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可忽视的“技术含量” ——从苏东坡和他的《论画诗》说起
2015-08-10 李珂 中国书画报

□李珂

  苏东坡是诗词文章大家,书法亦属一流,但是若论画画,客观地说,充其量也就相当于现在老年大学的初级班学员水平。更有意思的是,苏先生跟古今大部分书画理论家犯同一个可爱的毛病——手低眼高嘴厉害,就是列宁说的那种典型的“理论巨人,实践矮子”。他们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在学术方面高屋建瓴、颇多建树,于美学理论更是强项,又掌控着主流媒体话语权,动辄指点江山、引领潮流,且出口成章,名言警句妙语连珠,在画坛广为传诵。比如《东坡语录》中的“胸有成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等,确实都相当精辟睿智,对中国画的发展繁荣也确实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然而,“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理论家们一旦晒出自己的作品——号称逸笔草草的“文人画”,不过是信手涂鸦、粗制滥造出来的稚陋丑拙、乌七八糟的东西,往往令人瞠目掩口、忍俊不禁。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理论与实践毕竟是两码事。中国画,既是艺术,又是技术,就像诗词、京剧和世界上所有艺术门类一样,都是既有赏心悦目(耳)、美妙动人的艺术含量,也有超高难度、独具特色的技术含量。比如“笔墨”二字就蕴含着极其丰富复杂的技法技巧,除了“三矾九染”“五笔七墨”“墨分五色”“十六皴”“十八描”……仅“笔法”就有“干、湿、枯、渴、焦、颤”“勾、勒、皴、擦、点、厾”;“墨法”有“烘、染、破、泼、积”;“用水”则有“铺水”“喷水”“渍水”“撞水”等诸多技法。因此,一幅画、一件艺术作品,技术含量不仅与艺术含量成正比,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比艺术更重要,因为它是基础和载体。实践早就证明,任何项目的艺术从业者,都必须从勤学苦练基本功开始,经过长时期艰辛努力,才能逐渐掌握运用本专业技术,而绝非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地即可达到“技艺超群”的完美境界。

  还说苏东坡。他的本职工作始终是做官当国家干部,别说压根不同于“荆关董巨”“四王吴恽”和齐白石、张大千们那样的专业画家,就连”掷去乌纱”在仕途“半路出家”的郑板桥、吴昌硕们也比不了。他一生宦海沉浮,且爱好广泛,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没打算)去踏踏实实练习绘画基本功,熟练掌握各项技法技巧。因此,他在欣赏品评绘画作品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流露出轻视“技术因素”“技术含量”的片面错误思想。比如他那两句“论画”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典型代表。

  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白话,意思就是“画嘛必须像嘛,不过是小屁孩的见识”。

  这种偏激的审美,审美的偏激,如果仅仅作为一家之言,从学术争鸣角度来说不无存在价值。但是令苏东坡本人也始料不及的是,在21世纪中国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背景下,他这两句“论画诗”竟然被某些人当成理论指南,奉为金科玉律,甚至顶礼膜拜、拔高到近似于“一句顶一万句”的“最高指示”。他倡导的“文人画”也被吹捧忽悠到吓人的高度,似乎代表着中国画的最尖端水平和最高层境界……

  其实所谓“文人画”,根本就是一个不能成立的伪命题。因为用绘画者的身份、职务、官衔、年龄乃至性别等等与技艺无必然关系的东西来命名具体“画种”,本身就是荒谬错误、没有意义并容易产生歧义的。况且“文人”群体本身就很难准确定位定义,尤其是在文化高度普及的当代社会。所以“画种”只能用题材、体裁或工具材料来定义和区别,比如山水画、花鸟画,或工笔画、写意画,以及油画、版画、水粉画。任何“画种”之所以成为“画种”,正是因为首先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含量。无论哪个“画种”,都是技术含量越高,难度越大,就越能产生优秀、感人的传世作品;反之,技术含量越少,门槛越低,作品的质量就越差越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这个道理。

  画画、论画只注重“形似”和矫枉过正、不注重“形似”都是片面谬误的,而提倡“形神兼备”的“六法”才是中国画最权威、全面的标准。

  既然苏东坡的“论画诗”明显片面谬误、违背“六法”,为什么还会广泛流传呢?

  笔者认为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在客观上迎合了某些人的惰性心理、懒汉思想。到了现当代社会,又为不学无术、急功近利者“快出名、快赚钱、快发财”的欲望追求提供了“来自名人”的“理论支持”。

  这些长期“混”在书画圈里的人都是既聪明而又精明的,他们虽然高举和挥舞《东坡语录》,但绝不会明目张胆地反对“六法”,更不会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画不像”,而是故弄玄虚地说自己是“不画像”,用诸如“写意”“文人画”“当代××画”之类冠冕堂皇的旗帜充当拒绝批评的“挡箭牌”和藏拙盖丑的“遮羞布”,兜售贩卖形形色色的垃圾作品。由于这部分人人多势众,再加上书画市场上的高价买家绝大多数是外行,所以由“画不像”到“不画像”在画坛上竟然逐渐形成了风气和潮流。

  至于所谓“新文人画”“当代文人画”,说穿了,不过就是这些人玩弄的花样和噱头而已。据艺术评论家郭兆胜先生的考证,现当代社会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早已消亡不存在了,所以现在的所谓“文人画”云云纯属荒诞无稽之谈。(参见《“文人”不存,“文人画”安附》载2015年第20期《中国书画报》)

  行文至此,笔者忽然“突发奇想”:为了中国书画的繁荣发展,为了在画坛树立起重视技术含量的正派风气,中国美协和中国书协是否考虑订立一个制度,规定每个会员必须定期参加本专业的技术性考核。考核可分工笔、写意两大类,然后画山水的按指定皴法当堂分别画几幅山水画,画花鸟的按指定画不同种类的花鸟,画人物的当堂完成几幅自画像。书法测试要求会员当场(悬腕或悬肘)书写几篇包括大、中、小字体的正楷。

按说,这个要求不算过分,标准也不算过高,但是倘若真的实施,后果如何?大家可以自己去想象……


来源:《中国书画报》新闻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近现代中国画家,怎样排名?
管窥庄毓聪先生的书法艺术——兼论书法和写意花鸟画的关系
古代山水画
中国画传统本质属性的探讨?(2)
苏东天| 谈谈“文人画”
中国绘画大师董寿平绘画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