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评论Ⅰ黄国鹏:汇聚心灵力量回归人世真情——评郭松长篇小说《温暖的苦难》
​汇聚心灵力量回归人世真情
——评郭松长篇小说《温暖的苦难》

黄国鹏

       在唐山作家群中,郭松老师是一位很有乡土情怀的作家。历经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出版和发表了八百多万字的短、中、长篇小说和散文、诗歌、影视剧本、报告文学等作品,创作成果颇丰。在这些作品中大多以家乡还乡河流域为创作背景,塑造了多位新农村建设的优秀青年形象,也很自然的形成了他文学创作特点,成为唐山地域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近期,他以独特的文学创作视角,完成了一部反映还乡河岸边农村女孩非凡境遇的长篇小说《温暖的苦难》。作品在湖北大型文学月刊《今古传奇长篇小说月报》2021年第10期发表后,引发较大反响,受到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关仁山主席的高度赞誉。最近,《中国乡土文学》杂志社、《腾讯网》和《个人图书馆网》相继进行了连载,一家影视文化传媒公司正在洽谈影视改编事宜。作为郭松的挚友,我真心地为这部作品的成功问世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温暖的苦难》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叫宋慧珍的乡下女孩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封建迷信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顽固地遗存着,还在悄悄地腐蚀控制着一些人的思想与灵魂。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残余思想对普通群众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思想迫害人的本质,进一步指出了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彻底铲除封建思想的必要性与艰巨性、长期性。  
       宋慧珍原本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亲人正在读初中的十几岁的女孩。就是因为她在自家院子里堆雪人玩的时候,要和妈妈去铲房檐下的雪,结果,一根圆木从房顶上滚落下来,当场把妈妈砸成了植物人。于是宋慧珍就被一个叫“向日葵”的民间巫婆,硬生生指责为“一个邪恶的女孩”,从而受到了爷爷和父亲的怨恨和百般虐待。更加悲哀的是,宋慧珍竟然也自认妈妈的悲惨遭遇就是她自己给带来的,自己就是一个应该受到惩罚的罪人。之后,她被爷爷和父亲狠心送到了一个叫上官舒玉的城里人家当小保姆。宋慧珍抱着一颗“赎罪”的心战战兢兢地生活在这个富庶之家,尽心尽力地伺候着上官奶奶和上官舒玉姐姐,默默承受着这祖孙俩对她的百般挑剔和虐待。她没有觉得委屈,反而认为自己就应该承受这样的苦难,甚至应该感谢这祖孙俩给了自己一个“赎罪的机会”。这种蒙昧读起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啧啧叹息。
        后来,宋慧珍被向日葵贩卖到了一个边远的山区,给一个叫耿大柱的三十多岁的老光棍当媳妇,同样受到了欺辱。但村里的支书李芒种得知了宋慧珍的不幸遭遇,向公安机关报了警,耿大柱慌忙带着宋慧珍出逃。宋慧珍竟然恨芒种大叔破坏了自己“赎罪”的平静日子,她要逃离村子继续赎罪。她没想到和耿大柱实在跑不动了的情况下,遇到了“暖春寺”老和尚悟真师傅,还有一个前来旅游的叫杨桃的美女阿姨。从此,宋慧珍的不幸命运出现“拐点”。悟真师傅运用佛家参悟之理启发开导宋慧珍: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而那个杨桃阿姨更是直接告诉宋慧珍:你妈妈的不幸遭遇就是一个偶发事故,与你这个孩子没有一点因果关系。最终,杨桃阿姨与正在四处寻找宋慧珍的村领导和乡妇联领导取得了联系,带着觉悟了的宋慧珍终于回到了亲人的怀抱,重新开始了原本就属于她的正常而幸福的生活。
       小说采用了凄美冷峻,犀利深情的语言,充满情感温度的文字,表现作者在这部作品里所追求的风格和创作特点。作者采用白描的叙述手法,按时间顺序平静地讲述了发生在宋慧珍身上的回归温暖的苦难故事。作品采用“我”这个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现实与怀想,真与虚”均体现出了一种极高的可信度。同时,也让读者惊讶地看到了在一些“法律阳光”背后,依然生存着部分的群众,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他们依然受制于宗法观念、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中。
      作品中反反复复出现的“我突然想起了那个滴着血的雪天。想起了被我那句恶毒的话害得成了植物人的妈妈。就觉得这是我应该承受的一次苦难。”这样的句式描写,强烈烘托出了小主人公幼小心灵所承受的不该承受的生活之重,烘托了令人心疼心碎的情感氛围。“我心里暖暖的脸上挂着泪珠”、“我怯生生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依偎在爸爸散发着烟味的怀里忏悔着”、“我看着昏迷不醒的妈妈,一遍遍揪扯着自己的头发”……这些肖像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物的矛盾交织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宋慧珍不幸遭遇的“思想根源”,是那样的深切又是何等的发人深思。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这是郭松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所谓意象是表象和形象之间的桥梁,它比表象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更丰富的内容,却依然保留着表象的具体直观特点,不过意象不具备形象的物化形态。意象是作者情感作用下表象主观化的结果,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它能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古人所谓“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正是如此。《温暖的苦难》之所以给人一种诗意与暖意的审美感受,是因为小说中处处弥漫了一系列独具韵味的燕赵意象:雪花、荷花、燕山、向日葵等。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向日葵”这个巫婆形象。小说开篇介绍了向日葵这个与宋慧珍命运息息相关的特殊人物,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营造出了一种迷蒙神秘的压抑氛围。随着情节的发展,向日葵左右着宋慧珍的内心世界不断变化着,时起伏,忽明忽暗。那个滴着血的雪天无情残忍地控制住了宋慧珍的幼小灵魂,若有若无,引人遐想,清晰可辨,它自始至终,笼罩宋慧珍全部生活之中,无声无息地切割着这个小女孩的身心,令她痛不欲生。我以为,这绝不是作者在故意玩弄烟幕弹,这是与社会环境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宋慧珍的少年时光和那个滴着血的雪天有着难解难分的因缘,她的许多记忆,尤其是辛酸的、苦涩的、思痛的回忆,总是笼罩着迷迷蒙蒙的雪花,在她接下来的生活途中,像舢板一样,不止一次地撞击着她的心灵,蚕食着她原本美好的少年时光。就艺术形象而言,作品中的滴着血的雪天呈现着不同的形态,或凛冽或温情;凛冽时像百花凋残;温情时如春回人间。雪这一意象,不仅为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创造了一种朦凄,而且还减少了大量的非情节因素,它在作品的结构上就像一件道具,把一个个现实细节焊接连在一起,使得结构流畅而意味深长,也使得作品洋溢着一股淡淡的温情。宋慧珍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她在承受苦难的过程中有疼爱她的奶奶和姐姐,遇到了把她当妹妹看待的罗姐,遇到了把她当成孩子呵护的彩霞姨,还有“普渡众生”的悟真师傅,更有解救她回到爸妈身边的杨桃阿姨和那些警察、政府部门的干部,正因为有了众多人的强大精神力量的汇聚,才使宋慧珍得到了回归在她身心的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和温暖。从这个文化意义上说,宋慧珍的苦难注定是要回归温暖的,这是她成长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生活阅历,是一次人性力量的深情汇聚,所以才使她的苦难具有了涓涓细流般的“温暖”。她通过自己的遭遇醒悟明白了一个真理:再冷酷的封建恶俗也扼杀不了美好的人性。人心向善,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相亲相爱的灵魂。人本身是不同于动物的,但人的愚昧和邪念让人几乎成了与动物无疑不二的生物。我们的生存是为了追求更高意义的价值,不仅是为了活而生。我们的民族必须彻底告别蒙昧,善良的人才能更善良,邪恶的人才能无处藏身。
      《温暖的苦难》这部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残余的封建思想对当今时代一些民众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害人的本质。深层次分析封建迷信侵蚀部分群众思想的严重性,对当今部分乡村封建迷信思想泛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严重后果。引发读者朋友们对当下一些人不信马列主义,只信烧香拜佛的丑恶现象,严重破坏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向读者朋友传递出党和政府重拳出击高压治理封建迷信行为的迫切性和紧迫性。从心理学上讲,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因为它不但有损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它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乃至生命,导致人生的悲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本身就是如此。试想,假如现实生活中“宋慧珍”们得不到解救,她们的相当漫长的人生将会怎样熬过?她们是不是会有更加悲惨的生活境遇?宋慧珍是一个淳朴善良懂事乖巧的女孩,她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只是想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姐姐快快乐乐生活在一起,只是想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如此,她就心满意足了。然而,巫婆却残忍地撕碎了她的梦想。可以调查一下,当前社会中尚且有多少个“向日葵”在用所谓的“宗教礼仪”其实是邪教之刀残害着一个个无辜的“宋慧珍”?接下来更应该思考,对“向日葵们”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予以坚决干净彻底的铲除呢?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以相当多的篇幅论述了愚昧迷信产生的社会和心理根源,对其种种邪说伎俩作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充分显示了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洞察力和真知灼见。钱钟书引述多篇古代典籍,论证了所谓神灵的诞生,往往是由于人的偶然附会。如李肇《国史补》所记:“南中有山洞一泉,往往有桂叶流出,好事者因目为'流桂泉’,后人乃立栋宇为汉高帝之神,尸而祝之。”这里,因“流桂”的泉名,又进而附会讹传为“刘贵”,于是一个神产生了,人偶然造的这个偶像,便成为崇拜的对象。钱钟书引述古罗马诗人卢堪的话:“幻造之物转使幻造其物者悚惧”,人对神的膜拜实际上是一种完全颠倒的关系。由上所述,神完全是一种幻化的产物。但为什么幻化的事物会使人相信其为神?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就幻相本身而言,它们确实存在,但关键在于判断幻相为何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此早就作过分析:“见有白色者当前,非错觉;见白色者为某物,则或是误会。”达·芬奇、歌德等人也认为“感受不误,误出于推断”。我们知道,推断能力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重要体现,当人的理性受到蒙蔽时,就可能在推断上出现错误。以古代传说的“三神山”为例,我们知道,实际上是一种海市蜃楼的物理现象,但古代神仙家却附会为所谓“蓬莱仙山”,由此错误推断,导致秦始皇大举“入海求仙”的荒唐行为。就海市现象而言,它们是存在的,但在解释和判断这一现象为何现象时,就有科学的解释和迷信的解释两种可能。任何迷信本质上都是虚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魔术,所以它的“迷底”绝不能暴露,否则就无法骗人。所以,古今中外的迷信邪说都会竭力为自己制造一道神秘的光环,将自己隐藏在其中。封建迷信思想为何顽固不冥到今天?究其原因就一个:一切迷信的东西都具有巨大的欺骗性——而文化水平低下的人由于严重缺乏思辨力是深信不疑的。
        还有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宋慧珍小小的年纪却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竟然相信向日葵的鬼话,可见封建思想对一些人的毒害多么深重。上官奶奶为代表的人对宋慧珍的不幸非但不施与援手,反而落井下石将她往不幸的深渊再推一把,这应该不仅仅是人性之恶的简单体现,更深层次的警示是:迷信思想是封建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溯本清源才是重中之重的当务之急。否则,迷信思想依旧会非常顽固地统治支配着“宋慧珍们”,怀着本不存在的罪恶感,“心甘情愿地承受苦难”,“乞求苦难降临自己身上”,“心满意足地赎自己的罪孽”,而自绝于这个阳光朗朗的人间世界了。历史反复告诫我们:一种崭新的理念惯常的命运是,始于非常,但却由于它脱不开迷信的羁绊,最后终结于迷信。
       
2022年4月28日
黄国鹏,男,中共党员,1963年3月出生,一级警长,文学爱好者。现为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唐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部队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被《解放军报》等报刊采用。其事迹曾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以报道。1995年转业到地方公安机关工作,部分调研文章被《唐山公安》采用。近年来又涉足文学评论、影视评论和散文创作。部分散文和评论文章分别在全国、省、市大赛中获奖。作品先后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滁州日报》《承德日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唐山文学》等报纸刊物和网络平台发表。
       今年初出版影视文学评论专辑《影苑掇英》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中国成立后,为何将六大名著删成四大名著?被删的两本人气最高
温暖的向日葵
享受苦难
常见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转载)
余华《活着》:从三个角度来解读这部畅销长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