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密之死与瓦岗崩溃:同样出身世家名门,李密和李渊到底差在哪儿
前文提要:大业十四年的四月——也就是义宁二年的四月,干掉隋炀帝之后的宇文化及带领江都骁果军到达洛阳附近,本已陷入长达一年半艰苦卓绝的攻守战的东都军和瓦岗军竟然决定联手对抗宇文化及。李密在击败宇文化及后原想凭借此功摇身站上东都的权力高位,却未曾想到在洛阳等待他的是严阵以待的王世充。

不过事情坏就坏在这打法太难看了——防守反击总是不如长传冲吊全攻全守看上去那么华丽——李密麾下的将领如陈智略、樊文超以及单雄信等大多对此表示不屑:“王世充兵微将寡,我方的兵力几倍于对手,兵书上说“倍则击之”,打败他是轻而易举的”(如果只是通过搞疲劳战术而不是以堂堂之阵打败王世充,怎么显现得出将军们的才华呢?)陈智略、樊文超他们这么说是因为他们是降将外来户,所以需要找这个大好机会来表现一把,而单雄信则由于不太受李密亲信也想凭这个机会在瓦岗军内扬威立万,确立自己的地位。

结果主战派占了上风,瓦岗军和东都军真的就依邙山列阵展开了野战。时间是武德元年的九月。

▲图/网络。

战役一开始,瓦岗军就连损大将——先是王世充派骑兵突袭单雄信军营,李密派裴行俨和程咬金前去救援,结果裴行俨由于攻击位置太突出遭到王世充的伏击,被弓箭射伤坠马,程咬金上前救援被王世充的骑兵用马槊在身上钻了个大窟窿,两人虽然共骑一匹马逃了回来,却双双因伤退出战斗。仅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李密部下就有十几个将领受重伤。

王世充趁热打铁,当天晚上又率领主力去劫李密大营——他先派手下一个相貌和李密差不多的人扮作李密的样子,把他绑起来,等劫营的时候,趁着李密军中大乱,绑着这个家伙绕着军营走,边走边大呼小叫“抓住李密了、抓住李密了。”当时天色一片漆黑,也看不清人的具体模样,东都军听后士气大振,瓦岗军则全线溃乱。陈智略、张童儿等那些宇文化及的旧部,投降瓦岗军本来就是权宜之计,对李密也没啥忠心可言,这个时候就纷纷投降了王世充。李密无奈之下只好率众逃往洛口。王世充乘夜色围攻偃师城,偃师城内的叛徒直接出降,结果裴仁基、鄭頲、祖君彥等几十个李密集团的骨干战将和幕僚都成了王世充的阶下囚。

▲图/网络。

王世充拿下偃师后再接再励,直逼洛口而来。李密还没来得及退进洛口仓城,驻守洛口的李密长史邴元真已经暗中派人联络王世充准备出卖他邀功了,不过幸亏李密派出的暗探探知了这一消息,于是他准备将计就计,引诱王世充前来而在他全军忙于渡河的时候来个反突击,(偃师城位于洛水北岸,洛口仓则位于洛水南岸,王世充要攻洛口必定要先渡过洛水。)不过人要是倒霉起来喝口凉水都塞牙缝,李密就是这样的——他派出去警戒侦查的斥候竟然昏了头没发现王世充的军队渡河,(这其中很难说没有猫腻,竟然有人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搞不好是斥候故意放水。)等到李密准备发动袭击的时候,才发现王世充已经全军渡过洛水做好了战斗准备。

更倒霉的事情还在后面——单雄信这个时候结营自守,根本不听李密指挥——这个人是瓦岗军左武侯大将军、外马军总管,指挥的是瓦岗军骑兵的主力,号称“飞将”。瓦岗军虽然号称百万,那是因为各郡的反隋力量只要在李密那里递个投名状挂个名就算的,真正的核心也就那几万人,主要就是内军四骠骑、裴仁基父子、徐世勣、单雄信所部。当时徐世勣在黄河以北的黎阳,裴仁基父子老爸被王世充抓获儿子身受重伤,内军四骠骑中程咬金受重伤,王伯当还在金墉城,(内军四骠骑明确有记载的只有秦琼和程咬金两个人,另外两个是谁还不确定,大概是王伯当、裴行俨和罗士信三人中的两个,以王伯当和罗士信的可能性最大,不过也有人根据《旧唐书.秦琼传》的记载推测是吴黑闼和牛进达(牛进达就是牛秀)。)——这个时候单雄信再来个不听使唤,李密身边也就基本没多少可用的力量了。

▲图/网络。

李密自忖凭手头这点力量无论如何对付不了王世充,只好再放弃洛口,逃往虎牢关(唐代史书中将虎牢称为武牢,那是为了避李虎的名讳)方向。而单雄信和邴元真随即就投降了王世充。

瓦岗军诸将在一起商议下一步的打算,李密想去投靠黎阳的徐世勣,以老徐为依托反攻王世充——因为当时徐世勣在瓦岗军诸将中实力最强,有兵有粮,对投降王世充的瓦岗军旧部也有很强的号召力。但是部下有人不同意,说:“主公你当初摆下鸿门宴杀翟让的时候,差点连带把徐世勣砍死,现如今虎落平阳的时候去投靠他,真的可以保全自己么?(焉知小徐不会惦记当初的砍颈之仇找这个机会报复你呢?)”李密一想也是,只好另谋他途了。

李密在偃师和洛口失败之后,金墉城成为瓦岗军在东都附近的唯一大据点。王伯当独木难支,只好放弃金墉城退守到黄河以北的河阳县。王伯当是李密亲信,手头也算有些兵力,于是众人放弃虎牢渡过黄河去和王伯当会合。

溃兵们聚在河阳谋划下一步的打算。依着李密的意思,首先是要守住黄河防线,阻止王世充北渡黄河,然后一方面联络黎阳的徐世勣(徐世勣始终以瓦岗军自居,并没有公开和李密决裂,所以至少明面上还是李密的部属),另一方面守住北面的太行山,以汲郡和河内郡为依托谋划反攻。但是李密部下大多已经丧失斗志,认为无力再与王世充作战,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去关中投靠李渊。王伯当也表示坚决跟着魏公走到底。

▲图/网络。

跟随李密西行入关的有大约两万人,从当年八月出发,到十月份抵达长安,一路上历尽艰辛。而其余的瓦岗军旧部则大多投降了东都王世充——除去徐世勣坚守黎阳仍然打着瓦岗军的旗号外。

李渊对于李密的到来还是挺欢迎的——至少表面上是如此——授予李密光祿卿、上柱國、邢國公的官爵。要说这官职也不算小——光禄卿是九卿之一,正部级的官,上柱国是勋官的最高级,刑国公也是除皇族外官僚的最高等级爵位。并且把他舅舅的女儿独孤氏嫁给李密,(也就是独孤信的孙女,不知道是不是独孤陀的女儿?八柱国家族之间的又一桩联姻。)王伯当则被任命为十二卫之一的左武卫大将军——然而这距离李密的期望毕竟还是有差距的——当初你李渊起兵的时候还和我称兄道弟,言辞卑怯,亏得我那时在东都厮杀,替你挡住了江都的隋军,现如今你坐上了这至尊的宝座,也不说封我个一字并肩王做做,甚至连个台省的长官(尚书令之类的)也不让我做,却只叫我做个只管迎来送往的光禄卿。——至于跟随李密入关的部下,待遇也不怎么样,有关部门给予的物资供应不太及时,部队甚至经常吃不饱饭,有一些人开始讲怪话发牢骚。另外唐政权内的腐败分子向来不少,甚至有些经常来向他敲诈,讨要珍宝的,弄得他很是不爽。(就是类似《鹿鼎记》中的韦小宝那样的角色,对付降清后的冯锡范的手段)

李密在长安做了不到一个月的光禄卿,西北前线传来了李世民击破薛仁杲的捷报,作为大唐皇朝负责礼宾任务的最高官僚,李密被派去迎接大军凯旋。这就出现了前述的那一幕——大唐光禄卿上柱国邢国公李密在豳州迎接得胜还朝的大唐秦王李世民。

▲图/网络。

作为曾经拥兵百万问鼎中原的一代豪杰,据说李密一开始并没有把唐朝君臣放在眼里,直到见到李世民之后,才衷心叹服,私下里对殷开山说:“这才是英明的君主啊,没有这样的人物,怎么能平定祸乱呢?”(这是正统史书《资治通鉴》的说法,本人只是引述,不考证其真假。)

魏征也跟着李密到了长安,苦于没人举荐,不受赏识,就自告奋勇要去招降徐世勣。当时李渊有乘机在关东大捞一笔的打算,派了自己的堂弟淮安王李神通为东线的统帅,正忙着招降纳土,于是任命魏征为秘书丞(秘书省的次官),派他去招降徐世勣。徐世勣果然派他的长史(幕僚长)郭孝恪(此人是襄城郡阳翟县人,也是相当杰出的用兵家,后来成为唐朝的第二任(也有可能是第三任,不确定)安西都护,为大唐在西域的早期扩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长安献土纳降。李密对徐世勣虽然猜忌,小徐对李密的忠心那可是没话说——徐世勣降唐依然打着李密的旗号,把文件通过李密递上去的,算是给足了李密面子。李渊很欣赏徐世勣的忠心,赏赐他为国姓李姓,于是往后的史书中就把徐世勣称为李世勣了。

▲图/网络。

 《旧唐书.李勣传》:“武德二年,密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朝。其旧境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勣并据之,未有所属。”由此也可见李勣在原瓦岗军系统内实际是其东北军区的总负责人。

大概就是徐世勣归降时的这个小动作又刺激了李密的神经,使他觉得自己在瓦岗军旧部中还是挺有号召力的,如果自立门户还有机会再争一把天下,于是他去找王伯当商量。王伯当是李密的忠实粉丝,他说:“天下的事情哪里逃得出主公您的算计啊,徐世勣在黎阳,张善相在罗口,河南兵马都在您的掌控之中,又岂能久居人下?”于是李密打着要去河南招降旧部的旗号,找机会出了长安。

其实对于李密此次东去的目的李唐政权内并非没有有识之士能够认识清楚,所以李密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很多人就跳出来反对——这可能更增加了李密的恐惧,所以他一到关东就打出了自立的旗号——但是李渊并没有阻止李密东去的打算,因为他有自己的盘算——武德元年十二月,秦王李世民被任命为太尉、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蒲州、河北諸府兵馬並受節度,其后李世民以武德二年元月出镇长春宫,开始全面主持东征事宜。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才是一张真正的大牌。相较之下,李密所领东出的不过大约一万左右的兵力,又没有占领任何具有战略意义的据点,作为先发投入河南战场,不过是李渊投石问路的一颗棋子而已。只要李世民的陕东道(大)行台能够正常运转,李密的叛附或者死活已经根本不足以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顶多不过是送给东都的一个大鱼饵而已。

可怜的是李密本人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还在做他的召集旧部争夺天下的迷梦。武德元年十二月,李密在距离潼关不过一百来里的桃林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往西约五十里,在黄河南岸)举旗反叛,并派人召其旧部伊州刺史张善相派兵增援(此伊州并非后来西域的伊州,而是以伊水为名,大约是古代伊阙附近,在今河南省嵩县和伊川县之间的位置。)夹在桃林县和伊州之间的是唐朝新设置的熊州和穀州(这两处地方都在原隋朝河南郡境内,距离洛阳的航空距离只有大约三五十公里,乃是武德元年初东征的时候唐军新获得的土地,谷州即原隋朝河南郡的新安县,熊州即原河南郡的宜阳县,分别位于洛水和谷水边上)。李密放出风声说要去打洛阳,使人以为是要从唐军北部的谷州防线通过,而实际上他做的从熊州暗度陈仓去伊州的勾当。不过唐朝派驻熊州的行军总管盛彦师识破了这一计策,预先在李密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下了大量的伏兵,结果在半路把李密和王伯当射成了刺猬。

▲图/网络。

李密之死震动天下,《旧唐书》列传中把李密排在众多反王的首位并单独成篇,足见其超然的地位。他的死标志着隋末的战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农民暴动为代表的反隋起义被群雄逐鹿的争霸战争所取代。

不过如果仅从李密生命最后几个月的历程来分析,这个人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自身性格以及身份背景都存在不小的缺陷,恐怕很难成就更大的伟业。其本人尽管也是出自八柱国之家,但是论辈分李渊是李虎的孙子,李密则是李弼的曾孙,其实比李渊小了一辈;论身份李渊继承了李虎唐国公的爵位,乃是李虎这一房系的族长,而李密只是继承的其父李宽蒲山公的爵位,(李宽并非李弼的嫡长孙),而其祖父和曾祖父的魏国公的爵位并没有落到李密这一支的手中,显示其本人在李弼房系中的地位之低下(虽然后来李密篡夺瓦岗军的领导权后也曾自称魏公,表示继承李弼政治遗产的意思,不过毕竟只是自己授的)。更加糟糕的是,由于早年参与杨玄感事件,累及家族成员,在隋朝的株连制度下被干掉了很多同族子弟,致使他即使后来坐上了瓦岗军的第一把交椅,也没有能力像李渊那样把自己的政权发展成一个大型的家族企业——连同族的李仲文、李仲威兄弟都是倒向长安政权的,可见他的政治号召力实在不怎么样。没有足够强大的血缘纽带连接的松散政治联盟总是比较容易拆散的,大势所趋的事情有时候很难凭个人努力来挽回的吧。或许从他杀翟让的那天起,就应该有终有一天面对众叛亲离的绝境的觉悟了吧。
又一个英雄逝去,而活着的英雄还在战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帝王权术:李渊借刀杀李密
隋唐时期瓦岗五虎将都有谁,他们最终的结局是如何
揭秘唐高祖李渊夺得帝位之谜
如果李密与翟让没有反目,瓦岗军可以称霸天下吗
瓦岗五虎将之王伯当简介 王伯当是怎么死的?
瓦岗寨首领李密的克星到底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