡峤《陷虏记》记载:“(胡峤) 居虏中七年。当周广顺三年,亡归中国……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由此认为西瓜是胡峤传入的,此说流传最广。

 

南宋传入说:主张胡峤只是见过和吃过西瓜,并没有带回汉地种植,所以西瓜的传入还应在南宋时期。明代刘元卿《贤奕编》对此进行了详论:“中国初无西瓜,见洪皓《松漠纪闻》,盖使金虏贬递阴山,于陈王悟室得食之,云种以牛粪,结实大如斗,绝甘冷,可蠲暑疾。

 

元代传入说:根据明代叶子奇《草木子》(1378年)所述:“西瓜:元世祖征西域,中国始有种。”认为元世祖忽必烈远征中亚细亚带回西瓜。然而许多文学作品则可反驳此观点。如陆俨山《菽园杂记》云:金时王予可南云咏西瓜云:‘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则金时已有之矣。”

 

以上五种观点或论据不足,或有证可依,但都局限于中原汉族地区西瓜传入的时间,而中国种植西瓜的历史不能仅以中原汉地计算,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区,尤其是今新疆、内蒙等地也应纳入中国种植西瓜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吃瓜图”

(内蒙古敖汉旗羊山一号辽墓壁画)


唐朝建立之初就开始逐步控制西域地区,专门设立都护府进行管辖。唐德宗贞元六年(790 年),吐蕃攻占北庭,中央朝廷与安西失去联络。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令回鹘(回纥)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


此后,回鹘人以高昌为中心,开始长期控制北疆地区。一般认为“契丹破回纥”之役发生在辽代初年,此时距离唐末较近。考虑到外来植物的引种驯化以及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可以推知至迟在唐朝末年,西瓜就已经开始传入中国的新疆地区,并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人应该就是我国第一批吃瓜群众。

 

契丹征讨回鹘得到西瓜种而植之于辽境。金国先灭辽,接着又灭北宋,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与南宋对峙。在这个阶段,金人从漠北塞外携带西瓜种至于已变成金国属地的中原进行种植;由于使者及民间的交往,西瓜在南宋初年就传播到江南地区,进而逐步广植于全国各地。

 

西瓜传入中国后,发展非常迅速。明代的《本草纲目》和《群芳谱》等著作都记载西瓜已是南北处处有之,但南方西瓜品质还是稍逊于北方所产。发展到清朝、民国时期,南北西瓜已经难分伯仲,并在全国形成了很多著名的西瓜产区,如河南汴梁、山东德州、陕西关中、江苏南京、浙江平湖、江西抚州等地。

 

扩展至全国各地的西瓜产地是吃瓜群众队伍形成的首要条件,而品种更多、口感更佳的西瓜则是使吃瓜群众队伍壮大的必要保障。


中国传统的西瓜品种也十分丰富,方志物产中记载的西瓜品种名称在80个以上。果实大小多种多样,大则有沙白瓜这样十余斤至三四十斤者,小则有如饭碗大小的马铃瓜和滨瓜,仅重一二斤;形状上,有圆形、椭圆形、有两端微锐的橄榄瓜以及长如枕头的枕瓜;皮色由白、绿、深绿到黑色;瓜瓤有乳白、淡黄、深黄、粉红、大红等颜色;瓜籽有极小如米的米子瓜。


部分西瓜品种结实也别具特色,崩瓜、棚上瓜等适宜于挂棚而生。当然,作为一种水果,西瓜的味道还是最为人所看重的,很多优质品种往往都注明“味甘美”“极甘”“味甘多浆”“味佳”“味尤胜”“松脆甘美”等来形容之。

 

▲老平湖人记忆里的“平湖西瓜”指的就是“马铃瓜”


为了将西瓜种好,历代瓜农不断总结和提高栽培技术经验,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元代农书《农桑辑要》《王祯农书》中都有关于西瓜栽培方法的记录;明代王象晋《群芳谱》(1621年)则对西瓜选种、下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清代乾隆年间张宗法《三农纪》(1760年)对西瓜的栽培、驱虫、贮藏等技术作了更为系统的总结。愈发成熟的栽培技艺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古代西瓜生产的发展。

 

吃瓜不忘种瓜人,身为炎炎夏日里“吃瓜群众”中的一员,躲在空调房里吃瓜的同时,不光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也不能忘了当年那位将西瓜籽带入中国的先祖啊。

 

☛本文节选自:刘启振,王思明:《略论西瓜在古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7年4月,第1-4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瓜在宋朝时传入我国?并不是!一口气搞懂西瓜的前世今生
农民种瓜不卖瓜,亩赚8000元,农民“脱贫”的好项目
水果邮票(二)有关资料,都来看看吧!
西瓜的拱式气雾栽培
听说,中国人一年吃掉了16000000000个西瓜!
七月食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