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寒柏的字并非上乘,兰亭金奖作品形式传统,但缺乏古意

第七届书法兰亭奖已经尘埃落定,唯一的金奖落入崔寒柏囊中。这让很多书法爱好者长吁了一口气,这届兰亭奖终于没让丑书、流行书风折桂。崔寒柏的字在传统基础上有自己的面貌,不失为一件好作品。但要说这样的字属于上乘之作,能够撑起“兰亭”的名号,显然还是份量不够。

由于有书圣王羲之的加持,“兰亭”早已不仅是个亭子了,而是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传统文化,同时也代表了书法的最高水平。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能够入展,按照传统书法的评判标准,都应该是上乘之作,才能对得起“兰亭”这个名号。由于有这样的心理期待,人们自然将关注和挑剔的目光锁定在金奖作品上。

仔细欣赏崔寒柏的作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费了不少心血。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也没有脱离书法传统。这是最为广大传统书法爱好者称道的地方,但是如果长时间欣赏,就会发现,崔先生的字虽然很漂亮,但却并不耐看,也就是看久了会产生一种乏味的感觉。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字没有古意。

这里所谓的古意,其实就是指书法的气韵。由于古人的书法向来重视气韵,呈现一种别样的意味,现代人把这种感觉称为古意。但凡好的书法一定不是与西洋美术接轨,而是与古人接轨,只有写出古人的意蕴才算真正的好书法。如果只有形式美,而没有意蕴美的字,称不上上乘书法,崔先生的字就缺乏古人的意蕴,好看而不耐看。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缺乏学识修养的支撑。古代书家都是积学大儒,清代大书法家赵之谦在《章安杂说》中就说:书家有最高境界,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积学大儒必具神秀。意思是说,只有具备传统儒家、道家文化的深厚修养,才能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现代人多数只具备白话文的修养,而没有文言文,尤其是儒家、道家经典的熏陶,自然难以写出有古意的字,崔先生自然也不例外。

另一个原因是用笔,虽然不是根本原因,但是也对书法的意蕴有深刻的影响。一般传统书法在评价一件好作品时,会说有“骨力”。实际上这是有形,再进一步就是无形的意蕴。唐代张彦远对这个早有论述,他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书法和中国画意蕴产生自同一个根源:用笔。

崔寒柏这次获奖的大楷用笔的欠缺最明显,你就会发现,他的字缺乏骨力,有肉而无骨。宋代书家苏东坡就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缺乏骨力,按照张彦远的观点就是用笔还没有达到至善,这也是崔寒柏的字难以达到传统书法上乘境界的原因。

总之,这次兰亭奖的金奖获得者崔寒柏先生是一位书法高手,但是要说与“兰亭”这个响当当的名号相称,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比起以往的丑书和流行书风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书坛风气的改变。这也是这次兰亭奖最大成绩,只要不离传统,不足终会弥补。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必究·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亭金奖崔寒柏行草书法,太帅了吧?!
兰亭金奖崔寒柏书法新作,写得咋样?
兰亭金奖获得者崔寒柏: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他的书法?
兰亭金奖得主崔寒柏,批评启功、沈尹默,直言自己从小就是神童!
书法主播竟然说:崔寒柏得金奖,是“兰亭奖”的一大败笔
兰亭金奖崔寒柏行草书,写得咋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