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对要做的事情进行优先级排序?

本文主要内容:几个关于事情优先级排序的模型的废话和本人制作的丑陋PPT。

一、一个讨论

之前和Y同学曾经争辩过一个问题:我们每天都有这么多事情要做,每件事情都很重要,怎么来确认先做哪件事情?

这个情况确实很常见。比如毕业的时候,毕业生们面临着搞学术、实习、入D、上课等等n项事情,这些事情还经常撞在一起。怎么确定以哪件事请为LEVEL 1,哪件事请为LEVEL 2就变得很重要。我说我的判断方案一般是与战略目标的相关度。

这个方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确立一个具体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换句话来说,我认为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一个战略性目标,这个目标在某一个阶段只能有一个,其他的目标叫做非战略性目标。如果我5月-9月的战略性目标就是提升工作能力到同年龄阶段水平,那么相比于提升工作能力以外的目标,例如减肥就是非战略性目标。

这个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以衡量的、我认为我可以达到的、存在一定时间限制的。比如我现在要提升工作能力,我定的时间ddl是5-9月,9月之后这就不一定是我的目标了。

衡量的标准,我将它设定为和同年龄阶段水平,当然这比较抽象。我细想了下,可以拆解为这么几条:

(1)表达能力方面,能够做到表达自己的观点覆盖频次100%。

覆盖频次的定义是,在可表达且应该表达场合,做到100%的表达。

(2)行动能力方面,做到快速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度达到80%以上。

(3)思维能力方面,能够输出几篇得到好评的文章。

上次的文章被批评深度+创新性+全面性不够,引以为戒。

2、根据战略性目标,抽象出几条可触达路径。

还是以我的这个目标为例:

我把达成战略性目标的路径抽象为三条:①通过各种渠道学习。②自主思考并输出。③实习。

每个目标的设定中,它们又会有不同的权重。不同权重设定的目的是:第一,如果这几件事情撞了,又可以对它们进行排序。第二个目的是,这个权重是我认为这些路径对我的核心目标的贡献率。后续复盘的时候,可以看看是否如此,来优化学习的路径。

3、判断事情优先级的标准是,与可触达路径的影响程度。

某种意义上,这种影响程度会以相关性的方式加以显现。

Y同学给我的观点提出了几点想法,记录在这里:

1、目标达成的判定标准。

Y举例说,对于一场期末考试,阶段性目标肯定是取得好成绩。但是她提前20分钟完成了考试,她又很想上厕所,上厕所和考试的优先级哪个在前面?

在这个场景中,Y提前完成了考试,那么Y的阶段性目标是否达成了?如果达成了,那考试就不再是阶段性目标,就该去上厕所。但由于Y无法确认她提前完成的卷子是否高质量,也就无法判断战略性目标是否达成。

实际上,Y提出的问题是一个目标达成的判定标准问题。在目标的完成上,往往存在一个主观判断的问题。如果试图以客观标准来测量,比方说考试成绩,那又是一个事后马后炮了。

2、怎么来衡量B事情对A事情的影响程度?怎么比较B事情和C事情对A事情影响程度的大小?

还是这个考试那个案例。再打个比方说,Y不仅想上厕所,还饿了,那是饥饿对考试的影响程度大,还是上厕所的影响程度大?

除此以外,还涉及到一种情形是,由于信息的缺乏导致对影响程度的误判。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案例,当时以为不重要的事,后来往往被论证很重要。当时以为很重要的,后来发现不过如此。例如,高中的体育课考试。

二、常见模型

查阅了一些资料,补充一些常见的优先级排序模型在这里。

1、四象限法则

四象限法则是我高中常用的排序方法,它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从重要性维度和时间维度。

缺点是缺乏可量化性,可能会出现多个同样优先级的事件。

BUT,如果两件事都是top优先级,那就没有top优先级了。

2、Rice模型

rice模型的好处是可量化,通过打分来输出一个清晰的排序。

RICE排序法的四个维度分别是:Reach(影响范围),Impact(影响程度),Confidence(信心指数)和Effort(投入精力)。

(1)REACH 影响范围

(2)Impact(影响程度)

3 = 影响巨大

2 = 影响较高

1 = 影响度中

0.5 = 影响较低

0.25 = 影响很小

(3)CONFIDENCE 信心指数   

为了抑制对令人兴奋但定义不明确的想法的热情,请考虑信心水平。如果认为一个事情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没有数据来支持它,那么信心可以控制。

100% = 高

80% = 中

50% = 低

(4)EFFORT 投入精力

最终我们对各个维度的得分,然后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我们会得到一个最终的RICE分数。然后,可以参考这个综合的分数进行优先级排序。

3、kano模型

在卡诺模型中,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性分为五种类型: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无差异属性、反向属性 。

对应的,我们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看一个事情对自己的加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团队管理5——项目管理
Impact Mapping 影响地图 读书与演练心得
让一天不止24小时的20种方法
时间管理方法
HR如何判断你的工作具有战略意义?
构建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