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为什么在众多谋士之中最看重郭嘉? | 刘三解

三解按:这是一个“可以听”的系列专辑,觉得文字麻烦,可以扫描二维码。

上期节目,我们解剖了曹操霸府这只“麻雀”,一点一点地摸清了“军师祭酒”、“军谋祭酒”和“军祭酒”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对“军谋祭酒”的岗位职责进行了确认,说明“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基本岗位职责,与戏志才、郭嘉并无不同,只是因为陈琳、阮瑀、路粹等人的文采斐然,才掌管了曹操的文秘工作。

也就是说,郭嘉的岗位职责,应该与王粲等人相近,地位上,反倒还低了一层,这是怎么回事呢?

以陈琳为例,他在袁氏灭亡后转投曹操时,郭嘉依然健在,则其任“军谋祭酒”,郭嘉仍为“军祭酒”,名位高于郭嘉,究其原因,在于陈琳早在何进手下,就是大将军主簿,逃难冀州,袁绍又命他“典文章”,是早已天下闻名的文学名士,而郭嘉,按照《傅子》中的说法,是:

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

也就是,当时人往往不知道郭嘉的名号,唯有见识广达者才以他为奇才,而曹操军中的“名位”,参考《魏公劝进笺》中一群在史书中连只言片语都没留下来的名字,并不像很多曹操粉丝想象的一样,完全“唯才是举”。

恰恰相反,曹操对郭嘉的任用,才是破格,《荀彧别传》就提到:

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

翻译下,就是荀彧举荐人才不墨守成规,戏志才和郭嘉都因为不谐于流俗而受到讥讽议论,而杜畿性格高傲又缺少文才,却都被荀彧发掘出智慧妙策的长处而举荐,最终各自名扬天下。

也就是说,戏志才和郭嘉在当时都是负面评价为主的名声,这在“察举制”的时代,对于入仕来说,几乎是灾难性的,如果没有荀彧的推荐,曹操的赏识,郭嘉连个掾属都混不上的,只能在郡县当个小吏到头儿了。

所以,你只有理解东汉选官体制的惯例,才能明白,曹操任命郭嘉为“司空军祭酒”已经是绝对的厚待了,按照秩级来说,杂号将军为二千石官,中护军为比二千石官,祭酒在他们中间,自然是二千石官,所以,才有“丞相军祭酒”领郡太守的情况,魏国肇建之后,“军谋祭酒”和“军祭酒”也纷纷任九卿、侍中。

当然,如果郭嘉活到这个时候,应该也会像之前的“司空军祭酒”董昭一样,升任“丞相军师祭酒”,对标的职位,也就是魏国排名靠后的九卿,可也就这个水平了

因为在曹操军府之中,真正担当谋主角色的,是“军师”荀攸。

见《三国志·荀彧传》:

是时荀攸常为谋主。

对于俩人的功绩评价,也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比如,《三国志·荀攸传》记载:

冀州平,太祖表封攸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于是封陵树亭侯。

翻译过来就是,冀州平定后,曹操上表为荀攸请封,表中提到,荀攸自从辅佐我之后,每次战役都跟随参谋,胜利之战,都是荀攸的谋划。于是,封他为陵树亭侯。

郭嘉此时,也被封为了洧阳亭侯,不过没有记录表文。

两个人都有表文,也就是官方评价的,实则是建安十二年,曹操征柳城回返之后的大封功臣。对刚刚去世的郭嘉,奖励是为其子增食邑至千户,表文原话是: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翻译下,军祭酒郭嘉,跟随我已经十一年,每有大事廷议,或是临敌应变,我的策略还没想好,郭嘉已经顺势补全完善,平定天下,他的谋划之功很高。

而荀攸的表文原话则是:

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

翻译过来,即政治、奇谋,安定朝廷内外,荀彧是首功,荀攸就是老二。

而荀彧一直为曹操安定后方,真正一直跟随从军献策筹划的,实际上是荀攸,也就是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参谋长,而非郭嘉。

对此,《魏书》中记载曹操征柳城后到荀攸官舍时的比喻,已经表露得明明白白,原话是:

昔高祖使张子房自择邑三万户,今孤亦欲君自择所封焉。

这是用了汉高祖刘邦让张良自己选择封邑三万户的典故,说,我现在也想你自己选封地,张良不是谋主,谁是呢?

所以,郭嘉并不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谋士,但却应该是曹操最喜欢的谋士,因为他在郭嘉死后给荀彧写信说过:

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还写道: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

前者说的是郭嘉是“知我者”,而后者说的是,郭嘉这人对于时事、兵事,见解都超过常人。

听起来是单纯的追思吧?

重点是,《三国志·郭嘉传》里的另一处记录:

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翻译过来就是,郭嘉这人看问题深刻通透,又有谋算的格局,通达文书及人情的道理,所以,曹操说,只有郭嘉最能体会我的想法。

在《魏书》收录的曹操表文之中,还说道:

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

所谓“大议”,其实就是汉朝自开国开始就采取的“集议制”,“发言盈庭”借用了《诗经·小雅·小旻》中的典故,全句是: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也就是说,郭嘉敢于建言,不怕担责任,所以,曹操给荀彧追思郭嘉的信里,特别提到了,郭嘉哪怕丢掉性命也要让曹操建功的忠心、道德,一个词儿就是,无我。

结合这些信息,最直白地解释就是,郭嘉这人智商很高,脑子很好使,和我曹操最投脾气,他知道我在想啥,要啥,一心为我好啊!

反观荀攸,《魏书》中记录曹操之令文说道:

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馀年,无毫毛可非者。

曹操自述与荀攸相处20多年,没有哪怕一点小事的毛病,这种感觉,就与《三国志·荀攸传》中好友钟繇评价荀攸:

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翻译一下,就是我要干点什么事儿,反复研究推敲,自己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修正的地方了,拿去问荀攸,他的答复每每超出意料。

啥意思?

就是荀攸的智慧,完全罩住了钟繇,所以,哪怕钟繇自己都看不到的问题,他也能指出和改善,那么,对于主君曹操,只要他不想说,不想担责任,曹操自然什么也看不出来,面对这样的下属,曹操怎么会有智商上的快感?

恰恰相反,怕是只有自卑感吧。

这一正一反,其实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出郭嘉在曹操幕僚团中的角色,他是个优秀的“捧哏”演员,一个高明的“智力服务员”,而真正的谋主、参谋长,其实是荀攸。

那么,为什么在我们的印象里郭嘉多有“奇策”,而荀攸反而存在感很弱呢?

答案究竟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话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到底有多厉害?
曹操的第一谋士,郭嘉都只是他的替补
解谜郭奉孝:神秘的官职“军师祭酒”到底是干嘛的? | 刘三解
尚书令荀攸,军祭酒郭嘉,为何唯独程昱以车骑将军配享曹魏太庙?
郭嘉做了曹操11年的军师祭酒,都没升职,本事平平?
郭嘉:我这一生,你了解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