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的信息加工深度:怎么学习效果才好?

许多学生或上班族正处于个人成长的攀升期,他们不放过任何碎片化的闲暇时间,饥渴地汲取任何高质量的知识类信息。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地铁里戴着耳机,耳机的另一条连着的智能手机上,正用各种app播放着听书节目。

节目里,有的是真人朗读某本书的原文,有的是机械化的电子发音来朗读书籍原文,还有的是真人替你把书中的重点单独拎出来讲一遍。一本几十万字的书,浓缩成不到一万字的讲稿,半小时就能听别人讲完。

用耳朵听书,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读书。毕竟此处的“读书”是“学习”的近义词。用眼睛看算读书,盲人触摸盲文也算读书,听别人朗读书籍,当然也算是读书。

那问题来了。这种听书的学习方式,究竟有用吗?

有人在听完别人读书后,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效果拔群,以前用在看电视剧和读小说上的时间,现在全都用来听书了。自己听得不累,学得又开心,而且还积累了好多有用的知识。上午听完的书,下午就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派上用场。

有的人刚开始听书时,也觉得不错。但到了半年甚至一年以后,开始有了些反思,觉得自己钱也花了,时间也花了,但水平却没啥进步,知识也没什么长进。听了好多大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觉得听书学习很好,有人却觉得没有收获呢?

此时,我们就需要反思,究竟什么才算是学习,什么不算是学习?

从心理学,也就是人类行为学的角度看,“学习”是因经验导致的人类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的持久性改变。换言之,如果你的行为有了持久性的变化,那就算是学习了。如果是持久性的变好了,变强了,那就是在往好的方向学习。如果变差了, 变弱了。那就是往差的方向学习。

日常说的学习,仅仅指往好的方向学习。如果我们在听书学习后,考试分数变高了,工作绩效变高了,学习效率变高了,整个人变得更自信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变强了,从言谈举止中给他人表现出的印象也变好了,那就算是在有效学习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何有的人在听书学习后,实现了刚刚说的那些行为的持久性改变,而有的人却没有产生行为改变呢?

从信息加工深度来看,可能有的人在听书时,没有动脑子思考,信息加工深度极低。而有的人则在深度思考,将听到的声音信息进行了深度加工,从而真正掌握了那些声音所编码的知识类信息。

什么叫信息加工深度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下面这几种信息处理方式,其信息加工深度一般是逐级递增的:

1.用眼睛看,但不发出声音(也不能默念)地阅读一本语言不通的外文书。

2.用眼睛看,但不发出声音(也不能默念)地阅读一本的以母语写就的书。

3.发出声音地阅读(或默念)一本以母语写就的书。

4.发出声音地阅读(或默念)一本以母语写就的书,同时还会停下了思考书上给出的练习题。

5.发出声音地阅读(或默念)一本以母语写就的书,同时还会停下了思考书上给出的练习题,并将练习题答案写下来,和老师或同学就题目及其答案进行讨论。

6.将一本外语书翻译成自己的母语,并完成书上的练习题,同时和原作者就书上的内容进行探讨和交流。

在第1种情况下,语义信息的加工深度等于0。那本书我们根本看不懂,自己只能识别一位无意义的图像符号信息。

而第3种情况之所以比第2种情况高,那是因为在短时记忆(可以理解为人脑中的内存)中主要是以声音的形式在编码信息。所以,一般情况下,声音比图像更能引起我们对语义信息的深度加工。

第4种情况在第3种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不断实践问题解决。做练习题,就是在为未来的真枪实战做准备。这里说的练习题和大家中小学的考试题有所不同,和职场培训中的练习题更相似。对职场新人进行的培训中,所采用的练习题都是将来的工作中会遇到的类似情况。而中小学的考试题,有许多是将来用不到的。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符合用进废退的原理。

6之所以比前5项的信息加工深度更高,就是因为翻译不仅仅要求自己能吸收信息,还要能输出信息。译者不仅要学会原作者在书中蕴含的知识,还要将其编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体系中的符号。换言之,理解加表达的难度大于理解本身。而克服这种高难度的智力活动,这本书就是一种高深度的信息加工。

在我们明白了“学习”、“信息加工深度”等概念之后,再来思考听书学习是否有用这个问题,那答案就简单很多了。

如果在听书学习时,维持了较高的信息加工深度。比如时不时暂停一下,记个笔记,和周围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探讨一下其中的问题,甚至将听书的内容做成presentation的一部分,然后分享给他人,那么学习效果就会很好。

如果在听书学习时,加快播放速度,让声音迅速在耳边流逝,脑子里面基本上不去思考,或者只留下对若干支离破碎的词句的印象。从来不找他人讨论,从来不做练习题,从来不去进行有难度的深度反思,那么学习效果就比较差,哪怕学了半年甚至一年,进步也很微弱。

所以,对于有志于个人成长的人,如果想要采取读书或听书或看视频这样的学习方式,那么最好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信息加工深度。找他人一起学习,互相讨论,就是一种很简便的方式。《学记》里就说的很好:读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提升信息加工深度的方式有许多,找人讨论、做练习题、参加考试、写文章、做pre等等,都比仅仅听声音或者看图像符号要好。但它们并不是轻松的。

请大家回顾下本文的第6自然段。其中提到,某人在陈述自己的听书学习经历时说,“自己听得不累,学得又开心,而且还积累了好多有用的知识。”

这种说法严格来说是错误的。那个采取高信息深度加工式学习的人,其实会比低信息加工深度要累很多的。他之所以觉得不累,可能是乐在其中,所以乐此不疲了。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过程超有趣,轻轻松松就能取得好结果的学习方法,那几乎肯定是骗人的。真正有效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很累的。如果你真正热爱其中的过程,那就可以用快乐来掩盖辛苦,但不可能就不辛苦了。

学习大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学习是为了进步,而进步的前提就是承认自己当下的不足。我很少看到有人开开心心地承认自己当下还很无知,还很愚蠢,需要变得更聪明,更博学。而且,变得更聪明的过程则要求自己走出舒适区,迎接必要的难度和挑战。我也很少看到有人情愿走出舒适区。大部分走出舒适区的人,都是经历了痛苦的挫折后,被残酷的生活现实所逼迫,才不得不走出舒适区的。

不过,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一个不用他人逼迫就愿意迎接挑战的人,一个愿意时刻反思自己当下的无知和不足,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求知的欲望的人,那真要恭喜你了。你在统计学上,一定是个另类。而这世界上大多数的突破性的成就,都是由这极少数另类所贡献的。

认真想

致力于普及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

ID:Reason-Edu

认真想小助手微信号:Reason-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什么“听书”不流行?
微信读书听书怎么更换声音
#日更修行# 如何能高效的阅读,说说我最...
送给大家一个听书的好地方
听畅销全球的文学名著系列(1-8)
最美心境是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